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諸天傳劍道 >第二十九章 論家國,興衰過往
    年後,慕容博帶着三小回到山莊,專門找吳明談了談。

    把關於慕容家復國的事,把有關雁門關的謀劃,把對慕容復的期望,還有希望吳明——他師父的支持。

    吳明只是靜靜的聽着,直到他全部說完。這可能是慕容博這輩子說的最痛快的一次了。

    吳明先是喝了杯茶,靜靜的看着已是兩鬢斑白慕容博,輕輕嘆了口氣,問:“你是想推翻大宋?還是想復國?”

    慕容博愣了!這不是一樣嗎?不推翻大宋,怎麼恢復燕國?

    “師父,請明示!”

    “你很聰明,應該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吳明摸了摸脣上的短鬚說:“如今天下思定,兩國難以開啓大戰。這不是說兩國百姓想要安定,而是兩國的統治者需要安定。”

    吳明伸手從書桌上拿來一副堪輿圖,指着上面說:“大宋重文輕武,雖然會導致武功漸失,卻也爲國內的統治打下基礎。只要沒有大的外患,零星的動亂並不能動搖統治。”

    又往北一劃:“遼國,耶律洪基對內對外都有一套。對內寬鬆上層,對外威壓並施,轉移矛盾。只要他在,應該沒有什麼事能壓垮遼國。”

    一指西北:“西夏小國,卻是和宋國合作對抗遼國。然得隴望蜀,如遇急情,其國旦夕可破。”

    一指南方:“大理偏安一隅,道路難行,北方不統一,拿他就沒什麼好辦法。對大宋又一向恭順,又有白族支持,也不會有太大的風波。中原是誰的,它就是誰的。”

    向西一畫:“吐蕃,自唐朝鼎盛以來,不斷衰弱,如今已成宋朝藩屬國。民少,貧瘠,難成大事。”

    指了指遼國北部:“完顏部落,現在不斷壯大,威脅大遼。”

    一指蒙古:“草原上現在部落繁多,又互不統屬,互相征伐。一旦有明主統一,戰力不菲。然其排外嚴重,得勢後漢化會消亡,不漢化也會消亡。”

    用手一圈地圖:“中原之地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卻也是四戰之地。如無民心,則必如五代,戰亂四起。如起戰亂,四方之敵齊聚,必然生靈塗炭。”

    慕容博滿頭大汗,死死的盯着堪輿圖。耳邊響起吳明的聲音:“你慕容一族先祖雖是鮮卑人,既然意圖大寶,便要以天下萬民爲先。須知,民不可欺。”

    “師父,難道復國真的是夢嗎?”慕容博啞着聲音說。

    “若是你只想建一小國,好辦!只需尋一大島,引邊海之民留居。休養生息,壯大實力,百十年即可成國。若中原有變,自海上吊民伐罪,大事未必不成。”

    “海上?”慕容博有些猶疑,眼中的光亮卻顯示他已經心動:“師父,那這江湖中的佈置?”

    吳明笑道:“江湖事,江湖了。江湖終歸是民間,一羣草莽,如何能影響天下?與其糾結於邊角,不若直指核心。爭天下,靠的是糧草、兵馬,不是個人武勇。這樣吧!你在這留兩年,聽聽我給他們上的課,兩年後你再做決定。”

    “是,多謝師父。”慕容博欣喜道,他想先看看師父說的有沒有道理。

    兩年後,洛陽城一個茶館。

    “列位聽客,此爲一家之言,諸位姑妄聽之。”一位老者坐於茶館中的小臺上,一邊喝茶一邊說:“盡說商紂窮奢極惡,怎知帝辛末代人皇。”

    “這商王帝辛,自繼位起,勤於政事,征伐邊陲。十幾年間開疆擴土,又改革祭祀之禮。列位或可不知,上古祭祀,以人祭爲大。如今這三牲祭祖,便是商王首倡。可如此便動搖了祭祀的權威。”

    “其時天下奴隸盛行。那商王感民間疾苦,倡導廢奴以民。如此一來,得罪了國中貴族。加上祭祀也不願放棄權力。如此,一股暗流開始涌動。”

    “在商王向南開邊時,聯合周,趁商朝主力不在,國都空虛時發動叛亂。”

    “當時商王爲保新佔之地,只帶換防解散的奴隸軍團回援。”

    說到這,老先生喝了口茶,下面的看客裏有人問道:“老先生,不是說紂王酒池肉林,窮兇極惡嗎?怎麼在你嘴裏還成了好皇帝了?”

    “這位小哥兒,肉林或許有,那上古時候,肉食的主要來源爲打獵,獵的多了自然要曬乾儲存。這肉林正是此比。”老先生感嘆道:“這正是民力強大的表現,反被說成了奢侈。”

    茶館衆人議論紛紛,又有人說:“老先生,那紂王帶奴隸打仗,不是輸定了?”

    老先生感嘆道:“其實,如果沒有意外,商王是必勝的,他有這個底氣。”

    “那時候糧食產出少,大兵集結,耗費彌多。商王聚國都而守,耗也能耗死敵軍。但城內貴族不甘失敗,挑動姜皇后的兩位王子:殷郊殷洪叛亂,開了城門,這才導致大敗。”

    “但帝辛不願商民受難,帶着滿城的軍糧引火自盡,使敵軍沒有糧食,不能久駐,逼退了周朝大軍,爲商國留下了一點血脈。後來,商國遺民不願接受周朝統治,一部分在帝辛的叔叔箕子的帶領下,遠走遼東以北,留下一部在海邊建國稱箕子國,其餘渡海,去了昊天大陸,成了殷地安人。另一部分流浪於後來的諸侯國之間,也就是現在商人的前身。”

    譁,衆人皆驚訝萬分,沒想到還有如此奇葩的說法,卻也能自圓其說。

    “老先生,這些事情,您如何得知?”一個公子哥好奇問道。

    “老朽有幸,被一秦時傳下的隱門接去(劫去)做了西席講師,那門中有一藏書樓,經史子集,文武韜略,詩詞歌賦,拳腳兵器等書籍頗多。老夫還求了一篇強身健體的全真功法,現已入門,現在身體日漸強壯。”老先生扶須笑了笑:“當時見此《歷代帝王功過考》,本以爲是杜撰之物,以求招搖撞騙。誰知,與史書對照,居然言之有物,頓時驚爲天人。細讀之下,天下治世之法,盡在其中。於是,求得門主同意,抄錄了幾位被世人誤解的明君強主,有心人學以濟世,無意者權當逸聞。”

    “有如此地方,敢問老先生是在何地?”一個頭戴方巾的中年人問道。

    “即是隱門,又豈能人盡皆知?老朽在那裏兩年,只知是一座山谷,卻不知到底在何處!如今谷內孩童已然識字,其餘的教導應該是由門內長輩進行吧?!”老先生搖搖頭道:“可惜,諸多典籍尚未讀完那。”

    衆人皆是唏噓,一人問道:“老先生,今天您還講書嗎?”

    “今日已經一位帝王,過的兩日再講,各位有意,就兩日後再來吧!”老先生起身離開,步履確實穩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