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農商天下 >第五百六十八章:答案
    主持人韋陳雖然不懂農業,但也能聽出來項小虎說的有道理。只要地方管理認真的具體落實上級政策,這些相關農業的提意,將會給農業經濟發展帶去極好的成效。

    接下來,主持人韋陳邀請國家農科所的陳浩發言。

    陳浩是個戴着厚厚眼鏡的知識分子,四十左右,白皙的皮膚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辦公室工作人員,很有學者範。

    他在剛纔有兩次身子前傾的舉動,韋陳看到了,但做爲主持人,他要把控整個直播過程的節奏,把主要的黃金時間都放在主要嘉賓被採訪者的身上。

    剛纔項小虎的講話差點沒嚇着他,他必須讓主嘉賓冷靜一下。

    所以,他請躍躍欲試的陳浩談談對農業發展的看法。

    陳浩扶了厚厚的眼鏡,把話筒拉得靠近一點,然後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一張紙,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先說一下智慧農業吧,這一點我跟項先生有不同的認識。

    智慧農業目前剛剛開始,只在魯省有幾個試點,並沒有進行規模性培育。

    首先,它並不是項先生說的那麼簡單,智慧農業是以數據作爲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技術爲手段,具備預測預警和優化配置資源的功能屬性,是農業現代化的高級形態。

    它是一個科學的系統工程,其包含了農資管控、智能園區的建設、標準化生產、食品安全質量把控、電子商務平臺、精準的物流配送等幾大方面。

    從智能化生產到信息採集,再到網絡營銷,是一個線下生產線上銷售到實物配送全產業生態的農業高科技項目。

    非一句資本進入農業搞投機經濟可以概括,項先生的觀點實在過於偏頗。

    第二點,項先生提出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問題。

    以目前的科技技術,如果需要,我們完全可以用有機肥加微量元素化肥進行解決,完全沒有必要危言聳聽製造焦慮。

    至於說農民的生產生活,古人猶知逐水而居,目前我們城市化發展的進程還在推進,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民自己也會跟隨資本的落地進行自我選擇,當城市化達到一定比例,農村的土地養活不願意搬遷或者沒有條件搬遷的農民,也不會成爲問題。

    所以,以我看,智慧農業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必將是科技農業的終極形態,是爲大勢所趨,必然的歷史走向。”

    陳浩說完,還回頭跟身後的幾個人點了點頭,好像那幾個都是支持他的人。

    不愧是專業!

    國級農科所的副主任陳浩,農業科技一級研究員,還真不是浪得虛名,邏輯清晰言詞有據,一番精彩的講話很具說服力,引得觀衆席傳出一陣私語聲。

    主持人韋陳也誇獎陳主任講的不錯,讓人放佛看到了未來農業的光明景緻。

    回過頭,韋陳看着項小虎說:“我也覺得陳主任描繪的農業更具現代化的特性,項先生對此怎麼看?”

    項小虎搖頭一笑,說:“我也覺得不錯,美好的前景似乎正在向我招手,就像農場裏養的白羽雞,一輩子都活在光明的燈照之下。”

    陳浩看着項小虎問道:“項先生的意思,是我閉門造車目光短淺嘍?”

    “陳先生,做爲專業人士,我想請問,我們的糧食現在能不能自給自足?”

    “當然。”

    “那爲什麼我們還要大量進口呢?”

    “這是市場需求問題,屬於商業範疇,不在我的研究範圍之內。”

    陳浩的回答很巧妙,他怕項小虎在其中挖坑,於是回答上給自己留了很大的餘地,如果項小虎繼續深究,他會說,雖然不在研究範圍之內,但我恰好知道。

    “我國三大主糧是水稻、小麥、玉米,水稻產量4200億斤,小麥2600億斤,玉米5200億斤,大豆390億斤,這些都是大約數,按照我們14億人口來算,我國人均糧食900斤,比國際糧食安全線800斤,足足高出100斤。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的糧食完全夠喫,如果再加上畜牧業的產能,我們每年還都會攢下不少糧食。”

    項小虎說得不緊不慢:“去年我們進口糧食1.3億噸,其中大豆佔9500萬噸。爲什麼進口這麼多大豆?因爲我們大豆產量低,種植面積少,而使用量卻很大。從這件事就說明,我們的糧食安全保證不是問題。

    既然如此,對於我們而言,提高糧食產量並不是最要緊的。我覺得要緊的是恢復土地健康、培育更先進的糧種,要緊的是發展科技,研發我們自己的農用機械。

    有了這些基礎,纔可能實現發展現代化農業,發展綠色農業,或者發展你更贊成的智慧農業。

    但是我實在想不明白,所謂的智慧農業跟農業現代科技化幾乎沒有什麼差別,爲什麼非要在網上銷售,非要在網絡平臺上過一手呢?”

    陳浩很穩重,一絲不亂地說道:“上面我已經闡述了智慧農業的先進意義,項先生一直專注傳統農業,並以此獲得成功,所以,主觀上排斥主流農業思想,這也不奇怪。”

    項小虎哈哈一笑,“沒事,你可以直接說我小農意識,我想請問陳浩先生,你知道現在的黃瓜是什麼黃瓜嗎?”

    “我不明白項先生的意思。”

    “現在市面上的黃瓜,準確的說應該叫“葫蘆瓜”,我們把黃瓜苗嫁接到葫蘆上種出來的,這種葫蘆瓜表面光亮,口感清脆,但就是沒有菜味。從前老種子的黃瓜本來是雌雄同株,自己授粉,而現在葫蘆瓜的秧莖上全是雌花,用植物激素使其結果,然後再用色素使其鮮豔漂亮、用拉直靈、膨大劑、也叫細胞分裂素,或者叫~植物生長調節劑。

    這種葫蘆嫁接的黃瓜經過兩次追化肥,嫁接、全雌、施藥生產出來之後,不僅直溜光亮,還高產。咱們現在去市場,買的都是這種黃瓜。”

    “但這並不是要緊的,要緊的是,我簡單點說吧,化肥施用在土地中,植物吸收只有30%,其餘70%全部滲透到土壤裏,以此便破壞了土壤的微生物和有機質,這種破壞影響了生態,就容易遭蟲害,然後再施用農藥驅蟲殺蟲,而農藥的使用更加劇了生態鏈的傷害。生態壞了,類於蜜蜂這種益蟲也不存在了,所以,只能使用激素代替授粉。然後,現在的黃瓜一拍全是水喫起來一點味沒有。”

    接下來項小虎加重語氣說道:“所以,爲了產量和經濟效益,人們無所不用其極,而所謂的智慧農業,一定會爲了追求效益,爲了降低生產成本,爲了提高產量,必然會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生產這種口感極差!營養成分極低的黃瓜!至於你所說的有機肥配合微量元素化肥,只是理論上的一個說辭罷了,根本不可能應用在實際操作上。

    所以,葫蘆瓜就是主流農業思想嗎?在目前農業勞動力充足且廉價的情況下,在土地基礎和科技技術基礎都不完善的情況下,高產量生產一大堆蟲子不喫讓人喫的垃圾蔬菜推向市場,這叫主流思想?

    陳浩先生,主流是什麼大家都清楚,農資公司裏的化肥和農藥就是最真實的答案!

    而我想說的是,再有三年時間,綠色生態農業就是穆丹的主流。並且,我們這個主流還會逐漸擴大,直至有機農資公司告訴這個社會另一個答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