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呢,是國家有撥款,用來重新修建幽州城。”

    “這些流民到達那邊之後,挑選身體精壯者,去修建幽州城。”

    “既可以加快修城的速度,又可以解決一部分流民的口糧難題。”

    “其三呢,是北方的大片土地上,地大物博,狩獵、捕魚等物產豐富。”

    “這也是我告訴張蘊古最重要的一點,自助者天助,一定要讓這些流民百姓自力更生。”

    “總之,在那地廣人稀之地,只要勤勞,是絕對餓不死的。”

    聽了李秋的話,孫思邈若有所思的不斷點頭。

    “那王爺,這些流民若是到了明年春天之後呢?”

    “據我所知,幽州地帶,那裏適宜生長的,以黃米、糙米居多,作物的產量是極低的。”

    在公元600多年,很多如麥、稻等作物,還並沒有進化到一千多年後的那麼發達。

    產量低,對環境要求更加苛刻。

    孫思邈從醫這麼多年來,走南闖北,見識頗廣,說的也是很有道理。

    不過在李秋的心中呢,自然是早就已經有考量的。

    “孫郎中,關於這件事,我也是心中有數的。”

    “先給你賣個關子,具體的等明年秋天,你自己去看就好了。”

    說完,李秋就把話題從流民轉到了芙蓉園內這羣孩子身上。

    “孫郎中,不知你對這醫術和傳承,是如何看待的?”

    聽到李秋的話後,孫思邈皺眉,“不知王爺此言作何解?”

    李秋緩緩說道:“當今醫者,各承一業,有的偏功針刺,有的偏解灸方,或有的惟行藥餌。”

    “但這些醫者,不能總聯衆方,互通有無,所以救疾多不全濟。”

    “古來醫者,皆相嫉害,扁鵲爲秦太醫令李鏐所害即其事也。”

    “從古至今,又從今至未來,吾華夏醫術,偶有所得,祕而不宣,則日久漸就湮滅。”

    “就如神醫華佗著下的青囊書,就已經失傳,這對於醫術,對於華夏來說,都是莫大的一個損失。”

    聽了李秋的話,孫思邈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從古至今,華夏很多的學問都是一脈相承,從不外傳的。

    這也就造成了太多的如青囊書的遺憾產生。

    這時候,李秋接着說道:“我認爲,遵師門之規,救死扶傷,是小義,小仁。”

    “而醫者仁心,將我華夏之醫術傳承下去,發展壯大,纔是真正的利國利民,利千秋萬代的大義。”

    “纔是真真正正的懸壺濟世。”

    “所以,我想請孫郎中你與我一起,就以咱們芙蓉園中的這千餘品行敦厚,忠良的孩子們爲基礎。”

    “由你任他們的祖師,醫學的老師,從而在他們的身上,把我們的華夏醫術發揚光大。”

    “當然了,這種事情無論如何,我都會尊重你自己的最終意願不會強求。”

    “你也可以利用這幾天的時間,好好思量,考慮一下。”

    在對孫思邈說完這些之後,李秋便同羅可心、武珝一起,來到了這羣孩子這邊。

    目前,他們的父母、家人,早已經上路。

    這羣孩子,也是從悲傷的情緒中走了出來,非常懂事的就聚集在院落中,沒有任何的吵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