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之帝國崛起 >執掌大明 第十八章 士子云集
    “爺爺,那您是覺得當今陛下是有爲之君”?葉志輝一下不知道該信誰,一邊是自己的敬愛的爺爺,一邊是親近的士林。

    葉景雲靜靜的說:“以我觀察,若說未來能讓大明朝超越盛唐的人,當屬陛下”。

    葉志輝想了很久,都沒明白爺爺的意思,按照他的看法,當今陛下實屬胡鬧,把朝政當兒戲,想改就改,不符合先賢的明君之像。葉景雲看着孫子的眼神,嘆了口氣說:“志輝,你的目光僅僅盯在了科舉改革上,只看到了科舉改革對你們的不利之處,沒有看到科舉改革對天下積極的影響”。

    葉志輝從深思中反應過來:“請爺爺賜教”。

    葉景雲指了指旁邊的椅子說:“坐下來說。志輝,我且問你,你認爲科舉改革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愚...民...政策,打擊...有識之士....”,葉志輝害怕老爹發飆,支支吾吾的說。

    “呵,誰是有識之士?你還是整個士林”?葉景雲輕笑一聲。

    “當然是整個士林”。

    “爺爺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愚民政策?你們還真敢說。從縣試到府試再到院試,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然後是鄉試,最後是會試,這當中粗略算一算順利的話都要十年,可實際上除了極少數的人才能如此。大部分都必須要經過十幾二十年,有些甚至終生都過不了鄉試,你認爲這樣的科舉合理嗎”?

    葉志輝辯解說:“那是因爲有些人愚鈍,或是沒將心思放在學習上”,葉良輔剛想呵斥,葉景雲擺擺手,喝了口茶,錘了錘自己的老寒腿,繼續說道:“志輝,這幾年的科舉前三甲你自己看看,哪個不是天資聰穎之輩,你不是非常崇拜康海嗎?說他有秦人風範,可他中狀元也已經28歲了”。

    “你崇拜的人可是非常推崇陛下的”,葉良輔冷不丁在旁搭了一句。

    葉景雲說:“再看陛下的科舉改革,你不要忽略前面的改革措施,只看後面的結果,前面說的清清楚楚,所有適齡孩子都必須入學堂學習,所有費用由朝廷負責,這纔是科舉改革的精髓,實現人人有書讀,明事理,是不是先賢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這算是愚民政策嗎?單是我們葉家這個大家族,爲什麼只有你可以安安心心的讀書,其餘旁支子弟沒有?想過沒有?生而爲人,爲什麼不平等”?

    葉志輝張了張嘴,想辯駁,發現理由非常蒼白。葉景雲臉色漸漸嚴肅:“再說打擊有識之士,朝廷什麼時候打擊過有識之士,只是你們覺得苦讀十年,朝廷改變了科舉規則,讓你們心生不忿罷了,朝廷一直鼓勵你們這些讀書人去西山走一走,看一看,但你們卻固步自封,一葉障目。你現在喜愛的物件哪樣不是西山創造出來的?百姓現在都能買得起華麗布匹,不是朝廷的功勞嗎?是士林那幫人嘴裏吹出來的嗎”?

    葉景雲的話讓葉志輝無從反駁,面色難堪。“我葉景雲雖然只是個區區舉人,但我好歹還懂得分辨是非黑白,也去西山走了一遭,大開眼界,讓我覺得這輩子沒有白活,未來的大明盛世我估計是看不到了,但你們有生之年應該可以見識到。志輝再告訴你一件事,我在西山除了見到了弘治十二年的狀元王大人,還看到了康海和顧鼎臣,他們都在西山學習和工作,呵呵,你還敢說你比他們厲害嗎”?葉志輝無言以對,

    遠在山西的韓家是當地的士紳家族,祖上是北宋宰相韓琦,在當地頗有威望,現在的家主是韓文,現擔任南京吏部尚書,韓文這一支雖然搬到了南京,但家族主要還是在山西洪洞生活和經營,自從科舉改革之事越演越烈之際,韓文敏銳察覺到士林的異常,勒令兒子不得參與。

    他又擔心家族的子弟受到挑撥參與此中,趕緊修書一封快速送往山西家族的長者,告知此乃有心人士煽動士林對抗朝廷,告誡家中子弟切勿頭腦發熱參與其中,否則必然連累家族,韓文還坦言朝廷政策有利國家和百姓,家族應當大力支持云云。

    不少當地的士紳家族一手派嫡系子弟前往西山學習,轉手又在背地裏鼓動士林對抗朝廷,他們的目的不是真正爲了讀書人,而是藉此獲得更多的談判資本,一些不明就裏的讀書人在他們的煽動之下,熱血上頭,開始爲此奔走,決意上書朝廷。

    在朝廷公佈十年計劃之後,各地竟如春筍般出現了各種詩詞社,甚至有些地方激進的士子更是揚言“奉儒學、保科舉、除雜學”,等到朝廷說要在大朝會上準備廷論之時,京城本就有大量各地士子在此求學,京城之外則是浩浩蕩蕩的士子結伴成羣的進京,霎時間京城風雲際會,猶如科考。

    京城客棧一時之間爆滿,遲來的士子只能去找相熟的老鄉借宿,朱厚照看着錦衣衛遞上來的奏報,嘴角抿笑,就這幫書呆子還想着與朕鬥,不過略施小計就讓這幫書呆子乖乖掏錢,這就是朱厚照爲什麼會同意廷論的原因,刺激消費啊。

    這麼多人,還是風流才子,湊在一起不搞些風花雪月的活動多無趣啊,朱厚照放下奏報說:“繼續監察,下令五城兵馬指揮司做好京城安全工作,防止有心人藉機鬧事,若是發現有人聚衆鬧事,立刻通知順天府抓人”。

    四大才子閒來無事,聽聞有不少士子從各地趕來京城參加廷論,一時心癢,唐伯虎拉上王守仁,還有在西山學習的康海和顧鼎臣,特意從西山跑到京城,看着街上酒樓裏高談闊論的士子,唐伯虎聽了一會後面露譏笑:“換做我以前的性格,這幫人勢必被我唾棄到體無完膚”。

    王守仁冷冷的回了一句:“你現在不就是在唾棄他們嗎”?

    唐伯虎噎了一下,隨後幽怨的說:“你會不會聊天?能不能好好聊天?你這樣下去會沒朋友的”。

    王守仁聳了聳肩,祝枝山等人哈哈大笑,徐禎卿笑着說:“伯虎兄,你這輩子啊就敗在伯安兄手上了”。

    唐伯虎隨即一手攬過顧鼎臣:“九和,有沒有好的去處啊,最好是那些士子齊聚的地方,咱們就觀摩觀摩,順帶砸砸場子”。

    康海搖頭微笑,這個唐伯虎初見時一臉嚴肅,熟悉後就有些吊兒郎當了。不時調戲剛去西山的年輕士子,顧鼎臣沒去西山之前,劉閣老的孫子劉成學就經常被唐伯虎調戲,劉成學老實,每次都是憨厚的笑着。顧鼎臣去了西山後,兩人竟然對上了眼,顧鼎臣因爲年幼的經歷,身上帶着一股痞氣,很對唐伯虎的胃口,兩人自然而然的合起夥來欺負人了。

    顧鼎臣,弘治十八年的狀元,那一年的考題也是朱厚照親自出題,題目是人人生而平等。顧鼎臣身世坎坷,逢此考題自是胸中積鬱,不吐不快,洋洋灑灑把平生所遇不公直抒,其所述的平等讓朱厚照眼前一亮,欽點爲狀元。

    顧鼎臣仰慕王守仁和唐伯虎,在求學時聽到兩人的事蹟就心生嚮往,高中狀元后本是安排他先去禮部,他竟敢上書朱厚照,說自己才學疏淺,自感還需精進學業,請求到西山繼續學習,朱厚照看到後樂了,揮筆同意了他的請求。

    康海則是弘治十五年的狀元,自小聰敏機智,是弘道書院的得意門生之一,弘道書院是原吏部尚書王恕之子王承裕所創,自從弘道書院出了馬理與康海、呂楠三人,聲名便開始遠播,天下皆知,不少士子不辭萬里都要進入弘道書院學習。

    康海中狀元后,原本是跟隨劉大夏曆練,劉大夏升任首輔後,所有人都以爲康海要平步青雲,沒想到康海竟然去了西山衙署做了小小的從七品經歷,很多人都爲康海抱不平,認爲以他的才智在西山只是個經歷實在是屈才,康海只是淡淡一笑:“這是首輔大人的愛護和培養”。

    這事只有康海和劉大夏清楚,劉大夏知道自己將成爲首輔後,立刻找來康海:“德涵,陛下已經通知老夫,將由老夫出任首輔。你的打算怎麼樣呢”?劉大夏沒有問康海願不願意繼續跟隨自己,而是問康海的打算,這就表明劉大夏在考驗康海。

    康海經過一番思考後說:“大人,下官想去西山衙署歷練”。劉大夏聽後撫須長笑,第二天劉大夏就去乾清宮面聖,出來後直接說了一句:“三天後你就去西山衙署,找唐伯虎”。

    幾人都是差不多年紀,最年輕的就是顧鼎臣,脾氣相投,在西山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政事,西山衙署沒有真正意義的主官,衙署還是掛在朱厚照的名下,一般衙署的政務都是由唐伯虎領銜處理。

    落日餘暉灑在幾人身上,唐伯虎指着不遠處的酒樓說:“看,京城有名的朝天樓,走,今晚我帶你們去搓一頓,大夥放心喫喝,伯安兄付錢”。

    王守仁轉過頭臉色一黑,唐伯虎攤開雙手,理直氣壯的說:“我們出來都沒帶錢,家眷都在西山,唯獨你,京城有家,怎麼說你也是半個地主,你不付錢誰付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