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李秋李世民 >第750章 高句麗之變化
    >

    於是乎,李秋想要偷懶,過個好年的願望泡湯了。

    隨後,李世民又詢問向李秋。

    “當年克明臨走前,特意懇請朕,說以後他家的大事交給你來做主。”

    “這杜構,就依你所言,放任滄州刺史。”

    “而杜荷與城陽公主的親事也已經定下。”

    “關於杜荷的職位,你可有什麼建議?”

    李秋這時候躬身答道:“回稟陛下,若依臣的想法,最好還是將杜荷同樣外放比較好。”

    不等他說完,李世民直接擺手給否掉了。

    “城陽公主是朕和皇后的嫡親女兒。”

    “年紀尚小,性格也遠不如她的兩個姐姐。”

    “較爲柔弱。”

    “讓她跟着駙馬一起外放,朕和皇后都捨不得。”

    “那就這樣吧,讓杜荷去做一個較爲清閒的祕書郎。”

    “你覺得如何?”

    就在這時,一旁的長孫無忌也不斷的對他使眼色。

    如此一來,李秋也只能是欣然領命,不再說些什麼。

    就這樣,杜荷的婚事以及杜構繼承了杜如晦爵位,外放做刺史之事就定了下來。

    當這件事放出來之後,杜府自然是難得的張燈結綵。

    一派喜氣洋洋。

    第二天,李秋受李世民的意,到杜府進行慰問。

    杜夫人和杜構、杜荷兩兄弟,自然是無比熱情的迎接。

    這時候,李秋對杜夫人和他們兄弟倆傳達了一下聖上的慰問之意。

    同時又詢問對這樣一番安排,可否滿意。

    杜夫人和杜家之人,自然是連連感謝皇恩浩蕩。

    在這之後,他們進入到正常的閒聊之中。

    李秋先是告訴杜構,讓他等杜荷完婚後,再去滄州赴任即可。

    那邊是自己人的地方,一切都比較隨意。

    到時候可以讓杜構放手施爲。

    同時,李秋自己這邊也有一些想法和事情,需要等杜構上任後着手去辦。

    不過也不急,等杜構臨走前再詳細商議即可。

    對於李秋的交代,杜構自然是無比認真的連連答應。

    在杜構之後,李秋也是無比正色的看向了杜荷。

    然後頗爲鄭重的對他說道:“杜荷。”

    “很快你就要成爲了嫡親公主的駙馬。”

    “這也註定了你,要成爲皇家之人,進入到另外一個較高的層次和交際圈子。”

    “這皇家無小事。”

    “尤其是隨着諸位皇子的年齡增長,勢力的擴張。”

    “這朝廷和皇家內部,註定了是要暗流洶涌。”

    “今天我跟你說的囑咐,你一定要記住。”

    “你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祕書郎,不要,也沒必要去受人拉攏。”

    “更不要去站隊。”

    “平平庸庸的做你的駙馬,享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對你來說再合適不過。”

    “不過的話,你那邊一旦做出什麼錯事,危及的可是整個杜家。”

    “到時就連你兄長,也難逃牽連。”

    “這可不是小事,你千萬要記住,永遠也不遠牽扯進皇權的紛爭之中。”

    “不要讓那一邊的杜大人,你已故的父親爲你而擔憂。”

    李秋平時給杜構和杜荷的印象,還是非常隨和,幽默的。

    他這種鄭重的樣子還是他們第一次見。

    杜荷自然是連連點頭,應下。

    這時候,杜夫人也是再次囑咐了他一番。

    叮囑他以後一旦做了駙馬之後,一言一行都務必要小心謹慎。

    還有當初你們父親臨終之前,也特意將你們託付給了北平王。

    李秋之話,就是你們父母之言,你們一定要聽。

    ……

    李秋剛從杜府離開,就被尚書省之人叫去了宮中。

    承慶殿。

    當李秋抵達這裏後,長孫無忌、房玄齡、王珪、蕭瑀、岑文本、高士廉、溫彥博等人都在。

    這時候,李世民對溫彥博說道:“李秋是負責禮部政務的尚書右僕射。”

    “溫彥博,你就把高句麗之事詳細的說與李秋說一下。”

    隨後,溫彥博躬身領命。

    就把最近的高句麗那邊的信息稟報了一番。

    原本,在李秋攻佔了遼西走廊,打下來遼東門戶懷遠城後。

    大唐與高句麗、契丹、百濟等周邊國家都處於了敵對關係。

    尤其是高句麗,陳兵邊境十幾萬,擺出了一種隨時都發起進攻。

    收復失地的架勢。

    而對於大唐來說,羅良、宋佑、範興、王玄策等人,始終都是嚴陣以待。

    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可是就在今天,高句麗的使臣進入長安。

    表示願意繼續向大唐稱臣,貢獻禮物。

    同時他們的君主榮留王,邀請唐朝使臣到國內城去慰問。

    聽到此,神經大條的李秋皺眉說道:“陛下,這件事是好事啊。”

    “既然他們畏懼了我大唐神武,主動又向我們稱臣,納貢。”

    “那就收下便是。”

    “至於他們榮留王的邀請和出使,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這時候,房玄齡在一旁的幽幽的說道:“李秋啊。”

    “這事情可不是你想的那般簡單。”

    “這高句麗之前還一直陳兵邊境,虎視眈眈。”

    “如今突然間就主動撤兵,稱臣納貢。”

    “這裏面頗爲蹊蹺。”

    “而你說的他們畏懼我們大唐軍隊,從前後來看,這一點就更是說不過去。”

    “所以陛下才會將衆人召集在一起,商議這件事。”

    “同時,在高句麗的內部,據我們的安插在他們那邊的人回報。”

    “在高句麗的內部,似乎也發生了一些頗爲微妙的變化。”

    “他們的榮留王與最高統帥淵蓋蘇文的矛盾,也有着日益加劇的跡象。”

    “在這種時候,我們還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聽着他的話,李秋點點頭。

    “房大人,您的意思我明白了。”

    “在遼西和懷遠城,我們駐紮的人馬有六七萬之多。”

    “當初他們十幾萬大軍據守險峻,都沒能守住。”

    “現如今,他們僅派來十幾萬人來攻城,遼西方面定然是無虞。”

    “同時,一會回去後,我會進一步的予以安排,確保懷遠和遼西的安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