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李秋李世民 >第335章 找,那麼一個人
    >

    當把這些波斯商人答對走之後,李秋也算是完成了重要工作之一。

    第二天,他安排高侃,開始在芙蓉酒樓販賣茶葉,金銀茶具,碳爐以及焦炭。

    這茶葉,暫時還用不着那麼多的說道。

    只分成上中下三等即可。

    上等茶葉,一兩茶葉一千文。

    中等茶葉,一兩茶葉八百文。

    下等茶葉,一兩茶葉二百文。

    一兩上等茶葉一千文,即一兩銀子。

    這個定價連李秋自己都覺得可以了。

    雖然說,如果將定價再高出幾倍,也是可以的。

    但那樣的話不太適合茶葉的推廣,反而有些得不償失。

    像現在這般定價的話,既讓買茶葉的貴族們略有些肉疼,但還不至於消費不起。

    這個尺度還是不錯的。

    延續了以往的風格,上等茶葉、中等茶葉,尤其是與下等茶葉只見,都用包裝,品相等拉開檔次空間。

    不能那些貴族們消費以後心裏面產生冤大頭的不良感覺來。

    而那些下等茶葉,都是孟詵先期試驗,或是在採摘過程中,炒制過程中,運輸過程中弄出來的劣等品。

    這個價位一般的老闆姓也能買一些去嚐嚐,不至於絕對的接受不起。

    而這下等茶葉無論品相,還是味道,也確實都與中等,上等茶有着差距。

    那些有錢的,有條件的富貴人家,是絕對不屑於喝的。

    除了茶葉,芙蓉酒樓還有對應的茶具出售。

    這裏的賣的現貨,都是芙蓉書院出品的陶製茶壺和茶具。

    上面清一色的芙蓉書院logo,精美,大氣。

    這些茶具的定價,還是比較親民的,一般的長安城中的普通人家,也完全是消費的起的。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壟斷市場,避免那些山寨貨的出現。

    至於針對於貴族階層的特製金、銀茶具,目前只有用來展示的兩套。

    沒有現貨,只接受預定。

    至於價格,就要貴一些,是製作這套茶具所使用的金子或銀子用量的四倍。

    其中一份是成本,一份是工錢,另兩份是利潤。

    同樣是芙蓉書院中的工匠們精心打造,帶着芙蓉書院的logo。

    現如今,在李秋的刻意引導下,長安城內的品牌意識已經建立了起來。

    比如說,哪個大戶人家找自己的工匠,打造出一套純金茶壺來。

    上面要是沒有芙蓉書院的logo,可是要被客人笑話去,丟盡臉面的。

    所以,他們也絕不會費那個是事,冒這個不必要的風險的。

    至於這裏販賣的焦炭的定價,還算親民,但也算不上太便宜。

    免得有人大量的買了去,用作他用。

    比如說,你要是想買焦炭回去鍊鐵,那你的成本就會非常高昂。

    讓你根本承受不起。

    但是一般富裕人家買回去用作取暖,還是沒問題的。

    至於那些碳爐,則就有些不同了。

    對於長安城的各階層客戶來說,也是非常的新穎。

    因爲它們全是幽州打造而成,成品運送過來的。

    每個碳爐上面,都印着‘幽州書院’的logo。

    這也是幽州書院這個名號第一次在長安城中露面。

    由於這一次運送來的碳爐數量有限,所以李秋對它們的定價非常的昂貴。

    針對人羣也只是長安城中的富戶。

    之所以定價昂貴的原因,是因爲這些碳爐都是鐵製,耐溫很高。

    而這個時代人們家裏所用的碳爐,都是銅製的。

    受不了這焦炭燃燒產生的高溫。

    一經燃燒就會泛紅,冒煙,氣味很是難聞。

    像這種擁有着專利防盜版技術的產品,肯定是要不同於象棋、茶壺這些。

    利潤要高出許多。

    在安排完了這些事之後,李秋也就將目光放在了眼下最爲重要的一件事身上。

    那就是到應國公府提親,迎娶武珝。

    自己當初立得牌坊,如今無論如何也得走完不是?

    在當時的成親禮制上,是要講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幾個流程的。

    這其中第一項,納采,是古代成親六禮之首。

    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

    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擇之禮。

    初議後,若女方有意,則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並攜帶一定的禮物,故稱。

    納采也是全部婚姻程序的開始。

    目前,應國公府對於自己肯定是應允的。

    可以卻差一個有份量的媒人帶着禮物去提親。

    由於李秋已經同羅可心完了婚,此時的武珝只能算妾室,是不能走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

    李秋如今是逾越禮制的。

    所以這個媒人的選擇,就太過關鍵了。

    無奈之下,李秋就找到了馮立府上。

    很快,魏徵、王珪、韋挺幾個也被召集而來。

    當聽到了李秋的話後,衆人均有着皺眉。

    他們幾個也都瞭解李秋的秉性和倔強。

    於是也就直接跳過了勸他放棄明媒正娶武珝的這一項。

    直接幫他分析起這件事的利弊來。

    韋挺這時候緩緩的說道:“假如李秋和武珝,只是尋常人家。”

    “就算逾越禮制,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頂多是受些非議罷了。”

    “可如今,李秋是郡王,十三州的大都督,地位斐然。”

    “武珝姑娘,也是應國公最寶貝的女兒,在長安城中都是小有名氣。”

    “你們兩個若是想明媒正娶,逾越禮制,那些御史大臣們,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尤其是李秋,你可是剛剛在範興那件事上,把他們得罪的很深啊。”

    “我現在一閉眼睛,都能想象出到時候,朝堂之上會是怎樣的一副激烈的場景。”

    “所以,你假如非要這麼去做的話。”

    “那個爲你去說媒證婚之人,絕對要夠分量。”

    “比如說陛下,皇后娘娘,這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最起碼眼下,我,馮立,魏徵,我們幾個是絕對不夠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