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六朝漢臣 >第二百七十七章:炸鍋的長安
    隨着劉安話音落下,數十位騎着快馬的家僕從翁主府衝出,高舉書淮南二字之旗幟,奔向長安各大學閥處。

    ……

    董府

    董、胡兩位鎮壓公羊氣運的宗師正坐在書房,有說有笑,相互交流這些年對公羊的見解。

    自劉徹繼位,胡毋生返回齊地後,這兩個一手締造儒家巔峯時刻的好友便數十年沒能相見了。

    恰好藉助胡毋生與張湯交流的契機,二人再次晝夜不停探討夫子大道。

    褚大站在董仲舒身後,跟隨師尊的聲音,翻動《春秋繁露》。

    段仲畢恭畢敬地守在胡毋生身後,仔細翻閱師尊需要的《公羊條例》中的相關文章。

    輩分最小的吾丘壽王則趴在地上,提筆小心翼翼的記錄二位先師的語錄。

    思想碰撞之下,必出精髓之語。

    萬一哪一句精彩,不至於日後忘卻。

    能讓三位大儒在這間不足五十平方的小屋子內打工,且奠定三國時期公羊大師何休思維界限的兩大著作一併出現,恐怕只有這一次了。

    董仲舒拿起《春秋繁露》,翻開仁義篇,臉頰微動,輕聲誦讀:

    “子都兄,愚以爲,《春秋》之所治,人與我也。所以治人與我者,仁與義也……衆人不察,乃反以仁寬己,而以義設人,逆其理,鮮不亂矣。”

    “是故《春秋》爲仁義法,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雖能正人,弗爲義,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爲仁。”

    胡毋生點點頭,沉吟點評:“夫子曰‘惡其意不惡其人’,此乃仁之道也!至於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則爲義,春秋之義也!”

    董仲舒笑道:“誠如是,春秋微言大義,必有仁義之學!”

    “善!此路吾儕及弟子應仔細鑽研,若通,大道可成。”

    吾丘壽王趴在地上,趕緊蘸墨,在珍貴帛書上寫下“仁義”二字。

    “仲舒,儒在長安鑽研公羊之學數年,可領悟仁義之道?”

    “略知一二,若子都不嫌,吾可說之。”

    董仲舒笑着轉身,給褚大做了一個手勢。

    俄而,相關文章便被從小山一般多的竹簡中翻了出來。

    “仁者,愛人也……”

    還沒等他說下去,書房門突然響了,“咚咚咚。”

    董仲舒沒有發怒,望着緊閉的棕色木門,心平氣和道:

    “何事?”

    “師尊,淮南王劉安遣人送信,匡人與戚里翁主府,向淮南王邀戰,意圖壓制雜家。淮南王請師尊與胡師府邸一觀。”

    “???”

    董仲舒倒吸一口涼氣,瞳孔逐漸變大,大驚失色。

    趴在給上的吾丘壽王率先尖叫出聲,“那小子瘋了嗎?其莫非不止淮南王之能?那個是雜家之首!”

    “稷下侯在稷下時,行事皆深思熟慮,不可能無的放矢。”胡毋生蒼老的面孔露出一個和藹溫暖的笑容,把腦海空白的吾丘壽王安撫下來,“依老朽看,大漢文壇今日怕是要變天了!”

    董仲舒眯着眼睛,站起來,雙手交叉,插在袖子裏,低沉的聲音在書房內迴盪:

    “子都覺得,劉安會輸?”

    “這倒不至於。”

    胡毋生笑呵呵地搖搖頭,

    “昔年,劉安於封地邾縣修建孔廟,招攬天下有才之人,意圖打造淮南稷下。伏生、申公、歐陽生……我儒家諸多同僚,皆往來其間,稱讚頻頻。其對儒家綜合之瞭解,怕不亞於你我二人,甚恐勝之。其對百家各家學派之理解,大漢第一!”

    這位行將就木的老人可不敢忘記當初的遭遇。

    建元二年,劉安獻《淮南鴻烈》於朝廷,其內容涉及之廣,大道之深,震動了整個長安。

    一篇著作,竟涉及《管子》《老子》、《文子》、《莊子》、《列子》……百家學問。

    一時間百家紛紛惶恐,生怕被雜家取而代之。

    上一個做到這一點的人,乃攪動戰國風雲的諸子呂不韋。

    《淮南鴻烈》成書,劉安已堪稱諸子式的人物,待其死後,怕不是會被稱爲淮南子。

    這是諸呂之亂後,大漢第一個能問鼎諸子高度的人。

    哪怕是董仲舒,也不得不承認:在某些學問研究上,需避之鋒芒。

    大漢綜合性學霸,斯如是。

    胡毋生語氣停頓片刻,接着道:

    “劉安雖強,然匡人,出身鄉野,一身所學,囊括諸子百家,又因不屬於諸子百家,思維不凝滯於一家一派。”

    “縱觀其發跡,所用手法、所提思想,雖不偏向任何一家,然效果,亦不亞於任何一家。”

    “子都變天之意?”

    胡毋生深吸一口氣,一字一頓,

    “今日之戰,願爲二虎相爭,傾其力而不得其獲。否則,我儒家危矣!”

    雖然他年紀大了,腦子不靈光了,但是不傻。

    兩個通曉百家的人物如果聯合了,用腳後跟估摸都能猜到結局。

    董仲舒皺眉,惆悵的打開房門,接過門外弟子送過來的邀請帛書,轉頭對書房內的衆人道:

    “今日,百家齊聚翁主府時,那個小子……怕是要選位置了。百家不會放任一個足以撼動劉安地位的人遊離於外,包括我儒家!”

    胡毋生在段仲地攙扶着,站了起來,顫巍巍地走到董仲舒身邊。

    手搭在其肩膀上,捏了捏,

    “走吧!去會一會雜家這位老友,以及打亂長安文壇穩定秩序的稷下侯。天下如今以我公羊儒家爲尊,別讓其他家先去了,搶奪我盡地主之誼的機會。”

    “善!”

    ……

    半個時辰後,邀戰見證的帛書皆送到了各家手中。

    各家領袖讀完後的表情一模一樣

    --目瞪口呆。

    繼而,消息猶如一枚投入大海的核彈,“轟”的一聲,掀起萬米巨浪。

    整個長安的文化界炸鍋了!

    學閥們沸騰了!

    竟然有人妄圖挑戰雜家領袖……

    自大漢開國以來,這是第一次吧?

    哪怕當初董仲舒罷黜百家,都是在劉安待在淮南國的時候,悄悄進行的。

    一時間,有名有姓的知識分子,甭管得沒得到邀請,皆向淮南翁主府靠近。

    史詩級的場面,豈能錯過?

    放在現代,場面的熱鬧程度,不亞於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不到一個時辰,整個長安的文化界便炸了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