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放豪言對朱棣說,這藏書樓裏的書,他何秋包全了。只需要朱棣抽調人手,幫着刻蠟板,再找點書籍就行。

    順帶把到手的蠟板印刷技術大全丟給朱棣,朱棣拿到本來還不以爲意,有雕版印刷了,何必再搞蠟板這麼麻煩的東西。

    何秋笑而不語,只說了四個字,朝廷公文。

    朱棣立馬意識到這項技術的好處了,朝廷上下通穿的公文現在都是讓小吏抄寫的,速度慢,還容易出錯。

    若是用活字印刷,每次挑字都不同,在幾千個活字裏找,特別麻煩,而且銅活字一套極貴,不是每個衙門都能用得起的。

    就朱棣所知,目前好像也就皇室和翰林院各有一套。

    而雕版印刷更不划算,印完一篇公文,耗費極大的雕版就只能劈了當柴燒。

    而何秋給出來的蠟印技術,簡便好用,耗費極低,只要大規模製作了,朝廷官員就可免於謄抄公文之苦。

    反應很快的朱棣還想到了另一個用處,那就是年輕士子們結社所傳唱的詩詞文集。

    每每這些會社出的新文集,內容很少,不過二三十頁,而且大都是在他們的會社內流通。

    如果按雕版和活字來印刷,過於繁瑣,還不如直接手抄。若是用上這蠟印機,不消一天,幾十本文集就印好了,更方便士子們結社交流。

    不過這到底是算不算好事呢?若是士子們私下詆譭朝廷,用上這蠟印機,也更方便了。

    朱棣把這種顧慮告訴了何秋,何秋啞然失笑,沒想到朱棣這麼敏銳,一下就把握住蠟印機全面推廣開的弊端,言論過於自由。

    想當年,法國大革命的時候,那些革命黨就是用這樣的蠟印機,製造大量傳單,傳播革命思想的。

    如果從這方面看,它確實危害巨大。

    不過何秋又說了兩點,“你看現在江南文風鼎盛,縱有南北榜也攔不住當地士子們的出頭。究其原因還不是北方久經戰亂,民生凋敝。”

    “西北、西南的州縣,每年連份像樣的程墨文集都沒有。若是當地學子想要獲得程墨,要麼請託別人借一份手抄,要麼慢慢等着買來富裕州縣的文集。”

    “若是當地有幾臺這樣的機器,想必就會大大改善偏僻窮困的州縣的學風,能多出不少進士了。到那時朝堂上就不會出現大半官員一出淮西,二出江南了。”

    朱棣聽了怦然心動,這對鞏固他朱家皇朝的統治實在太有利了,僅此一舉,就能造福無數窮困州縣的學子,一舉獲得士心。

    立馬拍板,讓手下找工匠按着何秋給出的資料,製作蠟印機。

    不過朱棣此次前來找何秋,本意不是爲了這個,而是那座高爐。

    這座高爐已經又吞了五萬噸生鐵了,生產出來了大量的鋼鐵,鐵匠壓根來不及打造兵器,倉庫裏的鋼鐵堆積如山。

    何秋想了想,建議朱棣試試水力鍛造,沒辦法,他又沒抽到衝壓機,只能採用近代的笨辦法,用水力拖動鍛錘,一下下敲,反正不管怎麼弄都會比人工快太多了。

    何秋忍不住又多說了句,“我建議你把這座高爐放到西山附近,王府後院太不安全了,也過於麻煩。”

    “其實,你想想,就算這棟高爐在西山,也爲朝廷打造軍械,但工坊就在這,沒法張腿跑了,你完全還是能控制住這座工坊的。”

    朱棣猶豫起來了,“我和姚師傅商量商量再吧。”

    看到朱棣的這個態度,何秋也就不好再多說什麼了。

    等到朱棣出去後,何秋靜極思動,正好趁現在手頭沒事,打算去看看自己的這個高爐。

    剛到高爐所在的院子,就看到歐雪嵐在那不停的記錄東西,還在喃喃自語。

    何秋湊過去一瞧,原來是在記錄高爐的運轉情況,不過這女的寫的他也看不太懂,何秋本來也沒有冶鐵方面的專業知識。

    何秋在一旁看了半天,歐雪嵐才注意到他。

    看到何秋來了,歐雪嵐立馬急切的拉住他的胳膊,“你這個所謂的高爐到底是怎麼建的,這一座高爐比我歐家百年所打鋼鐵還要多,質量也比我家的好。”

    何秋兩手一攤,“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能用,不知道原理。”

    歐雪嵐氣急,一把揪住何秋的衣領,急躁的吼道:“快說,你不知道這在我眼中意味着什麼!”

    是啊,若是天下間能有十座高爐,只怕她歐家引以爲傲的冶鐵技術就全廢了,再也不會有人找他們打造兵器了。

    畢竟這爐子裏出來的鋼水,質量上佳,還能日產萬斤,又何必再多此一舉,求到他們歐家身上?

    到時候,他們歐家恐怕就只剩下一個歐冶子後人的名頭了,從此淪爲一般的平民。

    何秋極爲不耐,但看到歐雪嵐急的雙眼通紅,也不忍讓她沒了出路。

    從空間裏摸出當初配套的高爐建造手冊,丟給歐雪嵐,整了整衣領,丟下一句,你自個兒慢慢研究吧。

    然後就從高爐這走了,何秋看到歐雪嵐這麼癡迷高爐技術,對這一塊也就放了一半的心,有這麼一個專業人士看着,他以後就不用再操心高爐的事了。

    只有槍械fasheyao,還是需要他操心,但這是急不來,眼下黑huoyao提純下,爲例也夠用了,說到底還是要培養能研究這些東西的人。

    何秋爲自己的偷懶找了個合理的藉口。

    數了數自己要做的事,學院選址建造有馬和看着,蠟印機的事朱棣肯定比他上心,工坊可以放心大膽的交給歐雪嵐,啤酒和炸雞都交給王妃那了,徒弟陳四維和朱高熾以後隨身帶着就行。

    這麼一算,何秋自己又沒事了,沒事好啊,無事一身輕!

    想到這,何秋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騷動了起來。

    想要給自己在大明的未來裏多添點樂子,想到就去做!

    那本《紅樓夢》只自己看實在可惜了點,如果大規模印刷開,讓明初的才子們也能欣賞到這本奇書,明朝的小說市場會不會變的更爲火爆?

    搞不好還能多出來不少前世沒有的優秀作品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