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去古代考科舉 >第277章 考校功課
    三日的時間一晃而過,天氣愈加的冷,說是滴水成冰也不爲過。

    好在白天有炭盆,晚上有火炕,唯獨執筆寫字時會凍手,可比起當初在金林村老湛家卻已經好太多了。

    湛非魚看着今日的題目:《禹惡旨酒》,此句出自《孟子》

    一旁端坐的丘瑾瑜已經朗聲回道:“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同樣是小三元,丘瑾瑜在讀書一途完全可以媲美湛非魚,只不過丘宗羲神色卻是冷漠而疏離。

    看向失神的楊旭,丘宗羲突然以戒尺抽在桌上,啪的一聲響,被驚醒的楊旭一個激靈。

    “你來說此句何意?”丘宗羲冰冷的聲音裏夾帶着火氣,似乎下一瞬間這戒尺就要抽在楊旭的手上。

    湛非魚坐的端正,似乎沒看見楊旭求助的目光。

    丘瑾瑜不動神色的看了看自己的功課,楊旭眼尖的瞄了兩眼,雖說以他目前的讀書進度寫文章是不行,可對四書五經原句的釋義倒知道。

    “孟子說禹厭惡美酒,卻喜歡有價值的話。湯秉持中正之道,能破格提拔德才兼備的人。文王總把百姓當作受傷者一樣……”

    等楊旭說完,丘宗羲冷冷的看着他,“既然心不靜,那就抄書,抄上十遍二十遍,心自然就靜了。”

    “是。”被抓包的楊旭哪裏敢拒絕,感激的看了一眼丘瑾瑜,隨後坐到一旁老老實實的開始研磨然後抄書。

    “半個時辰後,你們把文章交上來。”丘宗羲再次開口。

    即便不待見三房的人,可丘瑾瑜畢竟是小輩,而且謙卑有禮、溫雅端方,即便是暴脾氣的丘宗羲也無法惡語相待,只是最大可能的漠視他的存在。

    湛非魚點點頭,相對於丘瑾瑜的速度,湛非魚還在思考如何破題承題,套用上輩子的寫作文路數,不管文章如何,開篇一定要驚豔,這就是第一印象。

    書房裏一片安靜,楊旭繼續抄書,丘瑾瑜已經奮筆疾書。

    丘宗羲正端着茶杯喝茶,看着不急不緩的小姑娘,總是嚴厲的目光裏卻有笑意一閃而過,原本讓丘瑾瑜來磨鍊小姑娘,此刻看來倒不必,這丫頭穩得住。

    兩刻鐘之後,湛非魚終於提筆了,依舊是標準的臺閣體: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

    夫聖人身任斯道之寄,則其心自有不逸矣。由禹以至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破題和承題決定了文章的高度,不管出題的人對酒是喜還是惡,但高屋建瓴的格局一定要有,這便是聖人的道統。

    等了片刻後,丘宗羲終於放下茶杯走下來,楊旭已經抄了兩頁紙,字跡倒工整了許多,雖然依舊醜的讓人不忍直視。

    至於丘瑾瑜的字,並不是科舉的臺閣體,而是顏體,形顧簇新、氣勢磅礴,看得出在書法一途上已小有所成。

    以他十四歲的年紀,能寫出筆力雄強,氣勢雄渾的顏體,絕對是下了苦功夫,在書法一道上也小有天賦。

    丘宗羲回想了一下,當年自己啓蒙時用的也是顏體,丘家應該還保存着自己的臨帖,丘瑾瑜學的也是顏體,這倒是巧了。

    站在桌邊看了半晌,丘宗羲不發一言的邁步離開了,不由看向坐在炭盆前的湛非魚,想到每日讓她練習書法時的鬥智鬥勇,莫名的生出一種求而不得反而更上心的感覺。

    這就好比一個是送上門的,再優秀丘宗羲也瞧不上眼,上趕着不是買賣。

    他偏偏對避之不及的湛非魚不遺餘力的遊說,丘宗羲已經從挖牆腳退而求其次,湛非魚只要拜師便可,他和顧輕舟各教各的,也沒誰規定不能拜兩位老師。

    可讓丘宗羲惱火甚至暴躁的是,他都“委曲求全”了,這破丫頭竟然還是死咬着不答應,氣的丘宗羲連寫三封信送去京城學士府,當年的救命之恩自己不提,顧輕舟難道就當沒這回事了。

    丘瑾瑜餘光掃過,看着丘宗羲站在湛非魚的桌前,眼底有惱火一閃而過,可最終還是歸爲了平靜。

    半個時辰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丘宗羲拿起湛非魚的文章看了起來,“你們出去,小魚留下。”

    “是。”楊旭早就習慣了,丘瑾瑜沒來之前也是如此,丘爺爺都會單獨教授小魚,因爲不喜讀書,楊旭不但不會嫉妒,反而有種逃過一劫的慶幸,

    “是。”丘瑾瑜也應下,面上同樣不見半點嫉妒,恭敬行禮後跟在楊旭身後退出了書房。

    外人一走,湛非魚立刻抱起自己的手爐,走到桌邊倒了一杯梨湯,這悠然自得的隨性,和丘瑾瑜的“尊師重道”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夫思之至則其神合,行之勇則其化流,禹湯文武之傳,又在周公矣。即是而知,數聖人所生之時雖不同,而心則一也。心一故道同,三代之治所以盛與!”

    吟誦後,丘瑾瑜看着一臉滿足喝着梨湯的湛非魚,“你倒是會阿諛奉承,整篇文章最精華便在破題和結語。”

    《禹惡旨酒》這題目直白粗暴:大禹不喜歡酒。可若只圍繞着酒來寫,即便是言之有理,那格局也太小了。

    科舉是爲了選仕,主考官都是朝中大臣,所以湛非魚破題句就是把大帽子一戴,“大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這樣一來格局和立意蹭一下就上去了。

    至於後面的內容,那就是自圓其說,若是辭藻華麗便又是加分項,當然一篇好文章,結構一定要嚴謹,不能東打一錘子,西敲一榔頭,結構散了,這文章就是虎頭蛇尾。

    湛非魚在辭藻這一塊有所欠缺,但通篇文章讀下來卻給人一氣呵成、酣暢淋漓之感,尤其是她結語寫的精彩,

    歷代先賢們的思慮多麼相契合,行事又多果敢,禹、湯、文王、武王相傳,又到周公矣。由此可知,先聖們雖處時代不同,而他們的所慮相同。

    心想通,道相同,夏禹、商湯、周文武三代治理下的繁榮興盛局面自然也相同與。

    能把一篇普通的時文扯到治理天下的高度,也難怪丘宗羲想要挖牆腳,這要老道的文筆,若不是親眼所見,誰能相信會是一個軟糯糯的小姑娘所寫。

    差不多用了兩刻鐘的時間,丘宗羲點評了文章後,這才道:“丘瑾瑜你查的如何?”

    丘家遠在黔中道,這天寒地凍的天氣裏外出就是折騰,即便是丘宗羲也沒法在短時間裏從丘家收到消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