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頓了一下,看着衆人越發難看的臉色後,突利不容置疑的接着說道:

    “眼下,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可走。”

    “那就是在他們建立起同樣的城池,徹底困死住我們之前,不惜一切代價,一鼓作氣,把大唐打下來!”

    “爲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爲了我們草原血脈的延續,我們今年冬天,一定要做出最後的準備。”

    “等到冬天一過,我們就傾盡所有,發兵南下!”

    聽了突利的一番話,在場的衆部落首領,以及突厥軍中的將領們,眼神中都是露出了一絲搏命般的狂熱。

    也正因爲這座由李秋建立起來的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幽州城,將草原上的突厥人逼成了困獸之鬥的姿態。

    現如今突厥的戰意和凝聚力,也遠遠超出了當初頡利可汗時的樣子。

    歷史的車輪,又一次被撬動。

    ......

    在長安,李世民的御書房內,門下省宰相王珪,帶着一封奏表走了進來。

    由於突厥大軍撤去,今年的戰事告一段落,今天李世民的心情還是不錯的。

    一見到王珪,他也是放下了手頭的事務。

    “陛下,魏徵在山東,送過來一封請罪的奏表。”

    “請罪?”

    “他魏徵能請什麼罪?!”

    “難道就是因爲山東流民過多,已經出現餓殍一事?”

    “這連續兩年大旱,又是朕將那義倉中的糧食劃給了前線,以充軍糧。”

    “派他去山東做欽差,也只是看中了他愛民如子,讓他盡力賑災罷了。”

    “縱使情形變差,也怪不到他的頭上。”

    這時候,王珪笑着將那份奏表放在了李世民的龍案之上。

    “回稟陛下,魏徵上的這份請罪奏表上說,不需半月時間,山東一帶的災民即可全部得到安撫。”

    “相應的賑災事宜,也可以收尾了。”

    “嗯?!”

    “魏徵說山東的災情控制下來了?!”

    一聽到王珪的話,李世民急忙的將那份奏表拿起來觀瞧,一臉的震撼和難以思議。

    這時候,王珪看着李世民的臉色,留心的說道:“前些日子,魏徵在與臣的通信中,還在說山東那邊的情況很嚴峻。”

    “各州縣現存的糧食告急,受災的百姓人數也是多達幾十萬。”

    “並且已經有餓死的流民出現。”

    “若是繼續這樣強力圍堵下去,隨着餓死人數的越來越多,很容易發生民變。”

    “可是沒想到,沒有任何辦法可想的魏徵就找到了幽州李秋那裏。”

    “李秋也是不負衆望,一口氣就接納了山東十萬流民。”

    “臣估摸着這幾天,這些流民就要抵達北面的十三州了。”

    “而在送走了這十萬的流民之後,整個山東的災情壓力,也就隨之一輕。”

    “剩下的那些災民,有魏徵坐鎮,指揮調度,已經可以被各州縣合力解決了。”

    “而魏徵上這封奏表請罪的原因,是他先斬後奏,在沒有得到陛下御筆親批之前,就私自將這十萬流民送去了幽州。”

    這時候,李世民也看完了那份奏表,輕呼了一口氣。

    “朕讓他去當欽差,就是給了他先斬後奏的這個權力。”

    “只要能把山東的災情控制住,這就是大功一件!”

    “有何罪之有?!”

    “不過王珪啊,李秋的那十三州,向來是環境惡劣,土地‘貧瘠’,作物產量極低。”

    “在往年,那十三州上繳的糧食,加起來不如關隴一個州的量。”

    “朕要是沒記錯的話,去年的一萬流民,加上今年荊州送去的兩萬多,如今又來了山東的十萬。”

    “他李秋要拿什麼來養活這麼多的百姓?”

    “就他那十三個州的樣子,他哪來的那麼多糧食?!”

    聽到此,王珪也是沉思了片刻。

    “陛下,其實關於這個問題,臣以及朝中很多人都思考過。”

    “臣等也是想不通這件事。”

    說到這裏,王珪有意的停頓了一下,很有深意的繼續說道:

    “於是,朝中就有不少的大臣,向着李秋和幽州等地,是不是有意的大量接收各地流民。”

    “並以此來討好陛下,給自己增添功績。”

    “等到那些流民抵達了這十三個州之後,李秋也把他們都餓死。”

    “甚至是將他們的屍體僞裝成突厥人,再連環的冒充軍功。”

    “只可惜啊,他們派去幽州等地考察的御史等人,卻是無功而返。”

    聽着王珪的稟報,李世民兩眼中怒氣升騰,重重的拍在了龍案之上。

    “這羣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庸官們!”

    “朕讓他們去賑濟災民,他們一個個都當縮頭烏龜,連聲都不敢出。”

    “可是到了這猜忌朝中重臣,詆譭別人的功績這些事情上,他們一個個比誰都積極!”

    “這簡直就是在胡鬧!”

    王珪此時也是連連點頭,“陛下說的極是。”

    “這北平王李秋,臣還是較爲熟悉和了解的。”

    “別看他年紀小,確實是一身才氣,文可治國,武可安邦。”

    “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重要的一點是,李秋此子更是有着一顆忠君報國,愛民如子的赤子之心。”

    “他還年幼,臣就是擔憂,這些政客間的卑劣的詆譭,再寒了李秋的心,要是因此變得畏畏縮縮,碌碌無爲,那可是我們大唐的一個損失。”

    聽着王珪的話,李世民此時的心中也是頗爲惱怒的。

    自己的這個兒子具體什麼樣,他這個當老子的清清楚楚。

    這些弄臣想要詆譭李秋?

    他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

    不得不說,王珪處在宰相的位置上,真的是將魏徵、李秋、韋挺幾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關於李秋和幽州的這預防針,打的是真及時和巧妙。

    在兩天後的早朝上,幾名御史就紛紛站出列,奏本幽州大都督李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