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六朝漢臣 >第三十八章:長安(一)
    夜

    皎潔的明月撒在了長安城青石板鋪成的街道上,經過反射,地面像是積了一層水似的。

    一隊又一隊握着長槊、穿着紅色甲冑、戴着黑色盔纓頭盔的士卒,舉着火把,行走在黑暗中。

    洛城門

    一個騎着馬,風塵僕僕的人影,給守衛遞了一塊傳信。

    不一會兒,在兩個騎馬的甲士的護衛下,他向城中馳去。

    ……

    兩個時辰之後

    董仲舒穿着樸素的儒服,緩慢地走到了院子當中。

    他微微側身,慢慢地眨了眨渾濁的雙眼。

    擡起右手,輕輕地將額前的白髮撥開,滄桑的目光,聚集在遠處高聳的未央宮宮闕之上。

    他的左手裏抓着一份帛書。

    一份剛剛從稷下送來的帛書、一份由老夥計親筆書寫的帛書、一份關乎儒家未來七十年的帛書!

    董仲舒雖然已經老了,但是,因爲平時無事,經常鍛鍊的緣故,力氣卻沒有減少多少。

    那副年邁的身軀,不斷地顫抖。

    他握緊左拳,任由指甲將帛書戳破。

    上面的內容他已經閱讀完了。

    大體的內容,也已經瞭解透徹了。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公羊學派,死保司匡。

    雖然與胡毋生相隔千里。

    但是,早年的交情,讓他異常瞭解這個老友的性格:沉穩、莊重、喜歡做學問。

    論心境,整個大漢,那位老友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這是諸子百家公認的!

    哪怕向來與儒家不和的黃老學派,也承認這一點。

    自己正是在好友這種絕世而獨立心境地影響下,當年纔有勇氣,對諸子百家宣戰。

    如今,一向做事沉穩的老友,竟然願意用一生的努力,換一個年輕人的存活。

    讓他深感意外。

    不過,當回憶道帛書中那篇大學之道的時候,董仲舒又一下子釋然了。

    沒想到這世間竟然還存在對儒學研究如此透徹之人。

    正如老友胡毋生信中所言:大學之道蘊含之至理,宗師不能增刪半字,哪怕聖人親至,也只能拱手稱好。

    原本不信。

    當閱讀完之後,他徹底信了!

    能作出這篇文章的人,可稱宗師!

    這得對儒學有多深的理解?

    哪怕是自己……也寫不出這種文章。

    大學之道可謂是打破了儒家各學派的界限,不足千字,卻貫穿了整個儒家,連接了天下儒生。

    這種能夠影響整個儒家的文章,在儒家傳承的幾百年裏,都可謂是鳳毛麟角。

    哪怕是戰國諸子,也不過如此了!

    董仲舒仰着頭,臉上的蒼老的皺紋,變得更明顯了。

    他用右手握着左手手腕,雙手自然放在身前。

    望着天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開心地笑了。

    冥冥之中,他好像從手上這篇文章中,看到了數不清的影子。

    好像稷下最後一任祭酒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宗師子輿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大儒子思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大儒曾參的影子、好像看到了亞聖顏回的影子……

    最終,好像看到了孔父的影子。

    儒家四百年來,能做到承上啓下的文章,唯此一篇。

    董仲舒沒有忍住,沐浴着月光,感慨着,“此文橫貫古今,堪稱六經之後,儒家第一書啦!”

    他輕輕地張開嘴巴,情不自禁的呢喃剛纔所閱內容。

    一字一頓,每個字,都用盡了他渾身的氣力。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董仲舒閉上了眼睛,享受着。

    讓這天籟之音,不斷修補自己那一顆產生了裂痕的心。

    多麼完美的句子啊。

    似大道之音、聖人之語!

    誦讀之後,忘記了一切憂愁。

    沒想到今世還能閱覽這種文章……

    值啦!

    褚大在董仲舒後方五步的位置站立,注視那道激動的身影,小心翼翼地侍奉着,生怕出事。

    忽然,蒼老沙啞的聲音,幽幽傳來。

    “褚大!”

    “師尊!”

    董仲舒閉着眼睛,沉聲問道:“撰寫此書之人,當真不屬諸子百家?”

    “嗯。”

    “好啊!好!”

    這位當世儒家第一人,笑容不減,滿意地睜開了雙眸。

    瞳孔中的陰翳,盡數消散。

    他轉身,看着褚大,道:“如此人才,自當爲我公羊所用!”

    董仲舒激動地走了起來。

    他揹着手,在燈光昏暗的院子中來回徘徊。

    影子映在牆上,時大時小,時長時短。

    他的大腦開始瘋狂運轉。

    褚大目光如炬,眨了眨眼,“師尊,您這是打算插手膠西之事了?”

    “嗯。”

    董仲舒駐足而立,擡起左手,看着已經團成一團,已經不成樣子的帛書,再次小心翼翼地展開。

    他高高舉起帛書,透過月光,看着上面的筆跡,像是一個開心得老小孩似的,笑吟吟說道:“胡兄還是太保守啦。吾以爲,興儒家千年者,必此子也!怎能不助?”

    褚大沉思片刻,道:“師尊,膠西乃諸侯王的地盤,我儒家插手,恐怕不太容易。”

    “我知道。”董仲舒語氣平淡,一副看盡世間滄桑的模樣,“胡兄信中,一共提到兩件事:軍功,徵購糧食。”

    他將帛書塞進胸口的暗兜中,轉過身,看着這個徒兒。

    繼續說道:“按照我對劉端的瞭解,這兩件事,必定和他有關!”

    褚大撓了撓頭,不解地問道:“那我儒家應如何應對?”

    董仲舒再次注視未央宮的宮闕,嘆了一口氣,道:“此事,只有那位插手!否則,無解!”

    “那弟子明日便入宮拜見陛下。”

    “不急!”

    “師尊?爲何?”

    董仲舒回憶着朝堂上的種種過往,笑了,笑得很燦爛。

    當初,爲了對抗竇太后,自己可沒少和那位謀劃。

    整個大漢,除了自己,能夠猜透那位心思的,恐怕寥寥無幾吧。

    看着弟子,直截了當地說道:“哪怕你去面見陛下,他也會以證據不足,搪塞過去。”

    “啊?不會吧!陛下不是一直準備削藩嗎?這可是好機會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