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宣德大帝 >第二百三十六章 碼頭卸貨
    朱瞻基與王景弘又說了幾句話,忽然發現少一個人,海軍的監軍侯顯沒有回來。

    “景弘!怎麼沒見侯顯,他人呢?”

    “回陛下!侯顯留在了舊港,咱大明的貨物太受歡迎,只要有貨就不愁賣,尤其是絲綢和瓷器,那更是那些白頭巾番人最愛。哪怕是在大明認爲是殘次品,在他們那裏也是極受歡迎。

    陛下咱大明還是要加大絲綢和瓷器的生產,不過茶葉卻並不好賣,那些番人習慣喝一種叫做咖啡的東西。臣喝過一次,聞起來挺香的,喝起來比中藥湯子還苦。那些番人爲了中和這咖啡的苦味就在這中藥湯子里加上蜜糖,他們對糖的需求也很大。

    侯顯在舊港就專門接待這些番人,瞭解他們的需求,再根據他們的需求回國進行採購,臣建議南方要加大甘蔗糖的生產。

    還有就是糧食的利潤太低,還佔用寶貴的船艙空間,陛下能不能少裝點糧食回來?”

    “不行!”朱瞻基斷然拒絕了王景弘的請求,說道:“糧食必須按照比例進口,就算是不賺錢也要購買,直到大明國內糧食供應徹底的安全。”

    王景弘也是純粹覺得海貿這樣的利潤,運送糧食有些虧得慌,還不如將糧食換成其他更掙錢的東西,賣了貨物再從大戶手裏買糧。

    而朱瞻基首先考慮的是國家安全,一旦他開始與士紳正面對決,士紳一定會收緊糧食的交易,只要他們不賣糧,指望普通黔首百姓,手裏哪有多餘的糧食,他可不想讓京城缺糧之事再重演。

    既然皇帝堅持一半運輸船艙裝載糧食,王景弘也不堅持,趕忙點頭應是。

    朱瞻基看着海面上層層疊疊的帆影,對身後跟着的勳貴說道:“雖然還沒見到實際的利潤,相必船隊在上海時就已經知道自己掙了多少錢了吧!”

    勳貴們早已知道了自己家的船出去一趟的利潤,不禁感慨道:“陛下!臣等以前鼠目寸光,只知道在土地上索取,依靠着壓榨佃戶牟利,一年到頭落下個個刻薄的壞名聲,幾萬畝地能有個萬兩左右的收益就已經是邀天之幸。

    如今跟着陛下出海,一年往返一次純利就是一兩萬兩,而且用人還少,還不用盤剝百姓背上惡名。

    臣等私下商量決定將土地交給陛下,由陛下定奪土地的使用,不過這些土地的產出請陛下優先讓臣等採購。”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你們土地就是你們的,不過朕對你們有一個要求就是所有的土地必須納稅,不得有任何的偷逃稅款的行爲。”

    寧陽侯陳懋大聲說道:“陛下!臣等願意交稅,但是這稅臣等不會交給朝廷,那些酸儒臣看不上,他們的地不交稅,臣的地憑啥給他們交稅。”

    陳懋這話一出,後面跟着的文官臉當時就綠了,這話說的直接將文官的臉打的啪啪作響。偏偏文官們還做聲不得。

    勳臣現在跟着皇帝根本就不靠土地收入,可是文官們不同,他們收入的大頭都在土地上。當然也有一些商業上的收益,這些收益還要給皇帝交稅,若是土地再交稅,老爺們的富貴日子還有嗎?

    所以勳臣們叫囂土地交稅只交給皇帝,不交給朝廷,文臣們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朱瞻基雖然心中贊同陳懋的話,可是作爲皇帝卻不能如此表態。只能呵斥陳懋道:“寧陽侯不得無禮,文武一左一右乃是朕的左膀右臂,陰陽調和纔是治國之道,不得挑動文武對立。”

    陳懋大咧咧的拱拱手道:“是!陛下!臣曉得!”

    嘴裏說着曉得,可是卻沒有一點兒收斂的意思,朱瞻基也裝作沒看見,任由勳臣對文官擠兌。

    這時候糧船靠上了棧橋,開始了卸糧作業,爲了節省空間,多裝一些糧食,糧食在船艙中都是散裝,現在從船艙向岸上卸糧,就需要將糧食裝入麻包,再搬運到棧橋上由岸上的勞工運輸到碼頭上的倉庫裏存放。其中一部分直接卸載到漕船上直接運進京城,交由皇家糧業售賣。

    卸船的主力是從武定州整體行軍過來的漢王衛隊俘虜,也有一些附近前來碼頭打工的百姓。

    朱瞻基看着勞工們如同工蟻一般在碼頭上勞作,這種純體力的勞作,毫無工作的美感,朱瞻基看得異常難受。

    指着碼頭上勞工對跟在身邊王二問道:“你覺得這樣卸船有沒有在浪費人力?”

    “有沒有浪費人力臣不敢說,不過陛下曾經說過,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會使用智慧和工具。可是臣看到的這些勞工,他們卸貨的方式與千年之前沒有任何改變。”

    “你們覺得爲什麼上千年的時間,我們的勞作方式竟然沒有任何的改變?”朱瞻基提高聲音對所有的臣子問道。

    爲什麼?這個問題讓文武官員都陷入了沉思,勳臣的思想很簡單,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不就應該這樣嗎?

    文官就不同了,他們首先想的不是皇帝這話的本來意思,而是去引申的去想皇帝爲何要這麼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想法嗎?

    這些儒生專門以揣摩帝王心思爲目的,通過揣摩上意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反應,對於皇帝所問的問題本質他們從來不去考慮。不但不去考慮,而且爲了保持自己的地位還會無限貶低其他學說。

    朱瞻基對身邊的文武已經不敢抱有任何的希望,這些人已經是大明最精英的一羣人,這些人都不能正確的看待生產力提高對社會改變的作用,指望底層之人有所改變那就是癡心妄想。

    在新的變革面前,這些人不論文武只要跟不上社會變革的腳步,早晚都會被社會淘汰。朱瞻基不過是在後面推了一把,加速了這一進程的時間。

    這些人不能用,只能寄希望於自己親手培養出來的人才,朱瞻基問王二:“王二,如果朕讓你來指揮卸船,你會採取什麼辦法?”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