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宣德大帝 >第三百七十六章 離任
    唐三任離任趕赴京城上任戶部郎中,本來是打算悄悄地離開,可是沒想到房山百姓在得知唐知州即將離開,便時刻關注着唐三任的動靜。

    唐三任帶着家眷的馬車剛出了州衙的大門,就聽到有人高喊:“唐大老爺出來了!”

    這一聲喊如同炸雷一般,州衙左近半條街的人都跑了出來,老百姓推舉了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做代表頭頂着托盤跪倒在大道邊上,托盤裏盛着飯菜與美酒。

    “我等草民爲大老爺送行,恭祝大老爺公侯萬代!”

    唐三任忽然感覺自己的鼻子發酸,兩行熱淚已經順着臉頰滑落,這一刻唐三任覺得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都值了。

    望着鬚髮皆白頭頂饗食跪在地上的老人,唐三任翻身下馬,對拜在地上的老人深施一禮,哽咽着說道:“唐某何德何能,敢受父老鄉親如此的大禮,唐某慚愧至極!”

    “大老爺在任這些年房山百姓得了多少恩惠,但凡有點兒良心之人就不敢忘了大老爺的好處。

    我等草民知道大老爺清廉,不敢送大老爺禮物,還請大老爺再喫一口房山的飯,喝一口房山的酒,不管大老爺身在何處,也不要忘了我們房山人!”

    “老人家放心,不管唐某身在何處,這房山就是我唐三任的故鄉。父老鄉親們就是唐某的親人,若是有貪官污吏敢於欺負你們,告訴唐某,唐某就是捨去這身官服,也要將害民之官拉下馬!”

    唐三任不能辜負百姓的一番心意,從老人的頭上接過托盤,給自己滿滿的倒了一杯酒,舉杯向百姓示意道:“承蒙鄉親厚愛,唐某謝過衆位鄉親!”

    “大老爺一路高升,公侯萬代!”

    放下酒杯,拿起筷子吃了一口菜,放下筷子說道:“鄉親們!山高路遠,後會有期!”

    “恭送大老爺!這是我房山百姓聯名簽署的萬民傘,請大老爺收下,傘上面的每一個手印都代表着一個房山百姓,每一個房山百姓都慶幸趕上了唐大老爺這樣的好官!請大老爺收下百姓的心意。”

    唐三任接過萬民傘,衝着人羣拱拱手也不說話,翻身跨上馬背打馬而去,他不敢回頭,生怕一回頭就再也走不動了。老百姓跟在唐三任的車駕後面,默默的目送車駕離去,他們知道這個好官已經離他們而去。

    本以爲出了城就不再有百姓,沒想到凡是在官道旁有村莊的地方,都有百姓在那裏等待,唐三任不敢也不能辜負百姓的真誠,每到一個村落都要喝一杯酒,喫一口菜。

    沒走出二十里,本來還騎在馬上的唐三任已經在在馬背上坐不住了。只好上了自己夫人的馬車,唐賽兒騎馬佩劍守護在一旁。

    走到房山與宛平交界之地,天色已經見黑,短短的路程竟然走了一天。出了房山地界,一下子清靜起來,找了一家路邊的客棧安頓下來,唐三任這會兒已經喝的酩酊大醉。

    入住進來之後,唐賽兒吩咐店家給準備飯菜,並讓店家煮一些醒酒湯,以備唐三任需要。

    第二天一早,唐三任從宿醉中醒來,就感覺頭痛欲裂,知道這是過量飲酒造成的後遺症,見他醒來,守在他身邊的夫人趕緊吩咐將醒酒湯端來。

    就見唐賽兒端着一碗醒酒湯走了進來,唐三任心裏莫名的一疼,這個倔強的女子願意在自己的夫人面前伏低做小,完全是爲了不讓自己爲難。

    這個時候,唐三任不敢對她表示任何的關心,不然唐賽兒會受到更多的刁難。

    選擇了跟在唐三任的身邊,唐賽兒似乎已經預料到了會受到大婦的刁難,好在一旦進京,唐賽兒就會選擇在別處安身,她絕對不會進唐家的大門。

    這樣一位天子近臣進京,雖然官位不高,但是引起的轟動絕對不小,尤其是離任時萬民相送的場景很快就傳進了京城各個府邸。

    君子們無比的嫉恨,這樣的場景應該是他們這些聖人門徒才配擁有的,怎麼能讓一個雜途出身的俗吏佔了鰲頭!

    進了京的唐三任,再次露出了自己那諂媚的笑容,在官廨中,見了誰都是一副溜鬚拍馬的表情。就是這幅表情很好的隱藏他內心的鋒芒,讓官員們對他放鬆了警惕之心。

    衆臣似乎覺得這位就是個倖進的小人,估計萬民相送也是自己編造出來,博人眼球的話語。這樣一個庸人丟進朝堂裏,就如同一滴水落入池塘,雖然存在,卻無人會關注到他。

    ————————

    唐三任離任給況鐘的震撼極大,不同於京城的半信半疑,或者說是壓根兒不信。況鍾可是知道這位唐知州似乎預料到百姓會相送與他,才選擇了誰也不告訴,悄悄的走。

    沒想到老百姓還是發現了他,還是要執意的送他。這是什麼?況鐘太清楚了,這就是民心所在。皇帝的新政讓這個偏僻的山區小縣,一躍成爲了整個大明首屈一指的直隸州。

    這其中的種種因果都與這位唐知州有關,可以說新政是皇帝提供理論,真正把理論變成實際的是這位離任的唐季重。

    況鐘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唐季重的幾成水平,爲了陛下的信重,爲了不被房山百姓的瞧不起,他都不能退縮。

    這一刻離任的唐三任激起了況鐘的好勝之心,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比唐三任更加出彩的政績。

    房山的情況不同於其他州縣,這裏有太多與其他地方迥異的地方,首先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觀察,況鍾發現,在整個大明愈演愈烈的土地兼併,在房山正好相反。

    士紳竟然在房山站不住腳,這可不是官府在擠兌士紳,而是士紳找不到給他們耕種土地之人。就算是失地的百姓,也能在官府主導的工廠裏打工,比佃租地主的土地收益更高。

    從外地招人進來,還沒等捂熱乎呢,就拋下地主,一頭扎進官府的工地裏不出來了。地主拿人家也沒辦法,佃戶與地主沒有人身依附關係,當佃戶不佃租地主的土地,地主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對付佃戶。

    人家佃戶發現身邊的百姓都有自己的事業,無論是種地養殖還是做工,經商,都能在房山這片土地上找到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子,有更掙錢的營生,誰還願意做佃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