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有樂公主愣愣的對着這幅字發呆之時,老太監徐德,微笑着走進來給有樂公主施禮。

    “公主殿下,您醒來了?”

    “這幅字,是昨日北平王在公主殿下喝醉之後,寫下來贈與公主您的。”

    聽到了他的話,有樂輕聲答應了一聲,然後將這幅字很小心的又放回到了桌案之上。

    這時候,徐德又笑着說道:“公主殿下可能還不知道。”

    “在北平王的這首詩寫出來之後,幾乎一夜之間,就再一次的傳遍了整個長安。”

    “現如今的大街小巷,各戶人家的府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吟誦,品評此詩。”

    “尤其是公主殿下這裏的這副墨寶,更是價值千金。”

    “北平王送公主殿下您的這份禮物,不可謂是不貴重。”

    “還有,這次我來公主這裏,娘娘還特地囑咐。”

    “如果公主殿下喜歡芙蓉園那邊,這段時間想去時隨時可以去。”

    “不過還是得很多人陪同,且不能再這樣喝酒了。”

    聽着徐德的話,有樂公主心中輕嘆了一口氣。

    點頭表示知曉了。

    或許眼下,只有離開皇宮,在芙蓉園,才能讓她解開一些心裏面的煩悶和憂愁。

    ......

    此時此刻,整個長安城之中,無論是小巷街頭,平康坊的青樓妓院,還是顯貴人家,皇城之內的官員們。

    都在吟誦、品評着這首詩。

    在公元六百多年前,人們的娛樂文化生活實在是太匱乏了。

    這要是誰出一首這種朗朗上口,飽含意境的華美詩篇,絕對可以一炮而紅。

    名聲隨之傳遍整個長安城。

    尤其是像李秋這種深受百姓愛戴,早就有才名盛傳的李秋,就更是如此。

    所以昨日當這首詩剛從芙蓉園中傳出來後,直接就在長安城內引爆了。

    惹得無數深閨小姐,紅塵女子,以此詩憂傷、顧影自憐。

    而也同樣是有無數的不如意的官員們,書生們,文人們,以那一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而感懷。

    在長孫無忌府中,長孫衝又躲在自己房間中偷偷的喝悶酒。

    然後開始他醉生夢死的又一天。

    可不知怎地,恰好趕上長孫無忌回府,撞見了這一幕。

    一時間,長孫無忌氣憤不過,又給長孫衝好一頓訓斥。

    “你這個不爭氣的混帳東西!”

    “就這麼一點點的打擊,你就消沉成這個樣子了?”

    “我長孫無忌一輩子闖過了多少大風大浪,怎麼就生下了你這麼個不中用的兒子?!”

    “你要是真有那個魄力和決心,就提起寶劍、長槍,騎着馬去找突厥上陣廝殺去!”

    “就算你沒習過武,哪怕你在任何一方面做出點樣子來也可以。”

    “你看看人家北平王李秋,也就比你大一兩歲。”

    “他在兩年前,就已經力戰幽州,連殺突厥武將,斬殺突厥頡利可汗了!”

    一聽到自己父親拿自己跟李秋比,長孫衝愁的眼淚都快要下來了。

    “父親,孩兒就是再如何,也不至於拿去和人家北平王相比吧?”

    “不要說孩兒了,就是這整個大唐,連尉遲伯伯、秦瓊叔父年輕時,怕都是比不及吧?”

    長孫無忌此刻怒火上涌,不斷的點着頭。

    “好,好,你還有臉在這裏狡辯。”

    “那我就不拿你去跟李秋比武藝。”

    “咱們比讀書總行吧?”

    “你總不能說,你從小到大讀的儒學和經史,比不過李秋吧?”

    “可是人家就有樂公主和親這件事,爲你做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詩句。”

    “昨日在芙蓉園,他又爲有樂公主寫下了另一首詩。”

    說完,長孫無忌直接把手中謄抄的詩句丟到了長孫衝的近前。

    長孫衝從小真的是沒有被溺愛過,學識功底還是很深的。

    所以只大概看了一遍,就直接判斷出來了,這是一首絕對可以流芳千古的名篇。

    這時候,看着他那副錯愕、驚歎的神情,長孫無忌接着說道:

    “你瞧瞧人家!”

    “再瞧瞧你!”

    “發生了這樣一種事,你除了整日飲酒買醉,你還做了什麼?!”

    “哪怕是你能像人家李秋一樣,寫出這樣一首詩篇來,是不是也能成爲一段佳話?”

    “也能給有樂公主一種慰藉?”

    聽着長孫無忌的呵斥,長孫衝的眼神中滿是死灰。

    捫心自問,他長孫衝平日裏也時而和友人們吟詩作對。

    但像眼前的這一種,水準太高了,讓他自慚形穢,望塵莫及。

    ......

    另一邊,在皇城之中,門下省。

    王珪、魏徵、韋挺三個人湊到一起,品評着李秋作下的這首新詩。

    最喜好這口的王珪,是不斷的感慨。

    “自從做了這門下省宰相,是一天比一天忙。”

    “想當年,咱們還是在李秋的那所老宅之中。”

    “白日放歌,喝着射天狼,喫着與子同袍(羊肉串)。”

    “端的是輕鬆,自在,好生快活。”

    韋挺此刻也是點點頭,“這倒是,別看李秋作的詩篇數目不多。”

    “但幾乎出口的每一篇,都是傳世佳作。”

    “有時候我真想把他肚子裏的墨水都抖出來,瞧一瞧還有多少好東西藏在裏面。”

    魏徵這時候也是感慨,“如此說來,也卻是好久,沒能去他那芙蓉園相聚了。”

    “不過眼下他妻子距離生產越來越近。”

    “咱們暫時還是別去他那煩擾了。”

    “等到孩子滿月,咱們再備足了賀禮,去他那喝個痛快!”

    ......

    除了在門下省這邊,因爲王珪、韋挺幾人都與北平王李秋極度交好。

    以至於在他們的帶動下,門下省的部分官員同李秋的關係也是尚可的。

    可是在尚書省和中書省,卻完全是兩個樣。

    他們那邊是對詩不對人,哪怕是品評這首詩,都是極其小心翼翼的。

    尤其是不敢提北平王這個名字。

    生怕自己被同僚們抨擊,排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