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宣德大帝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兵部武職
    官制調整之後,衆官員更關心的是改制之後的待遇問題,好在皇帝沒有讓衆臣等待太久,在衆臣都清楚了改制的所有部門具體職責之後,朱瞻基站起來說道:“諸位愛卿!相必諸位都在忐忑,官制改革後各位今後的安置。

    首先朕來宣佈一下各個部門的官職架構,每個部門一位主官,兩位佐貳官,分別爲尚書與左右侍郎。下設各司同樣設一位主官兩位副職,分別爲郎中與左右員外郎。其餘各個下層官職由各部上報,朕的要求是每一個職位必須是編制之內,且不得有任何的夯餘。

    接下來朕就將改制之後的官員待遇講解一遍,改制之後的大明官階還是按照九品十八級來進行俸祿發放。

    從最低級的從九品月俸三貫,每升一級增加三貫,一直到正一品月俸爲五十四貫,而且以後所有官員的俸祿不再發放實物,全部以白銀或銅錢爲發放標準,諸位對這個俸祿級別劃分可滿意?”

    衆臣仔細盤算了一下,發現按照皇帝陛下定下的俸祿標準,幾乎從下到上所有人都額俸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以前的俸祿發放都是本色與折色混合發放,也就是朝廷有什麼就發什麼,很多清水衙門的官員家人領了俸祿就要到商鋪售賣,以換取生活所需。

    而商人也利用這一特點,在官員發放俸祿的時候就故意壓低價格,這些清水衙門的官員,本就俸祿不高,再被商人盤剝一道,日子就過的更加的清苦,這也間接導致了貪腐的發生。

    這幾年皇帝利用大明皇家銀行進行新的貨幣推行,憑藉手中大量的白銀儲備,開始漸漸的推廣銀幣,老百姓對於更加輕便的銀幣,很容易便接受了,這是因爲白銀在沒有成爲法定貨幣之前就做爲貴金屬在民間已經有廣泛的流傳。

    銀幣的推廣,使得大額交易更加的方便,幾年時間便在商賈中間深入人心。大明皇家銀行藉此推出了銀幣票,這些銀幣票實際上儲戶的活期存款憑證。因爲活期存款沒有利息,而且取款只要拿着銀幣票就能兌換,不用身份證明。

    商人發現了這銀幣票的好處,在交易的時候直接就用使用銀幣票進行交易,與銀幣相比,銀幣票更容易攜帶,而且也更加的隱蔽安全。

    而且商人繳納商稅也同樣是能夠使用銀幣票進行交易,有了官府的背書,銀幣票的推廣非常的迅速,加之各個稅關與大明皇家糧業都在不遺餘力的回收寶鈔,使得市面發行出去的寶鈔,基本上被回收乾淨。

    老百姓信任銀幣票的最重要原因是他們知道這銀幣票到銀行隨時都能兌換出足額的銀幣,不是從前的寶鈔拿到手裏就砸在了自己的手上。

    如今大明物價非常穩定,一兩銀幣能夠購買三石糙米,就算是粳米也能購買兩石。以正一品爲例,沒有改制之前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就算是粳米改制之後也有一百零八石,遠遠超過了爲改制之前的俸祿。

    而且改制之後,不再發放實物本色,實行了官員月俸貨幣化,這樣便方便了官員家屬貨幣的自由支配,省去了被商賈盤剝的一次機會。

    “陛下!如此大幅提高官員俸祿,大明國庫能否支撐的住?”楊士奇這幾年沒少被國庫乾涸爲難,聽到皇帝給官員漲薪,第一反應就是反對。

    “實行新政之後,若是大明官員連百姓的福祉、國家的稅收都保證不了,那我們還有何顏面坐在這個位置上。

    新政之後對官員的考覈,不看你所治理的地方稅收是多少,考上了幾個舉人、進士。而是看你之治下的百姓生活水平如何,當地的經濟水平發展如何,有多少家工廠企業開業,基礎建設做的如何?

    至於稅能收到多少,那是稅務部門的事,地方主官是花錢的,要把地方財政花到關鍵的地方,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怎麼把錢花到刀刃上,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纔是地方主官的職責。

    只要經濟發展起來,稅收肯定也會節節攀升,地方經濟與稅收肯定相關聯的,沒道理經濟發展起來,稅收反而降低了。”

    對於皇帝的自信,羣臣中除了天子近臣接觸了新政思想薰陶,知道了一些經濟循環理論的大臣,其他大臣卻是不置可否。

    在他們看來,天下財富自有定數,朝廷拿得多了,百姓就剩的少了,哪有朝廷稅收越來越高,百姓生活還能越來越好的道理。

    稅收高肯定是對百姓盤剝的狠了,大明官員壓根就沒有發展經濟做大盤子的思想,以大明現在的官員數量,只能維持一個小政府的低效運營。

    那麼國家沒有拿到的利益,會落在百姓手裏嗎?那是不可能的,地方上士紳與胥吏勾結,會想出各種手段盤剝百姓。

    由於朝廷是小政府,皇權根本就下不到鄉村,佔大明絕大多數的鄉村實際上並不在大明朝廷的控制之中。

    控制鄉村的是以宗族大戶、讀書人爲代表的士紳,這就是大明鄉村的現狀,普通百姓愚昧無知,受士紳蠱惑,老百姓普遍認爲盤剝他們的是朝廷,讓他們無法活下去的也是朝廷。

    這就是話語權,目前鄉村的話語權還是掌握在士紳手中,老百姓普遍不信任官府,也無法信任官府。

    這是因爲大明的官員與士紳是一夥的,他們進高居廟堂,退則歸隱山林,只要有了功名,‘富貴’兩個字就會一生伴隨。

    自從朱瞻基登基之後,一直在利用邸報、錦衣衛,通過對破產百姓的救助,以及對流民的引導遷徙,與士紳爭奪話語權。

    老百姓雖然愚昧,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誰對他們是真心好,老百姓心裏絕對有一杆秤。通過這些年的努力,皇帝的形象在民間已經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神祗,更是保護他們的保護神。

    經過在山東兩年多時間的實踐摸索,朱瞻基培養了大量的新政人才,如李昊、朱天嶽、張長德都已經成了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

    這纔是朱瞻基敢於與朝臣攤牌,開始正式全面推行新政的底氣,在新政的推行上,新政工作組已經掌握了一套非常熟練的推行方法。山東與南直隸北直隸相鄰,完全可以就近支援兩地的新政推進。

    衆臣對皇帝的能力還是信服的,這些年皇帝不花朝廷一文錢,還能養着大明龐大的軍隊,組織藩王外封,以及對外戰爭的投入。

    這些事,無論哪一項單獨拿出來都足以壓垮朝廷的財政,可是皇帝這裏卻能遊刃有餘,還能積累起來龐大的財富。

    大家對於以後能夠多領俸祿都很高興,紛紛稱讚皇帝乃是千古名君,仁義之主。聽完衆臣的誇讚,朱瞻基微微一笑道:“既然給了大家好處,也給了諸位體面,若是再有貪腐行爲,一經查處必定從嚴處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