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祀 >9、外朝臣統一戰線、皇太后催命之符
    “如此甚好!接下來予便說第二事!”楊廷和點了點頭,隨後環顧九人,提高音量:“此事,事關大宗是否斷絕,諸公盡食皇明俸祿,受大行皇帝與泰陵厚恩,如不思報,與禽獸何異?”

    “以死爲大宗繼往報之!”

    九人此時自是全部同心協力,這也是衆人能夠暫時結成黨羽的最基本的原因,當然其中還有個別成分不純之人。

    不過在場多數是正德時朝臣,又豈能坐看明孝宗絕嗣?

    誠然朱厚照爲人荒唐、任性,但是多數時候對待朝臣非常尊敬。

    一般情況只要不是強逼朱厚照,多數時候其並不會對文臣過多苛責,充其量不過是罰俸、貶謫、罷黜。

    不像朱佑樘,只信任劉健等潛邸寥寥幾位舊人,對於朝臣,則是經常釣魚執法。

    有時候文官僅僅只是直言上諫,就讓錦衣衛將其逮捕,送入詔獄,交錢才能贖人。

    相對於明孝宗對待宗藩、勳貴、外戚的寬讓放縱。

    明武宗則是極爲苛刻,動輒下令捉拿不法,付有司嚴刑處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要不是太過任性,國事絕對不會到正德年間,烽煙四起的地步,當然他爹朱佑樘功勞自然也少不了。

    最爲關心之事,其實還有三點。

    一是擔心這個人能否做個好天子,會不會像朱厚照一樣任性,敗壞國事。

    二是因爲,朱厚熜驟然而來,會不會搞大清洗,大翻案,誰不同意皇帝的意見,誰就下臺,最後搞得官不聊生。

    三是,因爲朱厚熜和滿朝文武不熟,那就意味着朱厚熜可能不信任朝臣,與朝臣離心離德,到時候在座的各位,地位能不能保得住,都是問題。

    當然此事不過次要之事。

    主要在於,朝臣怕朱厚熜,萬一事事與朝臣擡槓,要麼就將題奏留中不發,荒怠政務,這對於本是一艏破船的大明,不可謂不是致命打擊。

    “那好,新君登基之後,我等須請凡正德年間冒濫軍功將校,攀附上位、中官監織造、濫徵賦稅等諸多弊政,盡數革除以及除十惡、故意殺人、反逆緣坐、監守自盜、搶掠人口、受財枉法等死罪外,量刑赦免!”

    這些是楊廷和等朝廷命官彰顯朝廷恩典,表示新君新氣象,由他們這一屆領導班子,輔佐聖君施恩天下。

    同樣也是爲了搶班奪權,給世人留一個好印象,向世人昭示,正是因爲有我輩匡君輔國,方能有今日恩典。

    “善!”

    衆人點頭表示同意。

    新君登基大赦天下,乃是歷來的規矩,根本無須多加喙言。

    且大赦也與衆人有利,蓋朝臣子嗣當中,不乏有人在家鄉做出不法之事,然後被告發至朝堂,隨後定罪。

    “三則是起復因劉逆作亂,罷黜良臣輔弼、因大行皇帝北狩、南巡上諫而罷同僚,與追封因先帝年間上諫而杖斃之士!”

    楊廷和這次主要講了兩件事,起復被罷黜的官員,追封因上諫被朱厚照杖斃的官員。

    這次百官可就沉默良久了,追封還好說,充其量費點錢,給個官位、諡號等,再頂多就是蔭一子入國子監,錦衣衛等地方。

    可難就難在起復官員,須知大明官帽子就那麼多,可謂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想要將這些人全部起復,那又如何安置?

    這個難題可謂太大了,總不見得讓百官,給他人讓位不成?

    那衆人何須努力爲朱佑樘、朱厚照爭一個名?不如現在辭官歸野,早享安樂豈不美哉?

    “楊閣老,一下起復如此多人,會不會有些不妥?”作爲大明官帽子管理人,王瓊首先便提出質疑。

    照楊廷和之言起復一堆老資歷官員,這點王瓊不想做,也難做!

    “王部堂所慮及是,閣老當細思!”

    梁儲在王瓊話畢跟着附和。

    照如此做法,豈非瞬間朝堂官員多如螻蟻?大量冗官,必然給國家帶來極大負擔,然此刻國庫耗子進去都得餓死地步,如何能夠承受得起?

    “王部堂此言老成謀國,楊閣老當三思而行!”

    戶部尚書楊潭見有人打先頭陣,於是尾隨衝鋒。

    雖然其爲楊廷和黨羽,但作爲國家錢袋子,必須慎重行事,不然彼時無俸祿可發之時,百官可不會念及今日之事。

    “無妨,吏部照例自行擬定人選便是,內閣自會票擬呈之後遞上去。”

    這更是將王瓊難倒了。

    正德總共十六年時間裏面,被罷黜的官員,簡直可謂恆河流沙,海了去。

    而且比梁儲、楊廷和兩人資歷老的,也不是沒有。

    這又不是擬定四品以下官員,可以反手就安排,別人還沒話說。

    然這些被貶、被罷的官員,最次估計都是京官,甚至一部部堂,內閣大學士等身份的也是一堆。

    但是大批黨羽又在向他招手,使其又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

    這就像看到一瓶摻了毒藥的蜂蜜,既怕被毒死,又想喫點甜頭,一下陷入兩難局面。

    最終咬了咬牙,打定主意便回答道:“此事本部堂會酌情處理!”

    最終他還是沒有忍住,想喫口甜頭。

    至於沒有被選上的,那就只能心裏默唸一句,對不起。

    反正人家在野,他在朝,也奈何不得,充其量便是罵上幾句而已!

    至於被罵,其心中根本無懼,在大明官場上如果沒有被彈劾、被罵,絕對不可能叫做官員。

    楊廷和左右看了一下九人問道:“如此甚好,諸位還有何補充?”

    “楊閣老安排妥當,我等並沒有想要補充!”

    都到了此時,衆人自然沒有必要,喫多了再去添上一槓。

    “那好,諸位就此散去,準備入宮請旨!”楊廷和看了一下衆人,見無人補充,話題也就就此終結。

    楊廷和這些事情都不是無用之功,首先清除正德年間敝政,這是必須所做之事。

    當年正德搞得怨聲載道,流民造反幾乎是年年都有,又因爲“正德八虎”、“正德百子”等人關係,朱厚照搞了一堆冗將、冗爵,國家經濟根本承受不住,如此濫封、濫賞。

    如若將這批人清理,則可以爲國家財政每年節約無數錢財,用在別處之上,譬如賑災、濟民、興武等等。

    且還可以向天下表示新朝新氣象,在楊廷和秉政之下,天下一定會大治。

    至於起復、追封正德年間,因爲上諫貶黜、杖斃官員。

    一個是向王瓊示好,不然不會在今天,將這個任務交給他。

    二是,那些貶黜的人當中,有很多和他楊廷和親善官員,請回來之後,他的勢力一定會增強。

    而且王瓊也不可能如此不識好歹,楊廷和將如此好的個機會送至其手,其會對自己的黨羽不提名起復。

    這是一場不動聲色的政治交易,王瓊、楊廷和心中都有數,其餘人亦心如明鏡。

    “大人,大王遣中貴人來問候您!”就在衆人即將散場,楊慎走到房間內,跟楊廷和說道。

    “快請!”

    楊廷和慌做起身,而中官卻已經到達楊廷和府上,見楊廷和起身,中官急忙上前說道:“元輔先生無須起身,吾此來乃是大王賜汝一物!”

    “大王言:‘元輔先生,公忠體國,勞心國事,孤無以爲報,乃手書四字,贈予先生,餘當勉勵’!”

    中官說完話之後,從懷中掏出一張白紙,以瘦金體上書四個大字,“元揆柱石”。

    楊廷和接過賜字之後,感激涕零,伏地而泣:“臣萬謝隆恩!”

    “事情辦完,吾也要回宮,元輔且靜養!”說罷中官轉身瀟灑離去。

    “恭喜元輔!”

    衆人心起波瀾,但又不得不恭喜楊廷和。

    畢竟其得未來皇帝肯定,而你卻在此刻不做任何表示,豈非主動與之結仇?

    在場之人,無一不是宦海沉浮,經歷無數鄭治鬥爭的精英,對於這種面子上的事情,已經是信手拈來,且施展起來,好似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同……”

    “大人,慈壽太后命中貴人前來!”

    衆人心中一陣狐疑,嗣皇帝所譴內官甫走,皇太后便譴內官已至,到底所謂何事邪?

    既然想不通,索性便不再費心瞎想,反正一見便知,是故楊廷和當即下令:“快請!”

    不多久,內侍走了進來,板着臉對着楊廷和說道:“太后有諭!”

    “謹奉懿旨!”

    “慈聖皇太后口諭:‘天位不可久虛,嗣君已至行殿,內外文武百官,可即日上箋勸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