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逐道在諸天 >第五章 三清觀
    若是洪荒這樣的世界,沒準李牧還要考慮一下,但是大荒世界那樣的中千世界,那就不用想了。

    在內心深處,李牧總有一個感覺:這方洪荒世界之中的境界有問題。

    尤其是大羅之境,實在是太過不正常。按照他的推測大羅者乃一切空間永恆逍遙者,金意爲不朽,即一切時空永恆逍遙的不朽不滅的仙人。

    可是看看剛剛過去的巫妖大戰就知道,大羅之境的妖神、大巫,完全是下餃子一般的死去,何來一絲的不朽?

    不光大羅金仙無法不朽,就連上面的準聖,也是一打一打的死。感情強者就像不值錢一般,批量式的被埋葬。

    推測歸推測,反正這些都不是他現在能夠涉獵到的。從現有的資料分析,也就洪荒六聖有一絲大羅的特性。

    聖人究竟是不是大羅,尚且是一個未知數。終歸還是修爲太低,對這方世界瞭解的太少。

    搞不好這方世界就是某個強者的惡作劇,在暗地裏策劃搗鼓出來的。反正按照大羅不朽的推測,開天闢地的盤古大概率還活着。

    然而,洪荒之中卻看不到一絲盤古的影子。甭管十二祖巫,還是盤古三清,都不能算真正的盤古。

    既然精血和元神都能夠化形,那麼最重要的真靈,沒道理會消散。

    盤古又不是鐵憨憨,犯不着爲了開闢世界賠上性命。即便是證道失敗,那樣的強者也會提前準備保命手段。

    這些問題,李牧能夠想到,洪荒世界之中的強者同樣能夠想到。或許盤古三清變成玄門三清,就有這方面的因素。

    洪荒水深沒有關係,潛水之中養不出蛟龍。作爲一代苟帝,李牧是一點兒也不慌。

    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首陽山的鐘聲再次響起,同一衆人族修士一樣,李牧迅速出現在了場上。

    不同於之前的邊緣人,現在他在人族修士之中也是赫赫有名。即便是什麼也沒做,那也成爲了中心人物。

    世界就是這麼的現實,哪怕是在人心純樸的時代,崇拜強者也是一種本能。

    太上聖人入場,衆人瞬間安靜下來。即便是招呼打到一半,也要停下來以示尊重。

    “今日招爾等過來,乃是因爲人族大興之勢已經確定。接下來當有三皇五帝治世,爾等在吾坐下聽道日久,現在是時候迴歸爲人族大興貢獻一份力量。

    我等緣分已盡,聽完這次講道,爾等就回歸人族吧!”

    說完也不管衆人是否接受,太上聖人自顧講起大道來。誰都知道太上聖人講道最是魔幻,從來都是想講啥就講啥。

    上到聖人大道,下到修行練氣的基礎之道,這位都不介意穿插在一起。一不留神就會錯過很多東西。

    最後一次聽道機緣,誰也不願意放棄,心中再多的想法也只能暫時壓下。李牧也沒有例外,正在拼命的領悟。

    不得不承認聖人坐下就是好,聖人講道就如同是一個掛,比自己獨自摸索快了不只十倍。

    如果說進入崑崙之時,李牧的法則領悟是一滴水,現在起碼是一方池塘。

    同洪荒世界浩瀚的法則海洋相比,固然是不值得一提,但這個進步卻是非常的驚人。

    看着前方摸到大羅門檻的玄都,李牧是一點兒也不羨慕。真要是打了起來,誰勝誰負尚且是一個未知數。

    封神大戰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衆闡教金仙時常被截教外門弟子搞得灰頭土臉,就是一味追逐境界的後遺症。

    當然,戰鬥力不足還只是小問題,關鍵在於超脫之時,沒有足夠的力量可跨不過去。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聖人弟子的一個福利,前期修煉有聖人庇護,戰鬥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後期進行彌補。

    理論上來說,境界越高領悟法則就越容易。這種修行模式有沒有問題,李牧也說不清楚。

    反正洪荒六聖最初都是休習法則的,一直都是同輩之中的至強者,拜鴻鈞爲師之後纔有了現在的玄門修煉模式。

    對比上古時代的仙神,聖人弟子更像是水貨。不過這種修行模式,貌似符合天道的利益。

    修行者前期心性不足,難以駕馭住力量,很容易出現問題、滋生量劫。

    不如前期不休法則,只專研提升境界,待境界提高到一定地步,擁有駕馭力量的能耐之後,再去修習法則。

    作爲天道任命的管理員,聖人這麼教授弟子完全沒有毛病。搞不好這纔是衆聖立教,教化衆生的本質。

    那麼後面截教遭劫也就不奇怪了。本來門人弟子就良莠不濟、沾染大量的因果業力,拖累了大教氣運,又恰好站到天道大勢對立面,想不涼涼都難。

    知道的越多就越膽小,李牧變得越發謹慎了起來。他已經決定如非必要,往後只展露和同境界聖人弟子相當的實力。

    越境界戰鬥啥的,那必須是能不來就不來,省得被有心人給惦記上。

    ……

    “百年之期已過,緣分已盡,爾等自去吧!”

    太上聖人的話,將衆人從悟道之中拉了回來。待大家反應過來,哪裏還有太上聖人的影子。

    不光聖人走了,就連那位玄都大法師見勢頭不對,爲了躲避交際的麻煩,也緊跟着閃人。

    明白聖意已決,衆人不約而同的衝太上聖人講道方向一拜,感激萬分的說道:“多謝聖人傳道!”

    人心淳樸,甭管太上聖人是爲什麼傳道,衆人都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包括李牧也不例外。

    幾次聽道的收穫,最少替他節省了數百元會的時間,堪稱是悟道保送直通車。

    拿了這麼大的好處,要是還不知道感恩,那和端起碗喫飯,放下碗罵娘有什麼區別?

    聖人高高在上,不需要他們這些小修士報答,他們能夠做的也就是傳道了,

    想了想之後,李牧決定往後自己立下的道觀,就叫“三清觀”。

    類似想法的估計不只他一個,估摸着後世三清觀遍地,也是這個時代傳道帶來的影響。

    要不然光靠幾個聖人弟子努力,截闡兩教可能還有點兒知名度,人教靠玄都去傳道,怕是要直接消失在洪荒之中。

    相互之間交流一番,就各自踏上了歸家路。洪荒大地廣闊無比,即便是仙人也難以橫渡,此去今年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永別。

    傷感是在所難免的,包括李牧也沒能例外。儘管大都數時間都在閉關,幾百年都難得一見,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交情。

    幸好,李牧奉行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成千上萬,但是卻全部停留在淺嘗截止的地步。

    要不然這種離別時刻,還真不一定能夠立即適應過來。

    “浮雲道友、水雲道友、寒山道友、青松道友……我等就在此分別吧,待立下道場之日我等再相聚。”

    回到西南之地,李牧直接向幾位同道提出了告別。

    不是他不想拉人報團取暖,實在是自己的祕密太多,不適合和熟人接觸太多。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因爲實力。龍不與蛇居,即便是朋友,隨着實力的差距不斷拉大,大家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

    李牧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維繫這種關係,保持一定距離不讓友誼變質,對大家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