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18世紀全面戰爭 >364 李維的神恩
    “1813年對歐羅巴大陸的人民來說,是一個神聖而偉大的紀元,因爲從這一年開始,全歐洲所有的民族都會享受到平等而公正的政治權利。

    從此以後,在歐羅巴聯邦帝國治下的所有國家,都不再有地位高低之分,都是共同致富的平等邦國。

    各個邦國以所在地的主體民族的意志運行,在歐羅巴聯邦帝國中央政府的領導下,由各邦國議會來爲本國國民謀求福利……”

    伴隨着歐羅巴聯邦帝國政體的改革,一個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中央集權邦國制度誕生了。

    單從字面意思來看,這似乎是一個比較矛盾的政體,實際上這個體制就是李維在安撫被統治的各民族前提下,繼續維持自己的獨裁權力所扯出來的幌子……

    畢竟,在歐洲這片土地上,無論是權貴還是民衆,對聯邦的統治模式都比較認可。

    隨着地盤的擴大,李維不得已將更多的行政名額分配到高級官員身上,而縮減中級官員的比例。

    理所當然的,這無疑削弱了李維政府對地方基層的控制力度。

    畢竟,地方政府的首腦被行政點化,不意味着整個地方政府都會爲李維鞠躬盡瘁,尤其是在這個民族思想已經出現的年代裏。

    思想這東西不是短時間內能消滅的,更不用說李維就是法蘭西大革命中走出來的獨裁者,李維本身就是大革命思想的標籤!

    李維總不能把自己這個標籤處理掉吧……

    李維不光不能自殺,還要承認部分法蘭西大革命的成果,因爲出身小貴族家庭的李維,統治整個帝國的法理就來自於法蘭西大革命!

    沒辦法,在血統論根深蒂固的歐羅巴,李維只能擡出革命思想來證明自己具備高貴的帝王血統。

    很多時候,封建和民族主義並不衝突,之所以李維上輩子那個世界上,很多人覺得封建制度和民族主義水火不容,是因爲李維上輩子的世界中,很多政權都是通過民族革命從封建君主手裏奪取的。

    水火不容的不是兩種制度,而是革命政權所需要的‘政治正確’。

    這就好比新朝成立後,必然會動用一切手段去抹黑前朝一個道理。

    封建制度不好麼?

    封建制度真要是被世界輿論貶得一無是處,爲何在21世紀的社會上,還有不少國民生活水平極高的國家,停留在封建制度中?

    誠然,人家或許是依靠販賣石油致富的,但賣石油的是國家政府和封建王權,而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按照很多國家的說法,封建王權應該剝削老百姓,爲何還會反過來給老百姓大量的社會福利。

    甚至高到了你不工作我養你的地步!

    顯而易見的,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高地,跟社會制度沒啥關係,重點還在於當權政府是以什麼態度對付老百姓。

    社會福利體系的寬厚優待,還是不斷髮掘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真正的紅利不是落實在老百姓身上,而是國家身上……

    人口紅利翻譯過來,其實就是廉價的勞動力帶來的經濟增長。

    顯而易見的,廉價勞動力就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麼比一個普通老百姓對廉價勞動力感到沾沾自喜更諷刺的事情了。

    因爲這說明,這個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就是他口裏的‘廉價產品’。

    來自於21世紀的李維對政治制度看的很透徹,意識形態在他眼裏只不過是用來控制民衆的方式不同罷了,並沒有什麼絕對意義。

    不管是什麼意識形態,說白了都是爲上層建築所服務,只不過資本主義服務的對象是財閥集團,那個啥主義服務的對象是國家政體罷了。

    然而,李維作爲一個沒有血統的封建帝王,他必須爲自己的正統身份的法理依據尋找充實的證據,從而瓦解歐羅巴大陸的舊貴族體系。

    但又不能讓民族主義思想氾濫,從而被敵對國家引導到共和制度上面。

    這就需要李維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卻無法從歷史上找到經驗的道路。

    除此之外,建立平等的邦國制度,對李維的帝國來說還有一個巨大好處——可以以公平公正的虎皮,去肢解那些大國!

    尤其是佔領的俄羅斯帝國歐洲部分!

    亞歷山大一世是完蛋了,失去了俄羅斯最富饒的歐洲部分,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杜馬貴族,是不可能從工業落後的中亞和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亞再次崛起,除非他們挺到第二次工業革命。

    但是,失去了亞歷山大一世,不代表俄國的歐洲部分就會衰敗。

    亞歷山大一世和杜馬貴族不可能把所有人帶走,更不可能將工廠和城市帶走,因爲李維不會允許!

    因此,肢解俄羅斯是必然的,而遵從各民族獨立意願的邦國政體,就爲這種肢解提供了完美的理由。

    不光是俄羅斯,李維統治下的所有國家都遭到了這種肢解!

    只有這麼做,纔會讓下一級的邦國沒有能力與中央政權對抗。

    在沒有無線電的時代,國家地盤越大統治難度越高,地方政府坐大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李維自然不願意讓自己的地盤上,出現太多的‘強國’。

    於是,北歐分別出現了挪威邦國,瑞典邦國,芬蘭邦國。

    東歐分別出現了聖彼得堡邦國,莫斯科邦國,愛沙尼亞邦國,拉脫維亞邦國,立陶宛邦國,白俄羅斯邦國,烏克蘭邦國,波蘭邦國。

    南歐分別出現了摩爾多瓦邦國,捷克邦國,斯洛伐克邦國,匈牙利邦國,羅馬尼亞邦國,保加利亞邦國,塞爾維亞邦國,君士坦丁堡邦國,馬其頓邦國,阿爾巴尼亞邦國,希臘邦國,黑山邦國,波斯尼亞邦國,黑塞哥維那邦國,克羅地亞邦國,斯洛文尼亞邦國。

    中歐分別出現了奧地利邦國,德意志邦國,丹麥邦國,瑞士邦國,意大利邦國,荷蘭邦國,比利時邦國。

    西歐分別出現了法蘭西邦國,西班牙邦國,葡萄牙邦國。

    本來李維還想扶植一個加泰羅尼亞邦國,不過後來經過調查,發現加泰羅尼亞民族已經差不多滅亡了,就沒有再去費事。

    人口不足的少數民族,對李維來說沒有任何安撫的必要,自然不需要給他們安排一個邦國。

    邦國的設定明面上是尊重各民族的獨立意願,實際上卻是按照‘歸順度’高低來劃分的。

    李維中央政府控制力較低和或征服時間較晚的北歐、東歐、南歐地區被拆分得十分徹底。

    尤其是民族複雜,還窮困潦倒,沒什麼拉攏價值,安排的行政點化官員數量較少的南歐地區,差不多已經被拆成了零碎,利用各民族的矛盾,讓他們永遠也無法擰成一股繩跟中央對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