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師父是駱賓王 >第四十四章 選拔學子
    經過一番交談,鄭東瞭解到,賀知章是去探望陸景融的時候,才知道鄭東的名號。

    賀知章來到京城,一方面是受陸景融的委託前來給鄭東致歉,另一方面,則是賀知章自己也想瞧一瞧陸景融百般誇讚的鄭東,到底是個什麼人。

    今日一見,賀知章雖然沒有見識到鄭東的詩文才學,但鄭東對陸景融的關心以及對自己的態度,讓賀知章對面前這個十幾歲的爵爺產生了好感。

    而鄭東作爲一所即將開班招生的學校的創始人,當然不會放棄賀知章這樣的人物。

    如果能招攬到賀知章,放在學校裏既可以教授學生詩文,又可以利用將來賀知章中狀元一事爲學校爭取名氣,實在是一舉多得。

    於是鄭東委婉的向賀知章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當賀知章聽鄭東說起包喫包住,並且還有薪水的時候,賀知章心動了。

    賀知章遠道而來,本就是爲了求學於中原,如果進了這所擁有皇家背景的學校,那將來不僅能碰上大家,還能順帶解決生計問題,確實是個好去處。

    兩人奔着同一個結果,來來回回扯了一大通禮儀性的說辭,最終,在鄭東的盛情之下,賀知章受邀成爲了學校的教習。

    三月初一,學校落成,被命名爲福昌縣第一小學。

    消息傳到上陽宮,武則天不解,“不是說建大學嗎?怎麼變成了小學?”

    “回稟太后,當初微臣向太后提出興學之議時曾說過,學生在地方上要經歷三個階段共九年的學習。微臣自作主張,將三個階段分別叫做小學,中學和高級中學。”

    “那你所說的大學在什麼階段?”

    “在高級中學之後,考中者即可進入大學,極爲優秀者進入洛陽的太學。”

    “那按照你這種做法,朕要多少年才能看到效果。”

    “這...”鄭東遲疑了一下,“並非微臣不願意直接進行大學教育。”

    “有什麼難處直接說,朕給你解決!”

    “首先,就是微臣人微言輕,不足以招收年齡和才學都合適的學生進入大學;再者,目前微臣也沒能找到足以教授大學課程的博士。”

    “這第一條好辦,但這第二條,朕如果能解決,何須你去建學校?”

    鄭東默然不語。

    “這樣吧,明天朕就下旨,讓兩京的權貴,將家中的庶子送來給你做學生。”

    “太后不可!”鄭東急忙叫住,“如果送來的都是勳貴子弟,微臣不敢保證能夠管束得住,最重要的是,勳貴子弟也不是全都能進入大學。”

    武則天思慮片刻,點了點頭,“你說的對,那朕就讓勳貴將十五歲以上的子弟送來,再交由你進行考覈。”

    “臣領旨謝恩。”

    當天,鄭東即下令,將學校主樓這棟長六十米,寬二十米的二層建築分成四個部分。樓下兩部分爲小學和中學,樓上則是高中和大學。

    又請納言蘇良嗣爲學校重新題字,曰“大唐福昌縣人民學校”。

    這是鄭東和武則天商量之後確定下來的,武則天本打算名爲貴族學校,但鄭東解釋說,如果寫上貴族二字,就是讓天下寒門士子裹足不前,於是纔有了“人民學校”這樣一個名字。

    由於兩京的勳貴對於這所新建的學校頗有懷疑,但礙於聖旨在前,勳貴們也不敢不從,只好送來家中年滿十五歲卻又不太出彩的庶子。

    即使是這樣,一直到三月底,也纔來了不到三十人。

    那些少爺們在家中雖然不受重視,但好歹是高門大戶出身,見所謂的班主任鄭東也不過是個十五六歲的毛頭小子,本就心中不滿。

    再加上一些來的早的子弟,已經被晾了許多時日,更是不快,於是紛紛前往鄭東那裏討個說法。

    鄭東也不太敢得罪這些人,這時候就體現出薛徽的作用了。

    作爲洛陽城中聞名已久的孩子王,又是將門出身,武藝高強,穿着勁裝站在那裏,活脫脫的一個魔頭形象。

    但畢竟是自己把他們招來的,鄭東決定在四月初對它們進行考覈。

    鄭東聯合楊炯,賀知章共同出題,再由狄仁傑,李昭德等審覈一番,最終出了一套以五經、詩文辭賦、策論、算術應用等四個部分組成的試卷。

    考試地點就在教學樓的一樓大廳,三十五位勳貴子弟以及京畿地區慕名而來的十一位少年共同參與了這次考試。

    經過兩個時辰的考試,勳貴子弟們大多怨聲載道,而那十一位少年,也有幾個愁眉苦臉的。

    閱卷按照鄭東提議的流水閱卷法,由駱賓王和狄仁傑負責批閱五經部分,由楊炯、賀知章二人批閱詩文辭賦部分,策論交給了自願前來出題的李昭德,蘇良嗣則作爲顧問。

    剩下的算術部分,鄭東作爲出題人,當然由鄭東自己批閱。

    當鄭東接到卷子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下午了。拿到試卷,鄭東先翻了幾遍,一個熟悉的名字映入了鄭東的眼簾。

    張說,范陽方城人,如果沒記錯,這個人應該就是獲得文官第一諡號——“文貞”的開元年間的名相,而且此人作爲開元前期的一代文宗,執掌文壇三十餘年,因封燕國公,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

    這個二十歲的年輕士子,在策略部分被向來嚴謹的李昭德給了二十五分的滿分成績。

    鄭東翻看張說的算術部分,發現張說並不是像其他人那樣一竅不通。雖然張說也沒有寫出鄭東想要的解答過程,但至少結果是對的。

    比如這一題,洛神琉璃廠有琉璃百八十件,欲僱傭鏢局送至學校,約定每件運費二十文,若中途損毀則無運費,另賠償百文,最終付運費三貫,問損毀琉璃幾何?

    這道題,說難也不難,說簡單卻也不簡單。

    前七份試卷,只有張說一個人得出了答案,其餘人都是空白,鄭東在該處用硃筆打上了二十分。

    還有一人,名叫崔日用,十四歲,滑州靈昌縣人,在策論和五經方面都得了將近二十的高分,在算術上,似乎也有些見解。

    又批了兩份之後,鄭東才猛然間想起來,崔日用,是李隆基唐隆政變的參與者之一,後來又策劃先天政變,幫助玄宗出掉了太平公主,因功封爲齊國公。

    這樣的大人物怎麼能丟在一邊,更不要說崔日用還有個兒子名叫崔宗之,是與李白、賀知章等人齊名的“飲中八仙”。

    在勳貴子弟的試卷中,鄭東也發現了幾個不尋常的人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