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香江大亨傳奇 >第五三七章 談一談
    而現在,東南亞的許多華商把自己擺在極微妙且敏感的位置上:似走非走,進退兼利。

    儘管東南亞某些地區土著居民多不滿華人佔有太多的財富,但政府深知華資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儘可能做到兩全。

    言歸正傳,郭賀年家族,數十年來一直小心翼翼與國家和地方政府建立友好關係,並且大筆贊助慈善事業,以博取當地居民的好感。

    馬來西亞的排華事件時有發生,郭家安然無恙。

    馬來西亞華人工會是馬來西亞華人最大的政經社團。

    馬華公會在每屆馬來西亞內閣,要派出4人擔任部長級職務,地位顯赫。

    馬華公會還是一個商業集團,它所控制的綜合商社從事龐大的商業活動。

    缺乏安全感的馬來西亞華人,團結在馬華公會周圍。

    而不少馬來人社團,卻視馬華公會爲仇敵。

    馬華公會的經濟實力,靠馬來西亞華商支持,馬來西亞首富郭賀年與馬華公會主席陳羣串私交甚密。

    陳羣串是馬來西亞著名的華人政治家,三十歲競選擔任國會議員,四十多歲被華人推舉爲馬華公會主席。

    陳羣串爲消除種族歧視以及馬華居民間的對立而不懈努力,陳羣串是當地公認的華人領袖。

    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法制嚴明、肅貪嚴厲而著稱。

    據說,新加坡政府收到來自吉隆坡的舉報,證監機構進行調查,於1980年11月19日,宣佈“泛電”停牌。

    泛電集團股東多爲星馬華商,陳羣串是泛電主持人之一。

    新加坡及吉隆坡股市爲此停止交易3日。

    涉嫌“背信與欺詐”的陳羣串被新警方拘捕,法庭准以四千萬新元保釋外出候審。

    馬來西亞華商在第一時間就籌齊這筆鉅款,據說一半來自郭賀年,郭氏一貫不與記者交往,故又難以證實。

    1981年初,陳羣串被控十五項背信和欺詐的罪名成立,被新加坡法院判有期徒刑2年。

    陳羣串是因“經濟犯罪”而罪有應得?還是馬來西亞排華情緒的犧牲品?持這兩種觀點的人,誰都不知幕後發生了什麼事,故沒有公認的結論。

    陳羣川事件,在馬來西亞引起連鎖反應。

    馬華公會中的“持不同政見”的華人中堅分子,或被捕,或退出馬華公會的關連公司董事會。

    馬華公會領導層,換上一批年邁而不問政治的華人,該組織的華裔凝聚力大大削弱。

    1982年中,馬來西亞全國大選,國家陣線組織獲勝。大選後,馬華公會派出四位成員進入內閣的慣例打破,減至三人,馬華公會的政治地位動搖了。

    陳羣川事件,更導致馬華公會陷入財政危機。1982年6月,馬華公會的商業旗艦綜合商社宣佈財政年度虧損一點九二億馬幣,稍後,馬華公會的一家關連公司破產清盤。

    1982年8月8日,馬來西亞財政部長宣佈,將二十三家持牌存款的準銀行機構的存款凍結。

    馬來西亞政府命令這些機構的七十二名董事要向中央銀行呈報私人財富,其中一部分董事要將旅行證件交予移民局,暫時禁止出境。

    年底,馬來西亞政府宣佈Serbaguna等準銀行機構清盤。

    Serbaguna是綜合商社Multipurpose的控股公司(兩公司互控),持有綜合商社41%股權。

    政府清盤官要將Serbaguna所持的綜合商社股權出售。

    出售權不在Serbaguna手中,而由清盤官決定。

    這樣,馬華公會的商業旗艦綜合商社,就極有可能落到馬來人手中。

    喪失直接經濟支持的馬華公會,猶如大雁折翼。

    1982年12月13日,綜合商社六名董事全部被迫辭職。

    在這種情況下,與政府關係良好的郭賀年等四名著名華商,宣佈接管綜合商社。

    郭氏爲綜合商社主席,從而保住了在Serbaguna集團的41%股權未落到馬來人手中。

    郭賀年一貫深居簡出,不問政治,他的出山,使許多人感到意外。

    同時,又使人看到他骨子裏的“炎黃情緒”。有人認爲,郭氏不會在處於政治敏感區的(綜合)商社呆太久。

    果然,等整個事件平息下來,郭氏以年邁爲由卸去主席職位。

    有傳媒認爲,陳羣川事件是馬來西亞排華情緒的產物。

    華人只能做安分守己的富商,休想在政治上擡頭,陳羣川事件使馬來西亞華人政治勢力削弱殆盡。

    這是文明社會最符法律程序,而又最有效的抑制華裔手段,比極端分子縱火燒華裔商店、砸破華裔汽車玻璃更厲害得多。

    陳羣川事件的處理,爲其他有排華情緒的國家與地區,提供了樣板。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生活在存在排華情緒國家的華人,儘管富可敵國,也不會有太多的安全感。

    因此,他們爲減經濟風險與政治風險,必然會將資產分散。

    不過,他們不致於大淡出,他們熟悉並適應這裏的商業環境,和當地大部分居民和睦相處,政府爲維護國家的繁榮及發展,也會在法律上保障華裔的經濟權益。

    受陳羣川事件影響的,不僅是與馬華公會有直接關連的馬來西亞華商,對東南亞的華商都產生深遠影響。從此,郭賀年家族加快了走資,也導致了郭賀年重心向新加坡和香江轉移。

    新加坡不必說,領導人是一個華裔,而香江儘管此時在英國人手中,但是距離大陸太近了,所以有一定的保障。

    其實在郭賀年移居香江的時候,李志文和他還發生了一些趣事,當然並不能算是直接接觸,只是間接罷了。

    郭氏自1978年定居香港,四年間,從未有過哪位香港記者採訪到郭賀年。

    郭氏是住馬來西亞,還是香港,他留港期間,是下塌自己的酒店,還是山頂等豪華小區的某幢花園私邪?衆說紛壇,莫衷一是。

    香港有不少伸祕豪宅,鐵柵門前除了門牌號,無任何標記,主人進出,均坐在拉有布簾的豪華轎車裏。

    主人非富即貴,要麼是如雷貫耳的著名人物,要麼是名不見經傳卻極有財勢者,郭賀年名聲赫赫,卻從不現真顏。

    有一次陳羣串開庭的機會,一位麒麟報社的記者坐在郭賀年身旁,兩人還閒聊一陣,記者問郭氏:“請問您是幹哪一行的?”

    谷鑺</span>郭賀年答道:“賣米的。”於是,此記者與郭賀年談了一些米市行情的話。休庭時,郭氏客氣地打聲招呼,便走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