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六朝漢臣 >第四十九章:大漢第一危險職業(補一)
    司匡向後退了兩步,對孔安國拱手一拜,言辭懇切,“孔兄,倘若儒家借與我六十金,一年之內,小弟可活流民數萬,三載之內,小弟可拉出一支縱橫匈奴之地的強軍。”

    頓了頓,言辭懇切,“望兄長好好考慮一番。”

    孔安國跪坐着,低着頭,沉默了。

    他看着地面上的數字,盤算着着種種利弊…

    招收流民當做對抗匈奴的主力…

    歷史上,未之有也。

    戰鬥力究竟如何,誰也說不準。

    八十年前的秦末,雖然也有招用流民的情況,但那時候,大家都招收流民。

    流民對抗流民,根本看不出差距。

    底子都差不多,遭遇也都差不多,戰鬥力,在喫飽了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差不多了。

    至於流民對抗匈奴…孔安國在糾結,白登之圍到底算不算。

    他沒有親眼見證過那一幕,也不敢想象。

    當年見識過的人,基本上都死的一乾二淨了。

    那時具體什麼情況,恐怕只有百年之後,去地下問先輩。

    如果算…

    白登之圍,好像是大漢敗了吧?

    剛纔司匡嚷嚷的大復仇,正是這件事。

    失敗的白登之圍,豈不是說明,流民不如匈奴士卒?

    一時間,他拿不定主意了。

    這可是六十金。

    如果拿出來,儒家各派絕對要元氣大傷。

    他們雖然是正統學派,但底蘊根基太淺薄了。

    天下儒生,幾乎都在商鞅“士農工商”定律地影響下,放棄經商了。

    在這種情況下,稍微有錢的學派,無非就那麼幾個。

    《尚書》、公羊、韓《詩》…

    這幾家。

    要麼是家裏有地,就像是孔氏一族;要麼是朝廷做官,像董仲舒、韓嬰。

    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沒有第三種情況了。

    讓一羣收入一般,養着一大羣家奴的人掏錢…難於登天。

    儒家的世界觀影響着他們,不可一人喫飽,全家不餓。

    但孔安國一想到僅需六十金,便可救人、攘夷、賣人情,實現一舉三得。

    頓時又心癢難耐。

    成本太低了!

    簡直像是在白送好處。

    先不說借錢活流民,儒家也能跟着收聲望,光那個“大復仇第一”,就羨煞人了。

    這可是孔父教導後,儒家數百年之追求啊!

    六十金,就可實現尊王攘夷,一雪大漢之恥。

    試問,還有什麼比這更便宜的好事嗎?

    當年管夷吾爲了幫助公子小白尊王攘夷,斥巨資、耗時數年,纔打造出一支能夠殺穿北部山戎的齊國軍隊。

    如今,相同的機遇擺在面前…

    孔安國的心臟上像是聚了一堆螞蟻,爬個不停,直癢癢。

    他猛地站起來,仰頭,雙手交叉自然下垂,藏在袖口,呼氣長嘆,“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這是孔丘對尊王攘夷的評價!

    也是儒生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也是最令他們激動興奮的一句話。

    他希望通過這一句話,找回自己的本心,捍衛儒道信仰。

    “呼!”孔安國長呼一口氣,調整站立位置,與司匡面對面,拱手,詢問,“安國想問一件事:這六十金,閣下非借不可?”

    “沒錯!”司匡點點頭,沉默一會兒,直截了當說道:“若是儒家不借,那小弟就去墨家、農家、道家…去其他諸子百家。相信,只要拿出令他們滿意的利益,他們,會借的。”

    絕對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如今稷下百家混亂,大爭鳴沒有,小爭鳴不斷。

    作爲唯一一箇中立且能夠影響百家局勢的人,百家諸生應該能夠權衡其中的利弊。

    若不是因爲儒家纔是正統學說,不想得罪日後的學術正統,司匡也不會先來這裏。

    道家、墨家、兵家、農家…其實都可以成爲借錢對象。

    其掌握的內容,足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道家,不需要太多知識,只需要找到煉丹那一脈,拿出初中的化學知識即可。

    一篇化學元素週期表,一些常見的化學反應,足夠讓這羣妄想成仙的瘋子瘋狂了。

    至於用化學變化去忽悠劉徹…

    這就算了。

    忽悠得了一時,忽悠不了一世。

    劉徹一老,就是仙道騙子的死期。

    歷史記載中,凡是用成仙之法忽悠劉徹的人,除了早死的李少君之外,都沒有好下場,不是車裂,就是族誅。

    用一時顯赫,換這輩子短命。

    不值!

    與其去打動皇帝,還不如去嘗試着打動其他諸子百家。

    像是墨家,用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普通數學知識,就足夠了。

    像是兵家,用一篇兵書、或者直接把蘊含博弈道理的《三國演義》拿出來,也就足夠了。

    而農家……試問,如今位於齊地,還有什麼比《齊民要術》更能讓農家瘋狂?

    如果把賈思勰這本神書掏出來,估計天下農家子弟,會心甘情願奉其爲農家新領袖!

    沒有辦法,這本書囊括的東西太多了。

    不僅可以預防、減輕很多農業災害,還可以提高產量,約在當前畝產收穫的基礎上,提高二分之一!

    農業收穫多了二分之一,對於整個大漢來說,非常重要。

    農業=稅收。

    農業增產二分之一=農業稅增收二分之一。

    這招一出,大農令估計得從長安哭着喊着跑到稷下,替天下之人,求取增收之道。

    都是錢給鬧得!

    如今國庫緊缺,劉徹又想着打匈奴,根據祖宗之法,在高祖皇帝十五稅一的底線不能觸碰,先帝三十稅一的參考又擺在那裏的情況下…

    錢從哪裏來?

    只有兩種做法。

    要麼增加新的稅種,加大對農民、商賈的壓迫力度,要麼,就想辦法在原來稅種的基礎上,增加徵收基礎。

    前者,大農令——鄭當時是萬萬不敢提出來的。

    開玩笑,增加稅種的方案一旦提出來,絕對會遭受天下之人妒恨,這可是千古罵名啊!

    死了之後都不得安寧。

    而後者……只能想辦法提高產量了,

    產量上去了,農業稅總量也就上去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