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越空間好生活 >第二百一十七章 議論文三要素
    冬日的書院……特別冷。

    別看走在書院中只聽得到書聲琅琅,白雪飄飛在莊嚴雅緻的屋頂飛檐之上,看上去古樸雅緻,特別有情調、有感覺。但一間教室那麼寬大,窗子雖然緊閉,卻是沒有禦寒的雙層玻璃,糊的都是紙,前後兩個炭盆,雖然燒得很旺,卻因爲怕生碳氣,窗子還要開上半扇,那個風灌的……而是大家還都是席地而坐,身上的冬衣也很薄,有的學子家有皮裘的還能禦寒,普通窮人家,比如張念這樣的農戶人家,家裏就幾畝薄天,供他讀書就很喫力力,渾身的厚衣都抵不上程雲淓一件輕羽絨內搭的,雙手都生了凍瘡,坐在炭盆邊也瑟瑟發抖。

    下雪後教室裏上課的學子們就少了,各種請假逃學。不是太冷起不來牀,就是太冷凍病了的,連嚴教習都沒捱過,那日程雲淓一到教室就被通知自學,嚴教習生病了。

    學子們一聽,臉上擺出關心和憂慮的樣子,內心深處卻一片歡騰,等來通知的直學板着臉走了,便有人小聲歡呼起來。

    “別鬧了,萬一被別的教習聽見,告訴嚴先生,咱們都要受責罰。”張念人老實,膽子特別小,雖然也開心,卻不敢太過。笑了兩聲便縮着脖子,搓着長了凍瘡開始發癢的手,小心翼翼地說道。

    程雲淓和旁邊幾個捱過戒尺的學子們都深有同感,趕緊做賊心虛地看了看後窗口,怕嚴教習趴在後面又監視他們。這長了凍瘡的手若是一被戒尺打,那可就血膿橫飛了呢!

    不過先生不來上課,一羣小學雞還是高興地鬧了半天,看到程雲淓和張念都坐到炭盆邊開始埋頭看書了,有那乖覺點的,便也拿了書本湊了過去。

    直學披了大披風,一路檢查着各個教室的學習情況,發現每個教室都有好多學生缺課,不由得搖搖頭,撇着嘴感嘆人心不古,現在的學子們都不肯喫苦耐勞,哪像當初他們求學之時頭懸樑錐刺骨的?

    走了一圈又走到了嚴教習的班上,想着嚴先生不在,裏面那些頑童怕是要翻了天,忍不住側了眼睛在後窗偷看。卻不妨看到室內的學子們圍着炭盆,捧着書仰着頭,看着一學子盤着腿坐在書案上,一手拿着書,一手在空中比劃,非常口語化地娓娓道來: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其意思是,孔子大大說啦,君子對於天下大事小事的考量,沒有規定一定要這樣,也沒有規定一定不能那樣,沒有薄厚,也沒有偏向,而是要考慮怎麼做才合適、才適當纔好。這裏是一個知識點啊同學們!這個‘無適無莫’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思是待人處事不薄不厚,沒有偏向。‘適’表示厚,‘莫’表示薄。而‘義之與比’也是個知識點,這是一個倒裝句,‘與比義之’,這一句是比較難理解的。‘比’也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比,有比較啊、糾結啊、斤斤計較等意思,在這裏有着考慮、比量的意思。‘義之與比’表示要去考量是否合適、是否符合大義,是否符合情理。”

    幾個學子充滿問號的小眼睛裏疑問慢慢散去,一起發出“哦,原來如此。”的感嘆,趕緊點着頭,手裏的筆沾了墨,在自家裁剪的小本子上記錄下來。

    直學摸着鬍子也連連點頭,卻發現身邊站了個人,側頭一看,卻是發着寒熱,把自家裹得跟糉子一般的嚴教習,不放心地跑了過來趴在窗邊跟他一起偷看。

    直學內心暗笑,讓出個位置給嚴教習。

    只見教室內那充當小老師的學子又拿出一本《孟子》,說道:“前日先生講了這一篇文,阿吳剛纔說不知該如何整體去理解,其實孟子這篇是非常好的議論文範本。議論文有三大要素,引論、本論、和結論。引論便是提出論題,‘是什麼’,本論便是要分析這個問題‘爲什麼’,結論便是文章的結尾,要總結這個討論,‘如何做’。我們來看看孟子這篇文章,一開始便提出了引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一個遞進關係,我們要抓住題眼,重點要論證要在‘人和’上,域民、故國、威天下,都是論據,用來論證治國也需人和......”

    直學有點迷惑了,皺起了眉頭看向嚴教習:是這般教學的嗎?議論文?還三大要素?

    沒想到他看到的也是一張疑惑的臉,嚴教習發着抖裹緊了自己的小被子......不,是裹緊了自家的厚披風,也不知是燒得太厲害幻聽了還是怎麼的,總覺得眼前這一切都很不真實。

    “......如此這般,我們把引論、本論和結論弄清了,便能將一篇文章分成三部分加以精讀細讀。以後我們學到寫策問,文章結構的重點也是這三大要素。”

    “如此!”

    “原來是這樣!”

    “這般分成三大要素,便真的清楚多了!”

    “不愧是阿程啊,竟分析得這般奇巧。”

    程雲淓謙虛地說道:“哪裏哪裏,也是嚴先生教得好。”

    直學瞟了一眼同樣皺着眉頭的嚴教習,很顯然,他自家並不覺得這是自家教過的,也陌生得很呢。

    看着裏面得學子們又開始翻到另一篇文章,逐字逐句進行分析和解釋,直學將還在發着寒熱的嚴教習從後窗拉開,一路拉向教習們所居住到院子。

    “嚴先生教的好呀。”直學恭維地勸道,“學子們自修也可如此自覺,先生安心養病罷。”

    “呵呵。”嚴教習乾笑道,腦子裏卻還想着那“三大要素”。短短一會兒功夫,程雲淓便已經分析解釋到第三篇文章了,雖然每篇文章的篇幅都不長,但作爲十歲出頭的學子來說,這個理解力也是少有的。何況她的解釋簡潔明瞭,結構分明,先斷句,再從整體分析立意,抓取“中心思想”,接着細化到字句的解析。這般一來學子們通讀兩遍,大致自家便都能把文章消化了。

    也不知這投機取巧的小童是如何總結出此方法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