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水滸之柴進爲王 >第一百七十章 杜壆相信
    張順這次帶來的糧食,足足有八十多萬石。

    遼東的饑荒也已經鬧了起來,無數的百姓易子而食,乾州、顯州等地,一斗糧食要數兩銀子,各地都在醞釀着風雨,等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就會爆發出來,徹底摧毀遼國的底蘊。

    張順此行帶來的,還有從耽羅到徵調而來的梁山文職人員數百個,他們會將難民組織起來,分發給他們糧食,緩解他們的惶恐。

    同樣的,孫安在鎮海府也會繼續賑濟災民,接納從東北而來的難民。

    只要給梁山時間,遼南五州,必定成爲繁華之所,膏腴之地。

    張順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錦州,整個遼東並不平靜,無論是金國還是遼國,各地都有不少的叛亂。

    遼東本就缺糧,又一直兵荒馬亂,百姓過的日子實在是一天不如一天。

    張順在錦州登陸後,立馬就有幾百個人遼國軍官圍了上來,見水軍將領都有些慌張,張順示意無礙後,對着那夥軍官道:“是孫大官人麼?”

    爲首的是錦州兵馬指揮使孫業,他點了點頭道:“是梁山的?”

    張順到了聲是,兩邊這才放下心來。孫業道:“你們終於來了,再不來我就撐不下去了,對了,這幾日的糧草消耗得你們出,這夥難民可吃了我不少東西,家產都快空了。”

    梁山探哨營往錦州知州處使足了銀錢,讓他們不要爲難民,梁山招納一個難民還會給知州五百文錢。

    那知州哪有不允之理呀,又能得錢財,又能去解決錦州難民之事,簡直是一件雙贏。

    至於遼國百姓去了哪裏,錦州知州不僅不想,也懶得想。

    愛去哪去哪,與我無關。

    其實真正的原因也不在錦州知州身上,只是遼國一天不如一天,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遼國覆滅在即,是個人都會想別的辦法。

    張順點着頭道:“交給我們就行,回頭你把賬本拿着去船上領錢吧,這裏有多少百姓?”

    孫業手一指,指着遠方道:“那邊有二十二個大窩棚,裏面有三千兩百百姓。還有更多的百姓則在路上,不知將軍這次準備帶走多少人呢?”

    張順點了點頭,道:“先讓他們上船吧,你們有多少,我船上就能裝多少!”

    耽羅島有十萬人口的空缺,遼南一地也能放下來一百萬人口,哪裏會怕難民多呀。

    至於所費銀錢,一百萬人口才不過五十萬兩銀子,真便宜啊。

    張順船隻上面下來了幾十個人,他們帶着糧食、藥品、衣物等等跟着張順、孫業進入了一個一個的窩棚之中,難民多疫,需要處理好他們的衣物,還要治療他們的傷勢,同時還會肩負着安撫這些百姓的民心的任務。

    剛一進來,張順就捂住了鼻子,這羣難民之中瀰漫着一股子腐臭味。

    但是從耽羅島抽調來的人員卻如同沒看到一般,絲毫不顧及的招呼着分發各種物品,這讓張順生出來欽佩之心。

    他們都經歷過多次耽羅島的移民,經驗十分充足,安撫人心更是手到擒來。

    耽羅島的總管卞祥有大才呀。

    事情繁雜而艱辛,非得這幫常年在耽羅島基層的人員才能處理。

    伙房、庫房、澡堂等各處簡陋的建築搭建起來,百姓們扔掉了破破爛爛的衣物,沐浴過後穿上了梁山分發下來帶有香味衣物,帶着僅有的傢俬上了梁山的船。

    等到船隻下岸之後,會有官員接應他們,分發耕牛、田地,數年之後這羣百姓會在遼南耽羅島紮下根。

    到了錦州不過五日的時間,張順船隻上就載滿了百姓,足足有三萬之衆。

    還有更多百姓知道消息以後,正在路上跋涉,若是他們來到錦州以後,看到滿地狼藉沒人接應,恐怕也會失望吧?

    張順無奈只能在錦州留下歐鵬並五百軍馬,還給他們留下數十個粥場,五萬石糧食。

    無論怎麼樣,都不能失去民心,這是梁山之本,也是梁山的良心。

    張順親自帶着第一批百姓上了船,他們大部分的目的地是耽羅島。

    在其中,張順挑選出來了五千精壯,這些人會被安置到蘇州進行初步訓練,等到戰事結束以後補充到各個軍之中。

    戰後無論是要補充各軍損傷還是要守備遼南都需要大量的士卒,這些人就是兵源。

    至於爲什麼不讓百姓先去遼南,那是因爲耽羅島是梁山的基本盤之一,遼南形式尚不明朗,先把這些百姓落袋爲安。

    有些保守,但是是梁山衆軍師商議出來的,張順也沒有選擇的地方。

    說句良心話,就連梁山對於守下來遼南都沒有信心。

    女真滿萬不可敵,人家隨隨便便派來了三萬大軍。這三萬大軍還不夠,還要去徵招各地的鄉兵民夫。

    而你梁山軍馬,個人戰力又比不過女真騎兵,軍力相差也大,只有兩萬出頭的樣子。

    縱使一時讓你僥倖拿下來了遼南,但是你又怎麼能守得住呢?便是一時半會守住了,你承受的了日後的金兵入侵嗎?

    因此,遼南的士紳大多保持着觀望的態度,害怕日後金軍的屠殺,不敢大力的幫助梁山軍馬。

    也不敢暗通金國,民族大義加上梁山深得百姓之心,縱使有兩個有膽量通敵的,也被百姓舉報出來,旋即按照律法處罰。

    完顏斡魯召集軍馬農夫,柴進在默默的守城,張順這邊第一批百姓運往了耽羅島。

    剩下的事情就快了許多,從錦州到蘇州,不過是數百里的距離,一日之間便能往返一批,一批就是兩三萬左右百姓。

    蕭讓、金富軾這邊也忙成陀螺一般,恨不得蘇州府內的每個人都連軸轉起來。

    安置百姓,分放土地、糧草,建造房屋,每日兩三萬百姓的喫喝拉撒壓在兩個人身上,要不是耽羅島的人員都有經驗,蕭讓和金富軾真承受不住。

    遼南的實力增長也十分喜人,但是遼南各地的士紳,則絲毫不顧,依舊保持觀望的態度。

    雖然他們也看得出來,梁山駿馬只要守得住寧州,遼南就可以按部就班的發展,憑藉着來的人口,騰飛指日可待。

    但是梁山軍馬守得住嗎?

    這個問題在所有的人心裏都有個問號。只有在船上的杜壆相信,梁山一定可以守得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