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水滸之柴進爲王 >第三十六章 更進一步
    柴進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宋廷與金國相爭符合梁山的利益,但是需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孱弱無比的宋廷覺醒以後也是十分恐怖,不能讓金國打太痛。

    但是貿然出擊也是不可爲的,估摸着斜也現在已經補下了天羅地網,正在等着梁山一頭闖進去。

    “通知杜壆,遼東兵馬過年以後給我打起來精神來,不可貿然出擊,做出一番外鬆內緊的景象來。讓燕青去遼東打探打探局勢,一切小心爲上,萬不可打草驚蛇。”

    柴進一邊將盤子裏面的幾塊肉撥給韓企先,一邊對着身後的山獅駝下了令。

    韓企先嘴角含笑,接過來了柴進的好意,口中卻沒停下來,道:“哥哥,河北新任的那個北京留守是什麼人,探哨營那邊有消息麼?”

    原來的北京留守是梁山的老熟人梁中書,但是隨着蔡京倒臺,梁中書的日子也不好過。再加上梁山軍威強盛,种師道不屑狗苟蠅營,讓梁中書隱隱有了去意。

    十一月的時候,梁山探哨營駐大名府分部那邊有了消息,梁中書已經上書請辭。估摸着時間,新上任的北京留守現在已經在路上了。

    聞言,柴進點了點頭,道:“朝廷那邊能派出來什麼好東西?探哨營臘月十三日報,新任河北留守喚做杜充,哲宗紹聖間進士,去年剛當了滄州知府,今年不知道走了什麼門路高升成了北京留守。”

    不是柴進嘴裏不乾不淨,只是此人實在算不上什麼好鳥,他是另一時空中宗澤的接班人,但是卻沒有宗澤的手段,將宗澤苦心經營的局面毀於一旦。不僅不支援抗金義軍,還把已經招撫了的義軍當做敵人看待,派遣岳飛剿匪,真真好本事。

    時人謂之:“宗澤在則盜可使爲兵,杜充用則兵皆爲盜矣。”可以說,宋廷能這麼快的滅亡,此人是首功。

    即便是如此,杜充也只能算的上是無能之輩,真正令他臭名遠揚的是另外一件事。宗望二次伐宋的時候,杜充爲了抵抗金兵,派人掘了黃河,想要借黃河阻攔金兵。

    可惜的是,黃河非但沒有阻攔住金國南下的步伐,還淹死了不下二十萬百姓,黃河水自此奪泗水入淮,直接令繁華的兩淮近千萬人流離失所。

    能想出來決黃河阻敵的,從王賁到朱溫、謝彥章、段凝、杜充,再到蔣委員長,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韓企先吃了一驚,道:“竟然是他。”

    柴進嗯了一聲,道:“先生也知道此人?”

    韓企先點了點頭,道:“不錯,不瞞國公,滄州緊挨着燕雲。此人當滄州知府的時候,正逢金國大肆進犯遼國。當時有不少的百姓逃往了滄州,想要尋求庇佑,此人卻以爲百姓是遼國的奸細,不分男女老幼盡數殺害。”

    韓企先說着,眼神有一絲憎恨。

    他向來不是個冷血的,本身對這塊土地上將養的百姓有着濃厚的感情。這杜充如此草芥人命,任何有良知的都心存憎恨。

    柴進怒罵一聲,也沒心情用飯了,拿起桌子上面的水杯飲了一氣,這才道:“先生慢慢喫,我出去轉轉。”

    韓企先忙站起來,對着柴進做了個往下切的手勢,道:“哥哥,要不……”

    柴進若有所思的看了韓企先一眼,他明白眼前的這個燕雲宰相是在試探,想來是因爲梁山探哨營的權利太過獨大,心中有了忌憚之心。

    “不可如此。”柴進果斷的搖了搖頭,道:“戰爭必須剋制,我梁山萬不能開這個頭。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我梁山探哨營的任務是打探消息,發展暗線,不能將暗殺這種取巧的方式作爲常規手段。”

    一旦展開暗殺的先河,宋廷必然會報復,剛剛安穩了一點的燕雲,又要動亂起來。這種後果燕雲接受不了,柴進也接受不了。

    是爺們就該真刀真槍的幹,用這些下作手段做什麼?況且先前花榮暗殺高衙內以後,柴進已經明確的下了令,梁山探哨營不能進行暗殺活動。

    當然,追殺叛徒、追捕犯人,自然不在此列。戰爭中也會有軍屬探哨營進行搏鬥,都不算違規律令。

    柴進並沒有韓企先的試探而惱怒,反而頗有些掏心掏肺的道:“梁山探哨營權利極大,我也是知道的。但是現在我們尚未統一天下,還需要他們。等日後天下統一以後,便可以將探哨營放到倭國、越南等地,爲我梁山開疆擴土做準備。當然,我不會一直握在手裏。等日天下一統,我自然削弱他的權利,拆分給禮部、政務院、軍務院等等。”

    柴進眼神真誠,令人由衷的生出來三分信服,再加上柴進張口就來,顯然心中早就做好了拆分的準備。

    韓企先再無話說,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道:“喏。”

    他是梁山的文官之首,雖然沒有李助、聞煥章、蕭嘉穗等人跟柴進跟的久,但是相權天生的就跟皇權衝突。兩者並不是簡單的你進我退,相權強盛的時候,可以威逼皇權,而皇權強勢的時候,丞相不過是個提線木偶罷了。

    再加上柴進身爲開國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後治國的一個標準,不由得韓企先不慎重。

    柴進並沒有因爲韓企先的試探而喪失心情,他仍舊滿懷精力的往外面走去。

    尚未入駐師生的學舍有些冷清,但是操場、教室、宿舍、食堂一應俱全,只是庫房裏面尚顯冷清,新生入學的書籍還沒有印好,只有一摞一摞的紙張。

    那邊校長已經急匆匆的趕了過來,對着柴進解釋道:“國公,書籍還在印刷之中,根據縣衙那邊的消息,年前應該全部能到位。”

    柴進點了點頭,道:“招生情況如何?百姓們願意讓孩子出來上學嗎?”

    校長頗有三分驕傲的道:“國公放心,我們這一片共計六百適齡兒童,都已經做通了工作,自願前來上學。其中不乏家境殷實的,畢竟咱們這裏免除學費,還管一頓中午飯。”

    柴進笑了笑,沒有說話。這功勞的一大半應該算在韓企先身上,沒有他這個努力工作的宰相在,百姓們絕沒有這般殷實。

    只有百姓家中殷實,不缺這個勞力以後,纔會想着如何更進一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