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李秋李世民 >第226章 這些書都不是手抄來的
    >

    在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之後,唐朝時,紙張的使用已經開始普及。

    不過最早的雕版印刷術,也是在公元700多年的唐朝中期才被髮明出來。

    至於畢昇改進的活字印刷術,已經是宋代的事情了。

    這時候的唐朝,也有書籍出售。

    不過賣的都是手抄的書籍。

    由於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也導致了販賣的書籍也非常貴。

    大概2000字左右的一本書,價格就要一千文左右。

    一般百姓家庭是消費不起的。

    不過,李秋的芙蓉書院,已經是將活字印刷術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裏。

    印刷成本極其低廉。

    一本普通梁祝故事書的印刷成本,百文不到。

    利潤頗爲可觀。

    在李秋的吩咐下,還是以往的老規矩。

    賣給普通百姓的梁祝,是簡配版。

    每本打骨折,三百文錢一本,上面帶着芙蓉書院特有logo。

    而面對貴族階層的金銀絲線精裝版,則是清一色的桃木匣外包裝。

    在書的最後頁,還配了梁祝的曲譜,非常有收藏和紀念意義。

    售價,一兩黃金一本。

    對於百姓階層來說,這三百文一本書的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

    在當時,怕是三百文連書的成本都勾不上。

    這一定又是李秋王爺大發善心,給長安城的百姓們送福利來了。

    這種書買到手,就是佔了一個大便宜。

    因此,來排隊買書的百姓們,擁擠的差點把牆給擠塌。

    以至於京兆府都派了大批的衙役,侍衛前來維持秩序。

    而對於那些貴族階層來說,一兩金子就能買一本精裝版書籍,也不算是很貴。

    尤其是李秋印刷的書籍,非常乾淨,字體優美。

    讓人賞心悅目。

    更重要的一點是,梁祝這曲子,太好聽,太高雅,太出名了。

    眼下誰家買到了精裝版書籍,不一定會臉上貼金。

    但若是誰家沒有這本書,那可是一定要被客人嘲笑,這家沒品位,沒實力。

    漸漸的,這芙蓉書院出品的精裝版梁祝,已經成爲了長安貴族階層的標配。

    而在出售的過程中,李秋也是處處製造着這兩版書的區分度,辨識度。

    300文一本的櫃檯,人擠人,隊伍排出去老長。

    可一旁的一兩黃金一本的櫃檯,窗口數目較多,人數相對較少,基本上交錢直接可以拿到書。

    這樣一來,也讓那些貴族階層非常有優越感。

    就這樣,連續的一個月時間過去,買書的擁擠現象才漸漸有所緩解。

    其中精裝版梁祝,賣出去了三千本本。

    不少是被山東,關隴那邊過來的士族給買走的。

    而普通版本梁祝,走量了六萬冊。

    李秋的純利潤就達到了三千多兩黃金。

    端的是一本萬利。

    同時,至此之後,梁祝的故事,也深入了人心。

    不知道引得多少人偷偷的落淚,同情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對可憐人兒。

    也就在這時,關於這本書的幕後故事,也被炒的甚囂塵上。

    說是李秋王爺和武珝小姐兩情相悅,就好比這書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樣。

    但是卻被鄭家蠻不講理的誣陷,生生的把武珝姑娘趕出了長安城,被分隔兩地。

    無比的悲苦。

    也就在武珝姑娘臨行的前一天,李秋王爺,不忍心中悲痛,才做出了這首曲子。

    實在是讓人憐惜,爲之落淚。

    於是乎,胸懷悲憤怨氣的長安城百姓們,紛紛來到了鄭府大門口臭罵。

    爛菜葉,臭雞蛋,石頭子,紛紛砸了過去。

    鬧的鄭家是好不狼狽。

    後來直到京兆府,甚至是禁軍出面,才緩解了這一現象。

    但是,在以後的一年之久,鄭家門口處的爛菜葉就沒斷絕過。

    在御書房之中,房玄齡,張玄素,王珪,戴胄,孔穎達,陸德明等朝中大儒,全跑到了這裏。

    見到他們一同覲見,李世民起初是非常詫異的,還以爲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後來叫他們提到了李秋和梁祝的書籍後,李世民也是來了話題。

    吐了一肚子的苦水。

    “你們提的這件事,正好說到朕的心裏面去了。”

    “這個鄭家,還有李秋這個混小子,兩邊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經他們兩邊這麼一弄,朕倒是成爲了長安城百姓心中的那個惡人。”

    “好像是朕拆散了那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樣?!”

    “這不是豈有此理嗎!”

    不過很顯然,在場的這羣大儒的心思全然沒放在這方面。

    其中資歷最老的張玄素,輕嘆一聲說道:“陛下,臣等今日,不是爲了這梁祝的事情而來的。”

    “更不是要來跟陛下討論民間百姓們怎麼去評論這件事。”

    聽到他的話,李世民不由得一愣。

    “那你們來此,是爲了奏本李秋販書,牟利?”

    此刻,一旁的房玄齡幽幽的問道:“在這月餘的時間裏。”

    “芙蓉書院賣出去的精裝版梁祝,至少兩千餘本。”

    “而他賣給民間百姓的,少說也得四五萬。”

    “這如今啊,長安城周邊的紙張,已經全部被買空。”

    “價格都快翻了一倍。”

    “難道陛下還沒有察覺出什麼問題嗎?”

    直到聽了他的話,李世民才瞬間反應了過來。

    “五六萬本書?”

    “這麼多的數量?!”

    “他就是把芙蓉書院中的那些孩子都動員了起來,短時間內也做不出這麼多本書來吧?!”

    這時候,房玄齡又拿出來幾本梁祝來放在了李世民的龍案前,緩緩說道:

    “陛下可以隨意翻翻看。”

    “這些本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應的每一頁,甚至是每一個字體都是一樣的。”

    “並且每一張紙上,都見不到墨污。”

    “所以臣敢斷定,這些本書籍,絕不是由人手抄來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