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祀 >18、楊閣老救國之急、嘉靖帝終有感慨
    故而當楊廷和此言一出,首先王瓊則甚是期待。

    蓋因楊廷和一退,內閣必然空出一個位置,只要他與朱厚熜打好關係,則未必不可坐在文淵閣內喝茶秉政。

    要知道大明雖立國一百五十餘年,然內閣制度從建立到成熟,再到現在時間並不長,時間僅僅百餘年而已。

    乃至於內閣在朝班之時,位吏部尚書之上,還是弘治六年二月,朱佑樘設內宴,時丘濬以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居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恕之上。

    至於其他閣臣想要位居吏部之上,還要等到嘉靖年間以後,彼時朝位班次,哪怕是由侍郎、詹事入閣者,班皆列六部上。

    故而到現在爲止,入閣並沒有什麼硬性規定,至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不能入閣的說法,此時尚未誕生,哪怕嘉靖以後,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入閣的也不是沒有。

    現內閣制度處於成長期,作爲吏部尚書的王瓊,是有資格摸一摸文淵閣裏面的茶杯。

    哪怕進了文淵閣,權利縮小,而且給六部擦屁股的事多,甚至還容易招引炮火,但王瓊還是想要摸一摸。

    因爲那個位子離皇帝近!

    天下官員,除了天子親衛、內官、起居官,就只有內閣大學士跟皇帝最近。

    因爲別的官員,一般都是和內閣大學士一同參與。

    如日講官,便是如此!

    明朝乃是古代皇權最強時代之一,惟有清朝,可與之相較高低,其他朝代,皆難以望其項背。

    或有一二皇帝皇權暴漲,可與明朝相比,但縱觀一朝,惟有難兄難弟清朝可相提並論!

    皇權的強勢,則意味着百官皆須仰仗天子鼻息而行事。

    故而當年王瓊不惜與江彬常有往來,可在百官無法見到皇帝之時,常伴天子左右,所有本部題奏,皆不經通政司、內閣直接由正德所答覆,以至於楊廷和都徒呼“奈何”。

    非是如此,“大明三重臣”,有無數蒙古韃靼頭顱爲功的他,何以在嘉靖初年被言官不停彈劾,送至都察院監獄。

    因在獄中攻訐楊廷和,被嘉靖皇帝付送廷議,論罪戌莊浪,後因其乞老改戌綏德邪?

    直到張璁、桂萼、霍韜相繼掌權之時,因爲王瓊與楊廷和有仇,故而屢有推薦。

    嘉靖雖然未從,然到嘉靖六年邊有戰事,桂萼又一次等人堅決請求任用,雖然還是沒有成功,但嘉靖卻憐其年邁多病,遂放還歸民。

    不久之後桂萼又以王瓊,嘉靖初年攻訐楊廷和,故而廷臣羣起而排之,嘉靖乃命其官復尚書等候任用。

    最終哪怕王瓊,集兵討伐若籠、板爾各部,焚其巢穴,斬首三百六十級,撫降七十餘族,錄功加太子太保,最終還是免不了爲南京御史馬敭等十人罵作“正德遺奸”。

    其中就與他越過有司,以倖臣身份直接承旨不無關係!

    先不談王瓊是奸臣與否,反正明朝各種史料評價相悖,無法確定真是奸臣,亦或不是。

    但王瓊的做法,無疑是敗壞朝綱!

    如果六部都像王瓊這個做法,那何須朝廷運轉?

    直接廢棄通政司、內閣、六科,所有官員皆走倖臣門路,在豹房陪皇帝玩耍,有事請示皇帝便是。

    於此而言王瓊被劾,無話可說!

    功歸功,過歸過。

    步入官場者,無任何無辜之人!

    然這一切王瓊不知,羣臣亦不知,朱厚熜同樣不知,乃至天下人皆不知!

    眼下王瓊需要做的決議,是落井下石,在新君面前刷一波印象積分,還是挽救楊廷和,從而穩固朝局。

    楊廷和去位,他的確有資格觸摸近在咫尺,卻一直又不能得到的位置。

    得到這個位置,就足可以謂之“天子心腹”,參贊機要,中興大明,使名聲標榜於青史之中。

    但楊廷和去位的後果,他不能不考慮。

    他雖非何等耿介之臣,也非什麼心中只有國家之士,且還素於楊廷和政見不和,更做不出來以德報怨之事。

    但作爲一個宦海沉浮數十餘年的老官僚,就不由不讓他深思熟慮一件事!

    楊廷和能否真正去位?

    皇帝是否也真的決心,讓楊廷和就這麼匆匆離去?

    百官是否願意,看到爲大行皇帝弊政,披肝瀝膽,宵衣旰食的大明元揆柱石先生,就如此匆匆下臺?

    誠如此前百官彈劾楊廷和,那是因爲乍聽封賞,羣情激憤,故而未有多思。

    眼下已然過去一會兒,大家心中早已冷靜下來,故而纔有科道清流,未曾痛打落水狗之舉。

    眼下固然大位初定,然並非事情就這麼停止,北方韃靼依舊曆年來犯,東方倭寇也是猖獗至極,南方土司躍躍欲試,宇內賊寇按下葫蘆浮起瓢。

    至於財政,雖然經楊廷和妙手回春,勉強足夠支出,然國家巨大,每年所耗實乃天文。

    面對文恬武嬉,衛所糜爛,勳貴猖狂,宗室難養的局面,除卻楊廷和,還有何人能夠支撐大明這座將傾大廈?

    王瓊有計算之能,且善於查對,而且對於軍事,也是頗有心得,自認爲當世能臣,楊廷和能做之事,他未必不能做。

    然將一個烈火烹油,即將炸開的油鍋,在沒有絲毫準備等情況之下,突然落入他手。

    想要按住這個油鍋,王瓊感覺自己,顯還是有些力有未逮!

    楊廷和之能,乃當世公認。

    無謂有多少彈劾題奏,但楊廷和在位期間,舉薦陸完、俞諫、徵調邊軍剿滅劉寵、劉宸這場大規模,席捲海內,縱橫南北三年有餘的叛亂,是無法磨滅的。

    在正德八年,劉寵、劉宸被剿滅之後,正德爛賞功臣,將國庫消耗一空,也是楊廷和力挽狂瀾,數年時間給大明積攢一點家底。

    不然等到朱宸濠叛亂之時,恐怕又是一次無錢剿逆,再請邊軍之事就要發生了。

    至於今年,與張太后一同設計,擒江彬安定朝局,迎立新君的功勞,更是不可磨滅!

    如果換做別人,未必能夠做到今日這般,除去遺詔事故之外,盡善盡美!

    由此!

    袁宗皋所言“救時宰相”絕非只是虛言奉承之語,實乃由衷之言耳。

    若無楊廷和,明朝在正德八年之時,即使不亡,也只剩下殘垣斷壁,苟且偷生罷了!

    當然,也可以說劉寵、劉宸不行,但凡其以屠殺百姓爲手段,十個楊廷和也是無力迴天!

    但不能因此忽略楊廷和之功!

    且歷史上,哪怕“大禮議”與皇帝發生激烈爭鬥之時,楊廷和依然能夠恪盡職守,爲國家斂財,自其去位死後,嘉靖詢問內閣大學士李時太倉積蓄幾何,李時答覆:“可支數年!”

    嘉靖故有感慨:“此楊廷和功,不可沒也!”

    若非楊廷和真有大功,以兩人之間矛盾,沒有鞭屍已然萬幸,何至於死後由此感嘆?

    可見其有異才,謂之救時宰相,毫無半點誇張之處也!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