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越宋朝當太子 >第二百六十章 兵制
    范仲淹見當今官家登基,幾乎把慶曆新政都推行了,便起身說道:“官家!臣以爲我朝兵制太過於損耗錢糧,臣以爲應該恢復成唐朝的府兵制!”

    韓琦出言道:“官家!早年臣就反對恢復府兵制度,現今依然持反對意見,我朝的募兵制並非一無是處,而唐朝的府兵制非但不是什麼靈丹妙藥,反而其弊端甚至遠遠超過募兵制。”

    在春秋時期,國家徵兵只是針對於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隨着戰事的發展,這已經無法滿足國家戰爭的需要。於是便開始向普通大衆徵壯丁,但是這些從普通百姓中徵來的壯丁,並沒有軍餉可拿,甚至於糧食和武器的問題也需要他們自行解決。

    同時這些從普通百姓中走出來的壯丁,如果在戰爭結束後,他們依舊還存活於這個世界,那麼接下來的時間他們並不是繼續接受軍事操練,而是回家繼續種田,即從普通百姓中走出來的士兵,並沒有專門的軍事訓練,作戰能力相較於正規軍是非常低下的。

    府兵制起源於西魏,至唐玄宗天寶年間結束。

    而府兵制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爲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歷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停廢,歷時約二百年。

    自唐五代以後,募兵制取代徵兵制,爲封建時代兵制的一大變革。宋朝不論禁兵、廂兵,還是南宋的屯駐大軍等,一般都採用招募的辦法。災年招募流民和饑民當兵,是宋朝一項傳統國策。統治者認爲,將壯健者招募當兵後,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這是防止災年爆發農民起義的對策。

    招募軍伍子弟,也成爲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健壯的罪犯也刺配當兵,特別是充當廂兵。在兵源枯竭的情況下,統治者也往往強行抓夫,給民間造成很大的騷擾和痛苦。

    宋仁宗慶曆新政期間,范仲淹等人提出的“修武備”一項,就是要將宋朝實行的募兵制恢復成唐朝的府兵制。

    但沒想到的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就是韓琦。

    眼下范仲淹重新提出府兵制,目的是爲了減少朝廷財政的壓力,可此一時彼一時,大宋朝的財政已經可以養活大宋上百萬軍隊了。

    兵部左侍郎王拱臣出言道:“官家!唐朝當年實行府兵制,服兵役的百姓連年戍邊,父子兄弟有生離死別之苦,我朝太祖皇帝爲了減輕百姓的痛苦,通過招募的方式,把那些遊散之徒、流竄之寇聚攏在一起,爲國效命於疆場,若逢災年還廣納饑民,臣以爲我朝只需繼續實行下去,不用再做更改。”

    趙昕不得不佩服宋太宗祖的眼光,因爲歷史事實證明,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即解決了朝廷的兵源問題,又能消弭社會上的不安因素,還可以讓良民保骨肉相聚之樂,可以說是犧牲了一小批,幸福千萬家。

    府兵制和募兵制哪個好,趙昕自然是最清楚的。

    趙昕看了一眼衆臣,忽然吟誦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趙昕當堂將杜甫的《石壕吏》吟誦了出來,已經告訴了朝臣們他的態度。

    “朕認爲我朝太祖創立的募兵制遠遠優於唐朝的府兵制,最重要的是,我大宋的財政到今日,已經不似先帝朝時的捉襟見肘,完全可以養得起大宋朝龐大的軍隊,朕在此當着文武百官的面立下誓言:只要朕在位一天,就不會允許像石壕吏中那種慘絕人寰的景象發生,官府上門抓人充軍,我大宋絕不會有這麼一天的。”

    趙昕看着文武百官,斬釘截鐵的說道。

    “官家英明!”

    見此范仲淹也不打算一條道走到黑,他將修武備提出來爲的是向朝臣們證明,當初實施的新政是對的,若不是有小人作祟,大宋早就富國強兵了。

    當初慶曆新政,修武備這一項是被擱置的,因爲當時的大宋正處於內憂外患,那種時候,對國防力量做出顛覆性的手術,未可知的風險性實在是太高了,眼下大宋四海昇平,范仲淹才又將主意達到了這上面。

    趙昕又道:“但是我朝募兵制沿襲至今,已經不適合朝廷現狀了,所以朕打算將募兵制稍微的改革一下,其一:募兵制針對大宋所有百姓開放,人人皆可報名參軍,但需要經過考覈纔行。其二,士兵服兵役的年限定爲十年,十年過後,士兵可以選擇繼續服役或者卸甲歸田,但年齡不得超過五十歲,不能低於十八歲。其三,凡一戶人家有人入選大宋軍隊者,可免除一年賦稅,除此外,軍屬享有見官不跪的特權。”

    龐籍出言道:“官家!軍屬享有見官不跪,這一條是不是不妥!”

    若真的這麼推行下去,以往那些丘八還不如同螃蟹一樣,耀武揚威的橫着走,他雖然比較中庸,很少反對官家的爲政措施,但官家想顛翻大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他即便拼上一把老骨頭還是要挺身而出的。

    “官家!臣也覺得不妥!還望官家三思!”

    文彥博拜道。

    緊接着在朝的文臣紛紛附議道。

    武將們倒是高興地很,若真的這麼實行的話,不但他們的地位提高了,底下的士卒們將更加賣命。但軍屬見官不拜,這個想法太過於大膽了,幸虧是當今官家提出來的,若是由他們提出來的話,只怕得被文臣們的唾沫給淹死。

    趙昕的出發點是好的,他想樹立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思想,如此一來的話,何愁招不到強壯勇敢的士卒呢?但他的思想過於超前了,大宋實行了近百年的重文輕武政策,不是他三言兩語就能改變的。

    “既然衆卿反對,那麼最後一條改一下吧,改成陣亡軍屬見官不拜如何?他們在爲大宋開疆闢土的過程中,獻出了鮮血和生命,逝者已去,朕再如何追封都是沒用的,索性給予他們的家屬一點特權,衆卿以爲如何?”

    趙昕最終還是做了妥協,無論打天下還是守天下都需要作戰勇敢的士兵,但是治理天下,就離不開文臣,兩者缺一不可。

    “官家!如此一來,大宋士卒必將悍不畏死,一往無前!”

    王德用率先拜道。

    在場的武將見此也紛紛上前表忠心。

    文臣們看到官家最終還是妥協了,心想大宋一時半會又不會有戰爭要打,所以僅僅只是陣亡軍屬見官不拜,還是可以接受的,沒辦法,誰讓當今官家好武事呢?沒看連年號都帶個武字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