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越宋朝當太子 >第二百四十二章 籌謀
    延福宮內,趙昕正在仰躺在藤椅上曬太陽,才人鄭秋月時不時將剝好的荔枝送入趙昕的嘴裏。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趙昕也體驗了一把楊貴妃的待遇。

    這些荔枝都是來自廣南西路,成熟之日,由果農採摘下來,而後有錦繡衛專門的人員負責購買,然後快馬加鞭送至開封。

    唐朝時,當時從盛產荔枝的嶺南到長安,路程在大約2100多公里以上,剛採摘的荔枝爲了保持新鮮,只有靠驛卒快馬傳遞。按當時的加急速遞每天200公里計算,需要大約10天半的時間。這還是不間斷換人換馬,保持最高速度的結果。

    杜牧當初寫這首詩,是有感於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驕奢淫逸,揭露二人爲滿足一己口腹之慾,而不昔興師動衆,勞民傷財。

    翰林學士範鎮見趙昕竟然學唐朝的楊貴妃,便洋洋灑灑的寫了上萬字的奏疏,說唐朝由盛轉衰就是因爲唐玄宗和楊貴妃奢靡成風造成的,希望趙昕能及時改正,取消千里採購荔枝的行爲。

    但趙昕採購荔枝並不是因爲他喜歡喫荔枝,因爲趙昕接到錦繡衛的奏報,廣南西路今年的荔枝大豐收,每顆荔枝樹上面都結滿了飽滿圓潤的荔枝。

    按理說,荔枝大豐收,果農們應該高興纔是,但事實並非如此,受市場價值規律的影響,荔枝的價格不到往年的六成,簡而言之貨多不值錢。

    水果這種東西在其盛產的地方價格往往都很便宜,但若是拉到不產的地方,便能翻上好幾倍的價錢,前世趙昕下班的路上,總能看到有司機拉着一車的泰國榴蓮再販賣,上去一問,好傢伙,一百多塊錢一斤。

    而在盛產榴蓮的泰國也不過是幾塊錢一斤,這利潤直接翻了幾十倍。

    看到範鎮勸諫自己的劄子,趙昕也是苦笑不得,趙昕不遠千里購買荔枝爲的也是解決當地荔枝的銷售問題,他採購的荔枝都是最新鮮的不錯,但他給的錢也同去年的不相上下,廣南西路少數民族比較多,剛剛歸順於大宋,趙昕不想節外生枝,之所以購買荔枝也是爲了彰顯皇恩。

    當然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拉動一下大宋的消費。

    還好比較喜歡上書的歐陽修和唐介都沒在京,要不然,這倆人若是知道,只怕唾沫星子都能把趙昕給說死。

    百官們也有人對趙昕的做法頗有微詞,趙昕本來不打算解釋的,但是演變到後邊,儼然成了百官們討伐的對象,就連奉行節儉的曹太后也把趙昕喊過去訓斥了一頓。

    趙昕最終不得不在大朝會上向百官們解釋了他購買荔枝的原因,他出往年的錢購買荔枝,然後由專門的人員快馬加鞭送至開封,但這些人員並不是白送的,他們會獲取到一定的報酬。

    趙昕升爲皇帝,有與生俱來的名人效應,他若是透露出喜歡什麼東西,那麼達官貴人們也會喜歡這件東西,他其實只是帶個頭而已。

    第一批新鮮的荔枝確實是由錦繡衛運送至今的,但第二批,第三批就換成了皇家商會的人馬,他們採購荔枝,然後運送至開封甚至是更遠的地方販賣,所獲得的利潤也是足夠驚人的。

    最主要的一點是錢這種東西只有流通起來纔是有用的,如果所有人都是隻攢錢而不花錢,那麼經濟又談何真正的繁榮。

    大宋實際上缺銅嗎?其實也不怎麼缺,因爲大量的銅錢都被地主權貴們積攢在自家的府庫內,簡而言之一句話,大宋有錢人很多,但是這些有錢人花錢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朝廷的官員們都是飽學之士,又加上趙昕在大宋官學設置了一門全新的課程,那就是經濟學,在朝的大臣們都是大宋官學的講師,他們同戶部和商部的官員也都有接觸,彼此之間對這門全新的學問也是很感興趣。

    趙昕對於經濟學的知識還是停留在初中高中的政治課,他所知道的和了解的都是極爲有限的,好在學霸耶律寒香知道多。

    趙昕本想直接從商部和戶部選出官員來,由耶律寒香負責教授他們最基本的經濟學,但想想還是覺得不妥,便從軍中的先生們選出幾人來,讓耶律寒香教會他們,而後他們在大宋官學擔任經濟學的講師。

    趙昕起先只是讓戶部和商部的官員輪流前去聽講,但到了後來,朝中的官員不管是哪個部門的,閒暇之餘都會前往大宋官學聽這門嶄新的學問,連帶着國子監的學生們也請求趙昕將經濟學推廣到國子監乃至全天下的書院。

    仁宗盛治不是吹出來的,此時的大宋官員們學習能力是真的不差,他們往往能舉一反三,甚至思考的更加透徹。

    大宋官學起初只是趙昕用來改造碌碌無爲的官員的,但到了現在已經演變成了朝廷官員們學習新知識的地方。

    大宋官學其職責已經發生了改變,改造官員是趙昕裁撤冗官,同文官集團達成的不成規定的契約,但眼下大宋官學的範圍已經擴大了。

    爲此趙昕下令改革了大宋官學,將大宋官學一分爲三,分別成立了三個學院,第一是大宋皇家官學,其主要職責還是改造官員。第二是大宋皇家政法學院,主要培養地方官。第三就是大宋皇家經濟學院。

    地方上的學院也是照葫蘆畫瓢,分爲某某經濟學院,某某政法學院。

    趙昕心裏其實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因材施教,因材來選拔朝廷的官員,擅長刑法的就去大理寺,刑部乃至監察院任職,以及各地的提舉司,擅長爲政的,就去吏部,去當地方官,擅長商業的就去戶部和商部任職,擅長吟詩作對的就去禮部,直賢院,翰林院任職。

    趙昕從內藏庫撥出近千萬貫,不但開封興建了這三所學院,各路府也興建了這三所學院,天下讀書人由此而感謝趙昕。

    趙昕之所以這麼賣讀書人的面子,爲的是籌建他最看重的大宋皇家軍事學院,大宋帝國想要經久不衰,想要征服全世界,就離不開職業的軍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