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越宋朝當太子 >第一百九十七章 分封宗室
    延福宮內,趙昕正在同大宋的宗室們一同宴飲。

    仁宗皇帝有兄弟,但都夭折了,趙昕也有兩個兄弟,但也沒長大就夭折了,所以宋仁宗和趙昕這兩代到目前爲止,沒有直系親王。

    所以宋朝的王爺往上數的話要到真宗皇帝,宋太宗趙光義有九個兒子。

    長子趙元佐受封楚王,與真宗皇帝是一母同胞,因爲其叔叔趙廷美死後,而精神失常,後來被太宗皇帝削去王位,真宗時又恢復。天聖五年(1027年)十二月,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次子趙元僖受封許王,但後來因病去世,年僅27歲,無後。

    四子趙元份,商恭靖王,濮王趙允讓的父親,趙宗實的爺爺,景德二年去世。

    五子趙元傑,越文惠王,死於鹹平六年,年僅31歲,無後。

    六子趙元偓,鎮恭懿王,死於天禧二年,時年41歲。

    七子趙元偁,楚恭惠王,死於大中祥符七年。

    八子趙元儼,周恭肅王,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大王,死於慶曆四年。

    九子早夭。

    七個一品親王到趙昕繼位後已經全部死掉了,還有兩個無後。

    宋代爵位分十二等,王爵是第一等爵位,宋朝皇帝的兒子和兄弟封親王。第二等是嗣王,只有親王的嫡長子才能繼承此爵位。

    第三等是郡王,宗室近親繼承親王者,特旨冊封親王。

    但事實上,宋代親王死後,兒子很少有被直接封爲嗣王的。皇子被封爲親王,僅止其身,親王死後,從他的兒子中選一個出來封爲國公,所以仁宗即位之前,趙氏宗族只有楚王和八大王兩個親王,一個嗣王和郡王都沒有。

    仁宗爲了改變這種局面,在慶曆四年,第一次下詔冊封十王之後,十王指的是宋太祖三個兒子和宋太宗的七個兒子,封了郡王6人,國公3人,郡公一人。

    趙昕繼位一年有餘,對宗室也進行了加封,但由於衆人的血脈跟他隔了三代的原因,所以只有郡王和國公,沒有嗣王和親王。

    “懷吉!除了你,其餘的都下去吧!朕同幾位叔叔和兄長聊聊家事!”

    延福宮內,趙昕對着身邊的內侍說道。

    “諾!”

    宦官和宮女們應聲而退。

    應詔而來的宗室有十幾人,其中爵位最低的都是國公,最高的是郡王。

    “今兒個把幾位叔叔和兄長召來,自然是有事相商!”

    趙昕笑道。

    “官家!臣等皆乃趙氏皇族宗室,官家若有需要,臣等自然責無旁貸!”

    北海郡王趙允弼年齡最長,便起身說道。非年非節的,官家召見他們,肯定是有事情要交代。

    趙昕又道:“朕召幾位叔叔和兄長前來,自然是有好差事要交代。”

    東平郡王趙宗實忽然起身拜道:“官家!臣想到邊關軍中效力,還請官家成全!”

    “先別急!待朕說完要事,東平郡王再言也不遲!”

    “來人!取地圖!”

    趙昕看了一眼衆人,說道。

    一副碩大的地圖被兩名宦官擡了進來,宗室們一看,竟然是交趾國的地圖。

    趙昕看着衆人說道:“衆位都是趙氏皇族宗室,是自家人,所以朕有什麼話就直說了,先前朕改交趾路爲雲越路,然而交趾國,我大宋軍隊並未全部佔領,原交趾國世家大族逃到了佈政州,地裏州,麻令州,這三處,這三處地勢偏遠,且世家大族林立,朕在交趾打算推行新政,所以可以聊到,他日,交趾境內的其餘豪門大族多半也會遷移至此處。”

    “官家!不知臣能爲官家做什麼?”

    豫章郡王趙宗諤起身道。

    “朕打算將與這三洲交接的乂安府一分爲四,分封給四位在座的宗室!”

    趙昕起身來至地圖面前,指着乂安府說道。

    “嘶!”

    十餘位宗室都愣住了,他們沒想到當今官家竟然打算分封宗室,他們雖說是趙氏皇族,有爵位和俸祿在身,但爵位幾代就沒了,而一旦擁有了封地的話,那麼肯定是可以繼承下去的。

    “官家之言!可當真?”

    趙宗實不敢相信的問道。

    “如假包換,乂安府共有四州,朕打算將這四州之地分封給你們其中的四位,你們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而且朕不再過問封國之內的所有事務,但是你們的爵位只能是國公。”

    趙昕笑道。

    交趾境內南方,世家大族林立,趙昕不想讓大宋軍隊深陷其中,所以趙昕打算實行分封宗族守邊的政策,當然分封的區域也在趙昕的心裏國土面積之外。

    “官家!不知臣等受封的條件是什麼?”

    趙允弼出言道。

    “分封需要滿足四個條件,第一,受封之後,每年對大宋上貢,第二,每三年,朕會舉行一次皇族大會,受封之人必須參加,第三,受封之人必須將名下所有的田產上交給朕。當然了財貨你們是可以帶到封地之內的。”

    趙昕略有深意的說道,京西北路朝廷控制的田地只有十分之一,普通百姓手中的田地也不過十分之二三,至於剩下的十之七八都在這些趙氏宗族的手中。

    直接變法實行均田制或者攤丁入畝,即便趙昕再牛逼,那也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天下大亂,所以趙昕打算採取相對溫和的政策,那就是拿田地換封地,而趙氏皇族就是第一受益人,並不是因爲他們姓趙的原因,而是因爲他們是大宋最爲富裕的人。

    趙昕的話落後,宗室們都在思考其中的利弊,留在開封此生無憂,但後世子孫就不好說了,前往交趾,能得到封地,但是需要放棄田產,孰輕孰重,自然得好好思量一番。

    “朕跟諸位是一家人,所以今日纔在諸位面前透個風,這四洲之地,大小不一,朕給你們三天的考慮時間,三天之後,朕將根據獻上田產的多少,來決定受封的封地,如果沒有人願意受封的話,那麼朕在考慮大宋的豪門望族!”

    趙昕看着沉默不語的衆人說道。

    ......

    三日後,獻上田產最多的赫然是東平郡王趙宗實,據錦繡衛來報,這幾天,趙宗實變賣了不少產業,全部用來購買了田產。

    翌日,朝會,趙昕在宣政殿宣佈了此事,羣臣雖然有點喫驚,但也沒什麼人跳出來反對,因爲這次朝會,光是趙氏皇族就來了幾十號人,有個翰林學士拿漢朝來說事,當場差點被趙氏子孫的唾沫星子淹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