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宣德大帝 >第四百一十七章 返航
    交易完全結束之後,侯顯按照承諾給了土王一成的好處。土王詢問什麼時候才能進行下一次的交易。

    侯顯推脫貨物要從遙遠的東方起運,最少要大半年才能進行下一次的交易。土王明顯很失望,他還想着多收一點瓷器,拿到更遠的部落交換。

    只要帶到更遠的部落,至少都是翻倍的利潤,土王是個很有經濟頭腦的首領,懂得最基礎的經濟理論。這樣的人能夠成爲首領必定不是因爲武力,而是因爲智慧。

    侯顯若是知道這位是想着當二道販子,肯定不會想着壓着貨物不賣,擔心吸乾部落的財富。

    交易過後,移民手中有了牛,這些大角牛經過軍戶家屬們的調教,都乖乖的套上挽具爲移民百姓耕田。

    在九月南平州春天來臨的時候,所有開墾出的土地都種上了小麥和高粱,移民們連着吃了好幾個月的魚肉,早已經喫膩。

    在家鄉的時候,若是有人跟他們說,天天喫魚會喫到看到魚就想吐,他們一定會認爲這人腦子有毛病,哪有喫肉還會膩的時候。

    現在他們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天天喫魚的煩惱,南平州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魚,這裏的大海里幾乎是一半海水一半魚。隨便一網下去都能撈上來幾十斤魚,豐富的魚類資源讓大明的移民成本降低很多,不然這麼遠的距離運送補給的成本就能讓海軍崩潰。

    在遠航中,艦隊都是有什麼就喫什麼,單靠從出發地運送補給,就算是大明的寶船隊也不可能滿足。

    這一點上,無論是鄭和還是王景弘,以及侯顯這樣的老航海人都有着豐富的經驗。

    移民們都盼着種下的種子到了秋天能夠獲得豐收,好讓他們以後不再天天要去喫那腥氣的魚肉。

    剛開始喫的時候魚腥味對於移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味道,可是時間一長每天三頓飯都要面對這種味道,尤其是缺乏香料的輔助,無法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好在春天一到,萬物復甦,野地裏的野菜開始露出了頭,作爲大喫貨國的百姓,對於在野地裏分辨什麼能喫到嘴裏,什麼不能喫,很快就能分辨出來。

    鄭和在南平州一直待到移民的生活步入正軌之後,才與侯顯告別,帶領船隊返航。

    返回到大島的時候,當時留下來的一個千總的軍隊已經在河口的位置搭建起了足夠他們居住的木製房屋,並且建造起了一個交易的木製棧橋,有了這個棧橋,大船就能靠上棧橋,省去了用小船擺渡卸貨的時間。

    同時在居住地附近開墾種植了一些小麥、水稻、高粱等作物,等到收穫的時候再判定這裏適合種植什麼作物?

    在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地方,房子的作用是防備雨水的侵襲,以及蚊蟲的叮咬。

    尤其是蚊子更是熱帶地區墾殖的第一殺手,被蚊子大量叮咬後就會誘發瘧疾等疾病,也就是中國古代所認爲的瘴氣。

    對於應對蚊蟲叮咬問題,除了穿着長袖的衣服,不使皮膚裸露在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對蚊蟲祛除。

    這個時代想要消除蚊蟲滋生的環境,無疑是天方夜譚,不過華夏先民自有智慧,很早就發現了艾草能夠驅蚊。

    所有在熱帶地區墾殖的軍民都會配發一個用艾草製作的香囊。艾草散發的獨特香味,能夠使蚊蟲不敢靠近。

    看着已經初具規模的基地,鄭和表揚了留守的所有官兵,並且承諾他們只需要在這裏駐守一年時間,明年這個時候就會安排人來跟他們換防。

    沒想到駐守在這裏的官兵有很多已經不願意走了,甚至還表示希望能把他們的家人也接來。

    鄭和很好奇,這些士兵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仔細詢問之下,才明白原來這些士兵大多都是福建廣東人,這些地方山多地少,一直都有出海下南洋的傳統。

    如今看到這麼好的地方,都想把家人接來。以前老百姓活不下去下南洋那是死中求活,如今這大島上有大明海軍保護,有不開眼的敢來打劫,海軍官兵定讓他有來無回,

    鄭和相信憑着華夏百姓的勤勞,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把這個大島建成魚米之鄉。

    既然有人願意留下駐守,鄭和當然求之不得,不過鄭和也提出要求,海軍可以無償將他們的家人接到大島上,但是來到大島的百姓也必須要交稅,稅賦將由陛下派來的民政官收取,稅率多少由朝廷定奪。

    海軍官兵自然沒有異議,他們的家人在大明佃租地主的土地也一樣要交稅,來到大島交稅也完全合情合理。畢竟朝廷還要派兵保護他們,養兵那也是要花錢的。

    鄭和倒不是看上這點兒田稅,對於這種新開闢的拓殖之地,海軍少貼點兒錢就已經很不錯了,指望田稅收回成本那得猴年馬月。

    沿着航線設立基地的目的是爲了給過往的船隻提供補給,能夠就地補給,騰出來的艙位就能裝在更多的貨物,貨物數量越多,獲得的利潤就越大。

    這纔是沿着航線設立基地的根本目的,至於這樣一塊土地將來會不會有收益,那是朝廷考慮的問題,不再海軍的考慮範圍之內。

    這也就是鄭和政治敏感度高,知道這稅收是國家主權象徵,若是一開始沒有議定好徵稅的規矩,將來再想徵稅那就要頗多周折。

    船隊返航到舊港布政使司的時候,與王景弘的主力艦隊相遇,二人是多年的上下級、老搭檔,再次相逢都是淚眼朦朧。

    在舊港港口,王景弘率先拜倒在地道:“卑職拜見提督大人!”

    鄭和雙手將他攙扶起來道:“你我兄弟多年,不講這些虛禮,等咱家這次回到京城後,就向陛下請辭,回南京頤養天年。

    以後大明海軍就要靠你來掌舵了,你還年輕,大明的未來可期?”

    王景弘知道鄭和是真的想退下來,一生征戰下來老人家的身體早已虧空的不像樣子,皇帝陛下也是知道鄭和身體不好,纔不準他出遠海。

    這一次出遠海是鄭和自己堅持要去,他在給皇帝的奏疏上說:臣已經風燭殘年,一生之中,前半生跟隨太宗南征北戰,後半生替太宗皇帝揚威海外,與陸地相比臣更鐘情於大海!財富來自海上,危險亦來自海上。

    臣本亂世以奴童,幸得先帝不棄帶在身邊教導,臣學有所成。先帝對臣有大恩,此生肝腦塗地難報陛下之萬一。

    今臣自感時日無多,若是再不登船遠航,臣擔心自己再也沒有遠航的機會。

    鄭和的奏疏寫出了對永樂大帝的懷念,以及對大海的深深眷戀,說實話朱瞻基看到奏疏之後有點嫉妒他的皇爺爺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