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漢靈昭烈 >第265章:山規人定
    白馬山,不是因爲山勢如馬,而是山中有一座寺曰白馬寺,所以這座原本無名之山才得名白馬。

    和洛陽那座大名鼎鼎白馬寺相比,這座白馬寺雖然稱不上千年古剎,但在寺廟數以百計的五臺山中,也算是小有名氣,香火旺盛。

    而且,這座白馬寺的由來和洛陽白馬寺頗爲相似。相傳是在魏晉年間,一位得道高僧以白馬馱着經書雲遊此至,見此山奇秀,於五臺之間別有一番景緻,便決定在此立寺。

    據說,此高僧花了十年時間,以一人力,壘石成塔,積木成樓,真的建起了一座寺院。

    寺成之日,當第一柱香在寺中燃起,時值六月的山中居然飄下鵝毛大雪。

    六月飛雪通常是不祥之兆。不過,對於當地的村民而言,這場大雪卻無異於天降祥瑞。因爲,此地已經大旱了半月有餘。

    就此,方圓十里的山民紛紛慕名而至,進寺上香朝拜。到了寺中才發現,殿中的供案之後空無一物。

    問起緣故,那位高僧道:佛本無相,以衆生爲相也。若心中有佛,所拜皆爲佛,若心中無佛,既使佛祖顯靈,菩薩下凡,也會視而不見。

    山民又問起寺院名字,高僧彷彿纔想起此事,便道:貧僧以白馬馱經書至此,白馬亦是功德無量,就叫白馬寺吧。

    白馬寺就此得名。

    此後數百年,白馬寺香火日盛。儘管寺中一直沒有供奉任何佛像,但前來進香的信徒卻越來越多,越來越遠。

    原因其實很簡單。據說自有了白馬寺之後,此地數百年來不僅一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且從未遭受過兵燹之禍。

    唐朝天寶年間,名將郭子儀受命出雁門關平定安史之亂。當時郭子儀正在守孝期間,只因軍情緊迫,才被朝廷奪情啓用。

    據說起兵之前,郭子儀曾到白馬寺中上香求籤,以卜吉兇。寺中方丈卻未給他籤筒,而是給了他一柄八指長的二股檀木金剛杵,而金剛杵通常是獨股、三股或五股,二股的尤其罕見。

    此後,郭子儀揮師東進,花了八年時間平定了安史之亂。在唐王朝大廈傾覆之際、危急存亡之時,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

    憑藉累累功勳,郭子儀官至兵部尚書、太尉兼中書令,受封代國公。更重要的是,郭子儀功高足以震主,卻得以善終。當他病逝後,不僅獲贈太師,諡號“忠武”,還得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於建陵。

    據說晚年時,郭子儀曾回到白馬寺,並歸還了那柄二股金剛杵。

    到了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楊業父子與遼兵在雁門關經年血戰。金沙灘一役,楊家七郎八虎身陷重圍,死傷過半。其中楊五郎爲躲避遼兵追殺,誤入五臺山,也正是在白馬寺附近甩掉了尾隨的金兵。

    楊五郎本有意在白馬寺落髮爲僧。不過,一則白馬寺方丈當時就道,他日後必得金身正果,而白馬寺並無供奉之位,留不住他;二則,他多年前與太平興國寺智聰法師就有約在先。所以,楊五郎才最終去了五臺山樓觀谷的太平興國寺,出家爲僧。

    到了真宗天禧年間,官家曾到雁門關外遊獵,不料卻中了遼兵的埋伏。幸虧楊五郎帶着數百僧兵及時趕來救駕,才拼死保着官家殺出重圍。

    官家感激不盡,但數次封賞皆被楊五郎以出家人的理由婉拒。直到楊五郎於八十五歲圓寂之後,官家才下詔爲其朔了一座鎦金銅像,以示金身再造。

    聽茶鋪的掌櫃講完這個故事,亥言的第一個疑問就是:既然此處已有白馬寺,且此寺遠近馳名,那山上的那位山大王孟憲,爲何還要去往二十里外的翠華寺燒香拜佛?

    莫非空見大師與此人之間關係匪淺?

    不過,眼下也不是追究其中緣故之時,亥言且暫時將腦中疑問放在一邊。

    因爲掌櫃隨後講的故事是越來越有趣了。

    據掌櫃所言,這白馬山大王的確姓孟名憲,江湖人稱“黑奉先”。黑,自然是指其膚色,奉先則是三國時第一猛將呂布的字,因這孟憲也善使一條方天畫戟,故而給自己起了這個渾號。

    大約是在三年前,孟憲帶着上千人到此,遂倚山立寨,就此紮根。三年時間,方圓十餘里內的山村皆被山寨所轄,所擁兵民已近萬數。

    此地原本就地處深山,地勢險要,所以,無論是宋朝官府,還是金國的軍隊皆無力管轄。漸漸的,白馬山便成了國中之國,既不屬於宋,也不屬於金。

    在宋國將河東諸州府割讓給金人之後,駐守代州的金軍也曾派兵前來清剿過。可是金兵一進入白馬山,所到之處皆是堅壁清野。想要攻山,可面對險要的山勢又一籌莫展。

    在圍着白馬山轉悠了三日之後,終因給養耗盡,糧道又時常被劫,只得罷兵。

    近半年來,金國大軍已經北撤,代州所駐金兵只剩下二千人馬,還要擔負着扼守州縣城池,拱衛雁門關的重任,實在無力,也犯不着爲一座深山中的山寨興師動衆。

    所以,白馬山在這戰火連天的歲月裏,倒是成爲了一方靜土。白馬寺的香火更盛。

    當武松等人問起如何才能上山時,掌櫃則道:“若是想上山,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

    “這是何意?”武松又問道。

    掌櫃笑了笑,故意賣了個關子:“由此往西二里便是山寨的入口,到了一看便知。”

    見多言無益,武松等人也不再糾纏,又在茶鋪中買了些乾糧,便繼續向西而去。

    臨走之時,武松還特意又多瞧了掌櫃幾眼,他心裏覺得,這掌櫃怎麼看都有些像昔日的朱貴兄弟。

    倒不是說二人長得像,而是這掌櫃在山寨前開這一間茶鋪,怕也是作爲山寨的耳目,乃是爲了蒐集情報,哨探往來之人。

    因爲,連武松如此不甚講究之人,也覺得這茶鋪的茶實在太難喝了。

    二里地,說到就到。轉眼間,山寨已在眼前。

    說是山寨入口,可寨前卻沒有高大堅固的寨門,甚至寨門處的地勢也談不上險要,完全沒依山據險之勢。

    不過望寨門後望去,不遠處則是一片深不見頭的樹林,林前則是一條深澗穿流而過。澗闊七八丈,深則有數十丈,一座吊橋橫跨其上,將寨門和樹林相連。

    武松等人這纔看明白了,若想進山,尋常人必得從這吊橋上過。就算衆人之中,怕也只有武松、上官令和柳如煙可憑藉輕功一躍而過。

    當然,亥言不在此列。

    “諸位可是要上山?”此時,寨門前的一個小頭目打扮的人迎上前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