飄天文學 > 諸天盜夢者 >第56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
    元至正十四末,哈麻奏劾脫脫兄弟,奏章稱:“脫脫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爲己用……”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越發忌憚脫脫手上兵權,一紙詔書召回脫脫。

    於此同時,圍攻高郵的百萬大軍,羣龍無首。

    王猛於金陵出兵,親帥大軍自背後攻脫脫百萬大軍,克之!

    得到金銀財寶無數,軍械更多,俘虜十餘萬潰卒。

    聲望達到巔峯!

    繼而收降張士誠,得高郵,接着又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

    元至正一十五年,王猛攜帶這破脫脫百萬大軍之勢,兵分兩路,朝着江西、浙江出兵,接連克之!

    兵峯之盛,天下無敵!

    詩曰:“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

    ……

    金陵城中,此時的王猛坐在上位,左右皆是他手下的文武。

    胡惟庸頓時站起來:“請主公稱王!”

    其餘的文武也是站起:“請主公稱王!”

    稱王,這可不是張士誠那樣的草頭王,而是真正佔據東南的,坐擁東吳舊地的諸侯!

    此時的王猛也不由的哈哈大笑:“那便稱王!”

    陶安拱手道:“不知主公可定王號?”

    稱王當然得有上古之號,如此才能根基深藏,被視爲正統,像其餘雜號,視作草頭王。

    王猛一笑:“坐斷東南,自然是吳!”

    左右皆曰:“諾!”

    陶安又開口道:“請主公定下年號。”

    王猛思索一陣:“開泰!”

    “亨通安泰,重見光明,願孤王能驅逐蒙元,興復天下!”

    元至正十五年,王猛被百官推舉爲吳王,建百官司屬,年號爲開泰。

    這一年又叫做開泰元年!

    金陵府衙佔地及廣,建築宏偉,稍稍一改,便是成了王猛的宮殿。

    身着鐵甲,壯碩的吳王親軍,每個人站的筆直!

    這些士卒都是吳王麾下最爲精銳的部隊,自淮西帶出來的百戰精銳。

    正殿殿門前,數百頭戴烏紗,身着朱紫的官員靜靜站立。

    另一邊,則是穿着華麗盔甲,各個趾高氣昂的武將。

    啪!啪!啪!

    大殿正門臺階上,高大的鐵甲武士,揮舞鞭子,三聲鞭響。

    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挺直了胸膛。

    “大王令,羣臣上殿!”

    吱地一聲,厚重的殿門被打開。

    羣臣整理衣冠,文以胡惟庸爲首,武以周勇爲先。

    短短的臺階並不長也不高,可是代表的含義卻是君臣有別。

    “臣等參見大王,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大殿中,數百人附身下襬,黑壓壓的人頭,磕頭聲呼喊聲,讓大殿的房梁都在嗡嗡響。

    “衆卿平身!”王猛的聲音,在大殿裏迴盪。

    “謝大王!”

    衆人如潮水般拜倒,又如浪一樣起來

    王猛的目光掃過去,武將還好,眼含笑意,文臣們,則是謙恭的低下頭。

    “第一件事,論功欣賞。”

    一個矮小的侍者,拿着裝裱成黃色的王旨,站在王猛寶座下面。

    “吳王命,封周勇爲武忠侯,徵西將軍,騎軍大都督!”

    “封孫驍爲武定侯,徵東將軍,步軍大都督!”

    周勇、孫驍瞬間淚流滿面,跪地聽封。

    當年破廟裏面的五人,周勇扶着自己給自己拿狗腿、喝狗湯。

    這些年幫着王猛統帥手下的大軍,功勞甚重!

    孫驍雖然有些喜歡胡鬧,但是領兵作戰一方,王猛向來是相信他的。

    這些年統領步卒也是功勳甚多。

    “封趙普勝爲武信侯,徵北將軍,水軍大都督!”

    高大的漢子趙普勝頓時跪在在地,這是王猛欽點的的水軍大都督。

    而且王猛最是欣賞他的就是不貪權,這些年,王猛可是沒少往水軍裏面摻沙子,趙普勝皆是配合。

    “臣,謝大王!”

    “封常遇春爲定遠侯,平東將軍。”

    “封王德貴,爲永興侯,平南將軍。”

    “封周仁才,爲永業侯,平西將軍。”

    說實話,將王德貴、周仁才和常遇春封在一起,絕對是大大提拔了。

    但是考慮到兩人的資歷,這些年練兵的成就,衆人也無話可說。

    “封俞廷玉,靖海侯,伏波將軍,水軍副都督。”

    ……

    大殿上,一個接着一個名字響起。

    廖永安、廖永忠、桑世傑、張德勝、葉升、華高、馮國勝、馮國用……

    一個個虎背熊腰的漢子跪地謝恩。

    文臣的隊列裏,一時之間,有些騷動。

    王猛手下的文臣遠遠不如武將多,也不如武將璀璨。

    現在大殿之上的這些文臣,更多的還是王猛南下之後,歸降的江南文臣。

    只有少部分的淮西文臣,還是遮擋在胡惟庸、李善長的光輝之下,一點都不顯眼。

    此時的這些江南文士看着一個個封侯、封伯的武將,頓時有些皺眉。

    因爲他們都發現了,現在分封的武將有極強的地域性。

    都是王猛的老鄉,出身淮西的武將。

    至於江南的武將,一個都沒有。

    這儼然是一個龐大的淮西勳貴集團。

    最讓人絕望的是,文臣之首胡惟庸,同樣是淮西人。

    說實在的,勳貴集團的出現對王猛而言,這也不是一件好事,畢竟他不能保證自己的兒子能懾服這些悍勇。

    而且歷史告訴我們,勳貴集團極其容易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

    歷史上,老朱不久積極地扶持浙東集團,不就是爲了對抗淮西勳貴嗎?

    還是那句話,手下人都是一條心的時候,對於皇帝就很不友好,因爲皇帝的利益不可能永遠和手下都是一致的。

    甚至打下了天下之後,由於土地的吞併問題,皇帝和手下的文武絕對會出現利益階級的對立。

    古代帝王爲什麼重視平衡之道,因爲就是要讓手下人隨時都有不一樣的利益需求。

    這樣就可以滿足皇帝的利益需求的變化。

    當皇帝想要征戰開疆擴土時,就可以扶持武將,打壓文臣。

    當皇帝想要專注於文治的時候,就要扶持文士,打壓勳貴集團。

    但是一定要注意平衡,可以打壓,但是不可以完全打下去。

    無論是文臣或者是武將,都會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

    趙匡胤篡位黃袍加身就是武將的勢力達到巔峯,武將尾大不掉的情況。

    而明朝後期的東林黨,則是文人集團達到巔峯的表現。

    不少的江南文士,頓時把目光放到胡惟庸、李善長身後,不動聲色站着的陶安的身上。

    這是第一個前來投靠吳王的江南文士,而且在江南文壇之中頗有威望,也是他們江南文士的頭領。

    接下來纔是對於文臣的分封。

    “封胡惟庸,爲文信侯,左丞相。”

    “封李善長,文正侯,右丞相。”

    兩人連忙跪地,感謝吳王恩德。

    目前以左爲尊,胡惟庸自然是文臣之首。

    “封陶安,爲韜定伯,禮部尚書。”

    ……

    比起武將,文人可以封賞的不多,不一會兒便是完畢。

    “封馬氏,王后!”

    “封王御,王世子!”

    武將倒是無所謂,一衆文臣聞言,頓時心中一突。

    尤其是那些江南文士,更是心中一動。

    這纔想起自家主公早早的就有兒子,如今更是立下了世子,也就是日後的太子。

    這是不是意味着他們可以從世子這裏入手呢?

    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日後的帝師,不喫香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