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之帝國崛起 >第十八章 科舉定論
    “劉閣老嚴重了,今兒個大家都只是探討,本宮先回答閣老之前提出的疑問吧,閣老說自相矛盾,其實不然,是閣老把太祖制定的戶籍制度和現在產生的流民強扭在一起了。首先說說爲什麼現行的戶籍制度會是產生流民的原因之一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活可幹,民衆沒喫沒穿,怎麼活下去?閣老官紳世家,朝廷重臣,肯定不愁喫穿,但民衆沒有喫穿只能到處流竄,成了流民,一個兩個流民不怕,可上千上萬個呢?這些人活不下去,心有怨言,日積月累之下被有心之人稍一煽動,就仇恨朝廷和官府,開始作亂,閣老,成化六年的流民暴亂您應該清楚吧,箇中原因想必閣老比在座的各位都瞭解。當然流民的產生還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官吏腐敗、奸佞當道,天災等等,所以本宮說了戶籍只是原因之一”。

    朱厚照清了清嗓子,“太祖時期之所以使用這套戶籍制度沒有產生流民,是因爲剛剛立國,人心思穩,朝廷輕徭薄賦,人人有活幹,有的喫有的穿,誰願意去做流民呢?但時過境遷,這套制度已經跟不上發展形勢了,弊端其實在永樂年間就已經開始出現,相信以閣老的豐富學識應記得成祖遷民的來龍去脈。本宮之所以說戶籍制度和流民沒有直接關係是指的現在。因爲戶籍制度形同虛設,逃戶現象日益嚴重,儘管父皇和三位閣老前期實行了保甲制,但父皇和閣老也看到了,收效甚微。就是因爲民衆不再認同戶籍制度,只是畏懼法規,不敢明着反對罷了,閣老如果有心可深入民間瞭解。既然問題存在,就要找出合適的辦法去解決問題,朝廷和官府不應一葉障目”。

    “閣老,本宮這裏也有疑問,望閣老不吝賜教。流民聚集容易釀成大禍,閣老認爲是朝廷現在花費錢糧整頓好呢?還是等流民暴亂再花費無數錢糧和人命進行疏導呢?另洞庭湖和鄱陽湖的盜匪,盜匪已證實爲流民嘯聚而成,朝廷多次圍剿都無功而返,耗費無數錢糧,閣老,請問水滸傳的故事需要在我朝重演嗎”?到最後,激起了朱厚照的鬥志,說話也不那麼客氣了。

    話一出口,殿內衆人皆臉色大變,皆因《水滸傳》是朝廷禁書。弘治帝一拍桌子,嚴厲喝罵:“照兒,休得胡言亂語”。

    “兒臣有罪,請父皇懲罰”,朱厚照很乾脆的跪了下來。雖然他認爲這是小事,不足掛齒,但見到弘治帝反應如此強烈,立刻意識到《水滸傳》觸痛了弘治帝的神經。識時務者爲俊傑,朱厚照毫不猶豫的磕頭認錯。

    殿內衆人沒有理會朱厚照,幾人都在深思朱厚照的話。劉健想起了成化年間的暴亂,流民嘯聚,人數瞬間達到一百多萬人,席捲荊襄地區,朝廷出動幾十萬大軍方纔鎮壓下來,國庫因此一舉而空。而洞庭湖和鄱陽湖的盜匪更是耗費錢糧無數。

    劉健又想起去年受弘治帝寵信的太監李廣因清寧宮火災而畏罪自殺的事件,其貪贓罪行被揭露。自己還與李東陽、謝遷上疏:“古代帝王沒有不遇到災害而恐懼的,向來奸人佞臣炫惑聖明皇帝的視聽,賄賂流行,賞罰失當。災異的積累,正是這些原因,現在所幸首惡消除,陛下開始醒悟,然而餘惡尚未除盡,過去的積弊尚未革除,臣願意奮發有爲於政事,舉薦賢才,貶退奸惡,賞罰分明。凡是所應當施行的,果斷處置毫不猶豫,不再因循守舊,以免後悔”。

    今天太子殿下提出的戶籍改革應當施行嗎?太子殿下已經詳細分析,指出了利弊,並認爲弊端可以完善而避免,爲何自己反而猶豫了呢?自己當時口口聲聲說不再因循守舊,但今天爲何又不願去面對呢?想到太子說的《水滸傳》,劉健情不自禁打了個顫抖,不敢再想下去。劉健長嘆一聲,撩起衣角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下,“陛下,是老臣糊塗了,太子殿下是正確的,看到了問題不應該回避,而應該想辦法解決問題纔是正道,感謝太子提醒老臣,老臣慚愧慚愧”。

    劉健能歷經四朝,能成爲首輔自有他的人格魅力,正直威嚴、注重實務、居官敢言,這都是大家給劉健的評價,因此大家信服他。他這一跪反而讓朱厚照誠惶誠恐,忙起身扶起劉健,“閣老,是厚照無禮,請閣老恕罪”。

    看到朱厚照扶起劉健,弘治帝面色稍稍好轉,望向李東陽和謝遷,“兩位閣老意見如何”?

    李東陽和謝遷對視一眼,均拱手,“臣認爲可行”。

    “既如此,三位閣老對於殿試結果認同嗎”?弘治帝問的不是意見,直接問認不認同,說明他心裏已有決斷,現在諮詢內閣只是作表面功夫。

    “既如此,就煩請內閣票擬,即日公佈殿試榜單”,見三人點頭,弘治帝直接下令。

    “照兒,上午你衝動了”,多日未見母后,朱厚照隨弘治帝去坤寧宮用膳。

    “嘿嘿,父皇,是兒臣考慮不周,不過結果還好不是嗎”?朱厚照對着弘治帝笑了笑。

    弘治帝板起面孔,“別跟朕嬉皮笑臉的,朕問你,爲何看禁書?誰給你看的”?

    朱厚照不自然的摸了摸鼻子,這個怎麼圓?“李廣,你生前壞事做盡,死了就做一次好事吧,幫本宮背個鍋”,一念至此,朱厚照唯唯諾諾的說:“這是李廣給兒臣帶的,兒臣閒來無事翻了翻”。

    “啪”弘治帝把茶杯重重的擱在桌上,“好你個李廣,枉朕這麼信任你,安敢誤太子”。

    “父皇息怒,兒臣知道是禁書後,就把它燒了,況且李廣已罪有應得,父皇不必爲此生氣”,朱厚照見可以忽悠過去,忙制止這個話題,以免弘治帝起疑。

    弘治帝不疑有他,問朱厚照,“戶籍改革,照兒認爲此事誰來主持較好”?

    朱厚照想了想,“劉閣老總領統籌全局,王華王大人具體施行,兒臣建議先找個州府試行,看看效果”。

    弘治帝點了點頭,算是認可朱厚照的提議,“既然稅制已在保定府推行,戶籍改革一併在保定府推行吧。那王守仁、戴文星等人呢?循例去翰林院嗎”?

    朱厚照心裏咯噔一下,這可不行啊,這幾人都是朱厚照看好的,朱厚照忙說:“兒臣東宮和西山急需人才,王守仁、戴文星、顏雪峯還有唐伯虎、徐經安排到東宮任職,請父皇准許”。

    弘治帝笑了笑,“王守仁、戴文星、顏雪峯可是一甲,唐伯虎和徐經也是二甲靠前,讓他們到東宮怕是不願意啊,這也不合常例,你說怎麼辦”?

    聽到弘治帝這麼說,朱厚照又不熟悉明朝官場規矩,“那…讓他們掛職”?

    “這倒是個辦法,只是朕覺得奇怪,你看中了王守仁還說得過去,唐伯虎和徐經朕就看不懂了,唐伯虎才華是有,但他眼高於頂,生性狂妄,恐怕在官場難有建樹,徐經的才華一般,沒有出彩的地方。朕實在看不懂照兒爲何器重他們?難道說照兒有所隱瞞”?

    “嘿嘿,父皇多慮了,兒臣怎敢欺瞞父皇,兒臣只是單純覺得兩人既然能在鄉試脫穎而出必有過人之處,父皇經常教導兒臣要有惜才之心,所以兒臣才…”。

    弘治帝點點頭,“唐伯虎我讓東廠查了查,蘇州人士,自小聰慧,詩畫爲人稱道,但性格狂妄不羈,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毫無君子之風,照兒,父皇擔心你難以抑制”。

    “父皇放心吧,兒臣自有辦法”。朱厚照信心滿滿,要讓有才華的人信服你,唯一的辦法就是你比他更有才華。

    “既然照兒這麼自信,朕拭目以待,聽聞你在西山又鼓搗新玩意?原來的紅木鏡和香水銷售如何”?

    “回父皇,西山那邊兒臣新開了一些作坊,正在做些試驗,暫未有結果。紅木鏡和香水等物的銷售和預期差不多,這個月包括那些合作伙伴,賺了大約三十萬兩,下個月產量繼續提高,預計五十萬兩”。

    “金榜題名”是學子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放榜之日,許多考生早早就來到禮部南院,將這裏圍了個水泄不通,每個人都在緊張的翹首以盼,每個人都期望着自己能金榜題名,高中進士。辰時一過,禮部官吏打開衙門,捧着金榜,前面的小吏不斷撥開人羣,口裏喊着:“讓一讓,張榜了,讓一讓,張榜了”。

    等到禮部官員把金榜貼在牆上後,所有人蜂擁而上,口中唸唸有詞,在金榜上尋找自己的名字,突然有人高喊:“狀元是王守仁,哪個是王守仁,有認識王守仁的嗎”?而狀元王守仁此刻正在家裏睡大覺。

    詹事府,一個禮部小吏邊跑進來邊喊:“報喜報喜”。詹事府的人都皺着眉頭,報什麼喜?在座的各位早已嘗過金榜題名的滋味,卻見小吏進門後,徑直問:“請問哪位是王華王大人”?

    王華莫名其妙的站起來,“我是”。

    小吏忙恭敬的上前拱手,“恭喜大人,賀喜大人”。

    這一下,王華更莫名其妙了,“何喜之有”?沒升官沒發財,賀什麼喜。

    “恭喜王公子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小吏笑嘻嘻的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