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宣德大帝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年大朝會
    在晨鐘暮鼓聲中,洪熙朝短短的一年時間畫上了句號。

    宣德元年正月初一,卯時初刻,宣德朝第一次元旦大朝會正式拉開了帷幕。

    五鳳樓上的鐘聲響起,從承天門開始,紫禁城的宮門依次打開。在金水橋外列好隊伍的文武百官,在糾風御史的引導下緩緩由兩側的腋門進入宮城。

    進了承天門沿着御道兩側一路趨向端門、午門,直到奉天門外的廣場上按照班次站好自己的位置。鐘聲停止後,皇帝袞冕齊全乘坐肩輿升坐在奉天門外臺階上的御座上。

    由於奉天殿燒燬還沒有重建起來,其他宮殿無法容納這麼多的百官上朝,只能將大朝會安排在奉天門外的廣場上。

    這是朱瞻基登基之後的第一場大朝會,本來冬至日也應該有一場大朝會,被朱瞻基已大朝會華而不實,靡費國帑給取消了。

    新年正旦的這場大朝會無論如何是不能取消的,這不僅僅是爲了表面上的虛榮,更是爲了向外藩使節展示大明的威嚴,有時候形式主義也很重要。

    正旦朝會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羣臣要向皇帝拜年,朝會結束後就開始了半個月的新年假期,直到正月十六所有衙門纔開始重新開印坐堂。

    在這放假期間,除了外敵入侵、內部造反等軍國大事之外,其他的朝政一律押後到開印之後處理。

    羣臣在鴻臚寺贊禮官的引導下,向皇帝大禮參拜。一套禮節下來,年齡大身體弱的官員已經有些支撐不住。這種跪倒起來,再跪倒再起來的動作及其消耗體力。年輕人可能還不覺得什麼,上了歲數的老人身體本就不靈便,這樣來回的折騰,不就地倒下起不來都算是好的。

    好在這個時代也沒有什麼人權觀念,你倒下起不來是你命不好,怪不得別人。沒人敢來朝廷找官府的茬,活得不耐煩了纔敢來碰皇帝的瓷兒。

    朱瞻基看過了後世尊重人格的社會之後,對這種折辱人的人格的禮節很是不習慣,可是這種禮節正是皇家權力的來源。儒家通過禮讓君主獲得了最高權力,又通過禮的約束來限制君主的權力。

    看着年齡大的老臣艱難站在廣場上的樣子,朱瞻基吩咐小宦官爲這些身體不濟的老人一人搬了一個錦墩。這些老人有些平時是根本不用上朝了,不過這種大朝會卻還是必須要上的,不上很容易被言官彈劾藐視君王。

    對於皇帝給老臣座位的舉動,一些刻板的儒臣眉頭緊皺,覺得皇帝此舉於禮不合。可是在這舉國歡慶的時刻,又不想給皇帝添堵,只好將反對的話憋在嗓子眼兒裏。

    禮節性的事情做完之後,朱瞻基揮手範安上前展開一道聖旨,聖旨的內容是年前早已商定好的內容:“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祖驅逐韃虜,復我漢家天下,自古明君治天下,皆有賢臣輔佐。朕仰賴祖宗蔭庇得繼大統,自感纔能有限,夙夜難安。

    唯恐太祖留下的大明江山斷送在後世不肖子孫之手特將天下民政委託於內閣,於宣德元年起正式實施,望內閣諸公以天下蒼生爲重,施以仁政以濟天下蒼生!特頒此詔,詔告天下,鹹使聞之!”

    羣臣聽到旨意終於頒下,一顆懸着的心終於落了下來。皇帝雖然承諾了今年將民政之權委託於內閣,但是沒有正式的聖旨頒下,就隨時都有變化的可能性。

    沒想到皇帝會選在正旦大朝會上當衆詔告天下,這樣面對中外朝臣,說出去的話那就必須要執行,可見皇帝是鐵了心要將民政交給儒臣。

    內閣諸臣在楊士奇的帶領下出班跪倒在地,感謝皇帝陛下的信賴,並承諾一定會爲天下萬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瞻基也出言表示了對內閣諸臣的信任之心,天下百姓在內閣的治理之下,必會迎來大治,老有所養,幼有所依。不會有凍餓之人,也不會有賣兒賣女之百姓人家。

    羣臣以爲皇帝這是在說新年的吉祥話,可是後來才發現今天皇帝所說的話,每一句都是認真的。

    第一道讓儒臣差點彈冠相慶的聖旨頒下之後,大殿裏的氣氛更加的喜氣洋洋,一派君聖臣賢的祥和景象。這時候朱瞻基又頒下第二道旨意,這道旨意將房山縣提升爲直隸州,由皇帝直轄,並將相鄰的良鄉縣一併併入房山直隸州,唐三任任直隸州知州。

    這道聖旨也是提前就已經商量好的,內閣對皇帝想要兩個小縣之地,沒有任何的反對。無非就是皇帝又多了一處皇莊而已,隨便皇帝自己想玩什麼。

    接下來皇帝又連續頒下了幾道聖旨,一道是將上海縣劃歸皇帝直轄,一道是將臨清由普通州提升爲直隸州,同樣由皇帝直轄。

    這兩個地方可沒有事先與內閣進行協商,雖然內閣與文臣們有些不願意,但是還是點頭應下了皇帝的要求。三個地方加起來也沒有多少稅收,給就給了吧,剛過年不能讓皇帝不高興。

    對於羣臣這麼痛快的答應皇帝的條件,朱瞻基一點兒都不意外,他們最擔心的不是皇帝要幾個縣的地盤玩,而是擔心皇帝不會兌現將民政交給他們的承諾。

    這一點來說,雙方都認爲自己是贏家,朱瞻基覺得自己甩掉了一個包袱,以儒臣的尿性,絕對會讓民生越來越糟糕。自己現在合用的人手不夠,只能先利用自己直轄的這幾個縣的地方進行人才培養。

    而儒臣們更是覺得這是他們最大的勝利,儒家的終極追求就是君王垂拱而治,大政交給他們打理,如今這一目標已經看到了曙光。

    雖然他們現在還拿不到至關重要的軍權,但是隻要皇帝的內帑最後無法養兵之後,就不得不求助於他們。軍隊的指揮權早晚都會落到他們的手裏,只有軍隊的指揮之權完全落在儒臣的手中,他們纔是最安全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