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在新漢末年 >第一百三十二章 論道(1)
    “孟子曾有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你此番言論,可是小人得緊了,莫非你並非儒家學子?”

    “呃……”趙微嘆了口氣,想了想,笑了笑,“儒家自然也有我欣賞和崇尚的地方,但我所學頗雜,各家學說都有些涉獵,是以……算是雜家吧。”

    諸子百家之中,包含法家、墨家、儒家、兵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等等等等,其中最讓人瞧不起的,便是雜家,因爲……這就等同於什麼都懂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先秦時期的呂不韋,便是此家的代表人物。

    剛剛對趙微有所改觀的趙禎再次失望:“年紀輕輕,貪多,可是嚼不爛的。”

    “唔……怎麼說呢。有些事情,是無需嚼爛。”

    趙微從眼前酒罈中,取出了那個長柄木勺。

    “就拿這個來打比方,對於尋常人而言,只需要瞭解這個東西如何使用便可以了,然而……對於那些工家匠人而言,就需要知道這個手柄要做得多長才能探到壇底又不至於蓋不上蓋子,勺子要打磨的多大和多深才方便舀取酒水,這些事情,對我而言,就是無需嚼爛的。”

    說到此處,趙微笑了笑:“相信這件事,對於那些儒家學子來說,更是嚼不爛的,是以都涉獵一些,並無壞處。”

    趙禎身爲帝王,身邊時常會舉辦些清談盛會,但畢竟注重自身修養的儒家實在太多了些,即便有些別家別派的學說也參與進來,往往都是儒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將其擊敗。是以趙微如此功利的觀點,還當真是頭一次聽說。

    儒家之中,小人才會逐利呢。

    趙禎來回揣摩了半晌剛纔趙微所說的那些東西,消化了一會兒後試探道:“那你是認爲,儒家並不適合治國了?”

    趙微搖了搖頭:“儒家非常適合治國。”

    “你這小子前後說法完全矛盾。”不過趙禎嘴上如此說,依然示意一旁的老夥計拿了張椅子過來,端坐在趙微跟前,靜靜聆聽,頗有些隆重的意味在內。

    “願聞其詳。”

    趙微看着眼前人如此隆重的姿態,頗有些納悶,這老頭居然喜歡談這些?

    “儒學追尋的是個人的心中理念,希望可以通過修身成爲一個完人,講究的是仁、恕、誠、孝,重視的是三綱五常,靠嚴苛的律法來約束百姓的行爲,終究是太難了。並非是難在法律的頒佈與實施,而是難在監管,難在如何不讓執法之人犯法……”

    趙禎身爲帝王,對此深以爲然,輕輕點了點頭,面色上依舊是古井無波的。

    “是以若想管理好百姓,只好依託於儒學,加強百姓自身的自我管理。可……百姓太多了啊……如此龐大的百姓數量,如何才能夠將道德二字深深的埋進每個人的心中呢?只有靠儒家學子了……一個人如果只能讓十個百姓明白什麼是仁,什麼是孝,什麼是德,可能有些餘力,那要是百個呢……”

    趙微沒再說下去,而是留了個白,趙禎也順着思路想了下去,論千萬計的百姓,那需要多少儒家學子才能將這套讓統治階級無比省事的學說維持下去?

    “那……有沒有什麼法子能夠讓百姓主動的來學習儒學呢?”

    趙微笑了笑,現在漢國朝堂不正是用着這個法子呢:“有!學儒可以做官!”

    趙禎這才反應過來,漢朝自立國以來便是如此。

    儒家的思想更方便君主的統治,是以雖未有哪代君王有過要扶持儒學的政策或者言論,就是單純的依着祖宗之法而已,是以無一例外的都在朝着個方向發展,但凡能成爲丞相的,必然是從禮部中挑選出來的大儒。

    何爲禮?儒家所崇尚的那些“德”,便是禮了。

    還不僅僅如此,每次春闈秋闈,科考所考題目,都取自儒家經典之中,這代表哪怕你是兵家縱橫家,想要貨賣帝王家,也得先學儒纔行。這跟趙微所言,不謀而合。

    雖未有過罷黜百家之舉,但已行了獨尊儒術之實。

    想到此處,趙禎剛纔對此言論的驚豔之感消退了不少。趙微所言無非就是對目前漢國的執政方針做了個總結而已。

    當然……能說出這些來,代表所處的視野高度與常人大不相同,確實是有些才華的。

    “不過……”趙微心中含笑,刻意頓了一下,果然吸引了趙禎的目光,“不過,儒家雖然能方便帝王治國,但……全是儒家,是治不了國的。”

    趙禎沒說話,用手比劃了一個請的姿勢,一旁的老太監王凱有些詫異,官家和朝中大儒坐而論道時,纔會有此副姿態,於是非常適時的從旁端了壺茶來,給每人斟上了一杯。

    “儒家以德治國,必然是建立在對方有德,且能聽懂何爲德的基礎上,若是對心中不明德爲何意之人講這些,無異於對牛彈琴了。就拿今年汛情來說,若是朝廷每日派些官員,對着黃河之水坐而論道,您猜……這黃河是理他們,還是不理他們。”

    趙微想起了歷史上那些腐儒們,畜生已經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了,他還慷慨激昂的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加以抨擊,以死衛道固然可敬,但實在太蠢。

    是以趙微此時的語氣語調就頗爲詼諧,盡是調侃之意,趙禎也笑了笑,深以爲然,此次安排去陳留的,便是工家沈佑,念及此處,趙禎就難得的附和了兩句,令晉陽和王凱都有些側目。

    有關這次鑄堤抗汛一事,趙微從李蘇二老那有些耳聞,尤其是對安排工家官員過去的舉動更是欣賞。歷朝歷代,認爲這人讀了書做了官,就等同於認爲他懂了如何治理水患的帝王比比皆是,結果好心就辦了壞事。

    所以趙禎從旁附和,趙微不由得也感慨:“主要,還是因爲這大漢國,能夠有個好官家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