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家有美妻好種田 >雍正最聰明的兒子
    雍正的兒子不算少,但能成功長大的卻不多,而他的皇四子(乾隆實際是第五子)弘曆,在年幼時因爲聰慧受到老年康熙的青睞,帶進宮中住,後來雍正登基,祕密立儲寫的也是弘曆的名字,所以按常理說,雍正最聰明的兒子是乾隆皇帝弘曆。

    但乾隆終究是皇帝,他的人生軌跡難免有些“順遂”的地方,其實除了乾隆以外,雍正還有一個“碩果尚存”的兒子,以自己獨特的智慧活到了晚年,比起身居高位的乾隆,雍正的皇五子更凸顯了一種身處皇權下的爲人立場,此人正是乾隆的弟弟,愛新覺羅·弘晝。

    在雍正的字典裏,早夭成爲了他的人生厄難,這說的是他的孩子們。

    雍正的嫡長子早夭,次子、三子皆是如此,因爲次子弘昐早夭時沒有“齒序”,所以雍正實際上的第五個兒子,弘曆成爲了“皇四子”,這個排序和雍正當年是一樣的,只是雍正真的是康熙的皇四子。

    康熙晚年時,雍正帶着兩個孩子見了自己的父親,這兩個孩子分別是弘曆和弘晝,雍正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讓康熙來選一個他喜歡的孫子。

    正如乾隆所說的那樣,康熙看中了天生聰慧的他,因爲他會背書,也會說話,而他的兄弟弘晝,則是因爲不夠乾隆優秀從而灰溜溜地回家,如果當時弘晝表現得好一些,那麼歷史也許會不同。

    也許是在康熙晚年那一段不長的時間裏,弘曆的跟隨起到了一定作用,雍正登基後決定立弘曆爲儲君。

    其實關於儲君一事,弘曆當年也並不是穩坐釣魚臺,弘曆在康熙駕崩時,他與弘晝都只是十二歲左右,但是當時雍正真正意義上的“皇長子”弘時,卻已經十九歲了,且最重要的是,弘時有着一定的才智,是非常適合儲君的人選。不過後來弘時自己的行爲十分讓雍正不滿,才讓弘曆得到了儲君的機會。

    弘時也是英年早逝,因此,雍正剩下兩個最有出息的兒子,分別就是乾隆皇帝弘曆,還有弘晝。

    乾隆皇帝不用講,作爲清朝的盛世之主,事蹟頗多,而生活在兄弟的“皇權”的壓力下,弘晝走上了一條“曲折”的人生道路。

    弘晝是聰明的,乾隆登基後,也很重視這個兄弟,讓弘晝管理內務府和御書處,這就相當於讓弘晝成爲了乾隆的大祕書。

    而早在雍正十一年,弘晝就被雍正封爲了和碩親王,是爲和親王,在乾隆登基前,弘晝還曾參與了苗疆事務的處理,做得非常不錯,從後來乾隆的安排來看,弘晝的能力是不錯的。

    因此雍正的兒子裏,除了乾隆這個皇帝外,雍正最聰明的兒子當屬弘晝。

    本來按照弘晝的發展軌跡來講,他也能在乾隆朝混得風生水起,本來就是皇帝自家人,而且還有能力,這雖然比不上人間至尊來得好聽,但起碼也是個人生贏家。

    但可惜,弘晝也和弘時一樣,他變了。

    乾隆其實很喜歡這個兄弟,二人是有真的手足情誼,乾隆把雍正生前的珍貴遺物,全部都給了弘晝,還包括了雍正此前居住的府邸,乾隆此舉,表示的親近意義非同凡響,本來雍正即位時,還因爲康熙九子奪嫡而造成的尷尬局面,讓幾個兄弟反目成仇,所以乾隆這樣做的背後,是釋放一種友好的信號。

    不過弘晝卻誤解了,雍正在世時,弘晝品行端正,但誰知道弘晝卻因爲兄長的照顧,開始變得囂張跋扈。

    弘晝在朝廷十分囂張,而且自己做事情也是隨心所欲,得罪了非常多的人,他經常仗着自己是乾隆的弟弟對衆人無禮,乾隆十年,弘晝將當時的軍機大臣訥親在朝廷百官面前暴打一頓,訥親可是一等公,而且是朝中重臣,權柄極重,說到政治地位,比弘晝還要高,但就是這樣的背景下,訥親被弘晝打得不敢還手。

    最讓人感到費解的是,乾隆就在一旁看着,對弘晝施暴沒有任何表示,弘晝越打越投入,這件事情最後竟是不了了之,弘晝一時之間成爲了朝臣躲避的對象。

    在乾隆時期,弘晝的地位逐漸攀升,成爲乾隆手下的一名宗室大臣,但是弘晝在羣臣裏的名聲並不好,大家覺得弘晝就像一個被寵壞的小孩子,可實際上,弘晝和乾隆的年紀相差不大,說他年少輕狂,那又不像。

    在乾隆十八年的時候,弘晝成爲議政大臣,而在他的晚年,再逐漸轉型負責教育事業。

    觀看弘晝的人生軌跡,總有一種“荒誕感”,會覺得當年都能比擬乾隆的那個雍正的兒子,怎麼後來會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格,如此囂張跋扈?

    其實,這些事情背後的本質,纔是弘晝的智慧。

    弘晝的智慧,不在於他的政治能力多麼強。

    而是根據他的背景,他所在的環境下,通過他所做的這些一系列事情所推斷出來的,世人總認爲弘晝是雍正之子,是乾隆之弟,真的是集萬千恩寵於一身,於是他可以爲所欲爲,不過如果真的這樣想,那就錯了。

    這個和親王的最大危機,就是來自於他的兄長,乾隆。

    誠如前文所說,雍正登基時,經歷了九子奪嫡的手足相殘局面,而乾隆將雍正的府邸、遺物都留給弘晝以示親近,這看似很有效地消除兄弟二人身份鉅變之後的距離感,可對於弘晝來說,他就真的能安心了嗎?

    清朝是一個皇族內鬥很嚴重的朝代,自努爾哈赤的諸子起,就有這種特點,從皇太極到康熙,再到雍正、乾隆,無時無刻存在着“奪嫡”的陰霾。

    因爲弘晝本就是皇家之人,而且有能力,要說乾隆放寬身心全面信任他,那其實並不可能,如果弘晝表現得爲人溫和,受到了衆多朝廷文武官員的敬重,那麼這就是弘晝的死期。

    康熙駕崩前,囚禁了胤祉和胤礽,讓雍正好好“豢養”他倆到壽終正寢,雖然努爾哈赤立過祖訓,手足不允許相殘,但是後世的皇帝們很有默契,不殺可以,卻是必須要囚禁起來。

    同樣的,弘晝自己不想成爲這種“囚禁”王爺,於是他的人生必須要做出抉擇。

    他要成爲一個目中無人、很難相處的“敗類王爺”。

    在弘晝的晚年裏,他曾經組織過一次“葬禮”,讓身邊的親戚朋友,兒女後輩都回來“扮演”哭喪,這葬禮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

    毫不誇張地說,弘晝這樣的行爲是瘋狂且荒唐至極的,事後弘晝被乾隆狠狠訓斥了。

    而弘晝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爲此前說話太沖得罪了乾隆,從這樣的一個例子來看,弘晝這個人是有着很極端的“自救方法”的,那就是“裝瘋賣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