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祀 >64、興國州官府格局、門子官地位顯赫
    ???

    與此同時,已經聽完妻子告知的周包荒,換了整理了身上襴衫,拿着一張名帖,便奔向州衙而去。

    名帖即爲古代出門拜訪必須之物,比照天朝名片,則更爲必需品。其最低可追溯至宗周,因初爲木櫝、竹片所制,故有名“名刺”、“名謁”、“名柬”等等。

    曾有成語“遍談百刺”便是形容此物盛壯,哪怕到了明清時代,此物依舊盛行。

    一般上面皆會寫着,個人名諱,以及籍貫,落尾則寫“拜上”、“再拜”等諸如此類之言。

    州衙位於城廓正中,坐北朝南,前署正對橫街,橫街一路直通大南門,面前有十字通衢大道。

    縣衙一如古制,以州城中軸線而建,前署大門面對橫街,坐南朝北,橫街直通州衙大門與大南門。

    州衙前署則砌以,青磚石板雕刻祥雲瑞獸的“壁照”。

    壁照爲古之建築特有,傳聞壁照乃古人爲衝煞而設,古時稱“罘罳”。

    照壁東西建有兩座亭式建築,這便是太祖高皇帝,所倡立的兩個小亭,謂“旌善亭”與“申明亭”。

    “申明亭”乃明教化,懲莠顯惡之用。

    故申明亭懸掛木製牌匾,稱“板榜”,由衙門定期公佈本地壞人、壞事以及如何懲處的決定。

    周有柵欄阻隔,使觀者可望而不可入,以防歹人擦去自己榜上醜名。

    上黑榜之人,須接受相鄰百姓,以及裏、甲等管制、教育與監督。

    若改惡從善,三年無再犯,方可由鄉里申報、衙門驗實,在其名下注“改行”;六年無犯,始除其名。

    如三年內無再犯,且有善事可稱者,則可將功贖罪,除去惡名。

    至於旌善亭,則與申明亭之作用,卻恰恰相反,旌善亭內懸掛紅榜,專門用來表頌本地如孝悌、救急難、助婚喪、解紛息訟、化盜爲良、賑饑施藥、修橋鋪路、施棺木葬無主之骸、拾遺金而不取等好人好事。

    以期教育百姓趨善避惡之用。

    周包荒緩步步入州衙,府衙差役當即上前攔下:“周茂才來衙門作甚?”

    周啓東拱手行禮:“煩勞上下通稟大老爺,學生有事需謁見州牧!”隨後遞上名帖。

    衙役接過名帖,也沒有多說話,而是將周包荒前進大門內檐避陽,免得因爲毒日中暑。

    隨後趨步飛躍告別周啓東,飛步從州衙大門而入。

    州衙大門,其左右沿門側呈斜線分列兩道30度角的牆體,形成一個“八”字,故而百姓俗稱八字牆。

    俗語云:“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進入八字衙門,門內建有一座高聳鼓樓,又稱譙樓、更樓,樓上設有更鼓,專以報時之用。

    步行越過鼓樓,迎面聳立着衙署第二重門——儀門。

    儀門青牆灰瓦,烏梁朱門,上有獅首門環和黃銅大釘,顯得非常威嚴莊重。

    儀門有三門左中右,中門平時都是緊閉,只有在宣讀詔旨、掌印官上任、恭迎上賓、或者有重大慶典活動時,纔可以大開儀門,以示隆重。

    左右兩邊儀門,乃是按照文武區分出入署衙。

    儀門兩側有東西角門,東爲上首,稱“人門”或“喜門”,專供官員等平常出入。

    西角門則稱“鬼門”或“絕門”,通常關閉不開,惟有在提審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方纔打開。

    在往裏走便是飛檐翹角、高聳威嚴的三楹大堂,亦稱公堂或正堂。

    大堂門前有甘棠樹數株,門樓有親民堂匾,凡掌印官升堂,聽訟、審訊、斷案等俱在此地,故漢代稱一地掌印官爲“明廷”、“明堂”云云。

    大堂與儀門之間甬道上,建有“戒石亭”,乃太祖高皇帝鼎定天下之後,方命人各地皆建。

    戒石亭比普通牌坊略低,橫樑南向鐫“奉公守法”匾額,北向有一坊柱,柱則鐫有宋太宗趙光義,在太平天國八年,借用五代後蜀末代皇帝孟昶廣政四年所發佈的《頒令箴》中:“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

    此爲宋太宗吸取後蜀亡國教訓,告誡地方官員不可貪污腐敗、虐政害民的誡語。

    凡坐在大堂上審問案件掌印官,只需稍一擡眼,就可以看到十六字,可謂洪武皇帝良苦用心。

    當然按照明代大多官員,平生所作所爲而言,則更符合據清人《堅瓠集》裏面諷刺官員一般:“爾俸爾祿,難厭難足;民膏民脂,轉喫轉肥。下民易虐,才捉便看;上天難欺,且待臨時。”

    大堂與儀門之間的東西兩廡,相向建有各爲七間的廂房兩座,東爲吏、戶、禮,西爲兵、刑、工,六間吏房,此爲州衙六房書吏辦公,另外各有承發房、架閣房一間,與六房齊列,建與六房上間,離大堂最近。

    州衙捕快辦公之地,與東邊四間司吏辦公舍僅隔一牆,同位做南朝北向,面對十字街。

    緊靠大堂僅一牆之隔的西邊便是糧倉,裏面貯藏本地每歲兩次徵收糧稅囤積處。

    而大堂東邊緊挨着的是本地考場,凡學子科考俱在此地,四周有牆阻隔,以防有人科舉舞弊。

    一旦開科,學子由衙門內吏房旁邊小門而入,事後封閉龍門,不允許任何出入,直到科舉結束方再開。

    大堂與二堂之間,有宅門相隔。

    宅門前東西兩廂,對立相向建有“班房”,是州衙看門的門子,日夜輪流值班和住宿之所,這可不是如衙役這般看門,而是與衙役有天壤之別的門子。

    蓋宅門是通入內宅的咽喉之地,門子地位低賤,卻是一地掌印官親信所在,負有傳達和保衛之責,如天朝官場上的生活祕書相似。

    若想見知縣求情、辦事,須得求助門子通稟。

    否則,便在此處就要被擋回,也就是俗稱的喫“閉門羹”。

    雖同是爲官府效力,一個是因爲徭役,所以纔在官府當差,一個是爲掌印官奴僕,從表面而言,差役更加有身份,但見到門子之時,依然不敢有絲毫懈怠,反而還需給予足夠禮遇:“勞煩通稟大老爺,就說興國周茂才求謁大人!”然後遞上週包荒名帖。

    有道是宰相門前七品官。

    《萬曆野獲編·五七九傳》中記錄萬曆時期首輔王錫爵家奴王佐,首輔張居正家奴遊守禮,首輔申時行家奴宋徐賓一般,俱爲主人家外之門面。

    作爲一方首腦,百里侯的知州,在地方之上,根本不虛所謂的內閣大學士,甚至威嚴尤出其右,故而門子水漲船高,身份自然也不等閒視之。

    門子聽了通報,看了名帖,也未敢懈怠,須知周包荒之父乃周啓東,乃是致仕知縣,絕非尋常之輩。

    且周家與興國有恩,故而非常謹慎處理,回答差役一句:“在此稍待,我去去前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