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晚唐浮生 >第四十七章 面談與班師
    光啓元年六月初二,邵樹德率軍返回了靈州。

    經略軍、義從軍直接從定遠軍那邊渡河,返回夏州。靈州無事,身邊用不着這麼多兵馬了,減輕一點後勤壓力也好。

    路上會順道去下庫結沙一帶,那邊的一些部落與河西党項破醜部關係密切,上次還被嵬才蘇都告過黑狀,這次好好料理一下,收取點財貨。

    李劭幾天前抵達了靈州,還帶來了最新消息:今年前五個月,沙陀軍再接再厲,從昭義河北三州賣了千餘戶百姓給馬行,另外繼續有軍士和百姓家屬遷入綏州,亦超過千戶。

    這兩千多戶人,銀州刺史宋樂直接拿走了一半,繼續充實當地戶口。理由言之鑿鑿,即大帥一旦對北方用兵,銀州勢必要承擔相當部分的錢糧開支,必須有更多的人口和田地。

    隨着不斷有軍士家屬在綏州拋售田地、房屋,搬到夏州去居住,綏州人口持續下降,銀州再發展幾年,保不齊就後來居上,超過綏州了。

    對了,夏州幾乎每個月都有軍士家屬、關中人才涌入,導致人口快速增長,目前已經超過了一萬一千戶,計五萬七千人。邵大帥手底下足足有三萬五千兵馬,若是每個軍士都把家搬到夏州,再加上手藝人、官員、商人、讀書人等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未來三縣之地怕不是要擠二十多萬人。

    雖說政治中心就這個樣子,但持續膨脹以至超過當地農牧業產出承載力,變成一個入不敷出的地方,似乎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新來的移民中,還有五百戶被分到了宥州長澤縣,租種當地新開闢的三百頃軍屬農場。剩下的不到六百戶屬於軍士家屬,歷盡千辛萬苦而來,早早安排到了夏州。

    兩千多戶人,就此被瓜分一空,邵大帥心心念唸的靈州開發大業正需要人呢,結果夏綏銀三州竟然給分了?

    不能等了!立刻下令,下半年遷來的,軍士家屬自然繼續往夏州安排,其餘民戶全數安排到靈州,且重點在回樂、靈武、宏靜、懷遠四縣,以充實當地人口。

    “李使君,多年未見,一向可好?”靈州節度使府外,邵樹德親自將李劭迎了進來。

    “休要喚某使君了。”李劭搖了搖頭,苦笑道:“在晉陽之時,怎也未想到邵帥能走到今日這個地步。又這般年輕,怕也只有李克用一人可比了吧?”

    “李克用掌天下名鎮,某如何能比?”

    “邵帥無需自謙。”李劭道:“這些時日,某也四處走了走,夏綏經營得好生興旺啊!邵帥這番本事,卻是李克用之輩萬萬難及的。且還多了一份仁義之心,令百姓安居樂業,這便很不容易。”

    “這份基業不是某一個人的,大家可共享富貴。”邵樹德說道:“某已表李使君爲朔方節度使,想必朝廷不會爲難,今後還望使君助我。”

    “邵帥何苦將老夫推到這火坑上?”李劭道:“某聽聞李侃李大夫亦有意朔方節帥之位,何苦與他相爭,都這把年紀了。”

    李侃若來靈州,那才壞事了呢!邵樹德心裏暗哂,這個職位就不能給武夫。

    “還望李使君助我。”邵樹德誠懇地說道。

    “敢問邵帥要老夫做些什麼?”

    “興農、興牧、興教、興工。”

    李劭想了一會,道:“此需要民戶。”

    “某來想辦法。”

    “亦需人才。”

    “某手中亦乏人才。李使君但可自闢,某無不準。”

    “如此,老夫便勉爲其難吧,也算爲子孫開一開路。”李劭道:“老夫這可是把寶都押邵帥身上了。”

    “哈哈,定不叫使君失望!”

    “對了,還有個好消息要告訴邵帥。綏州那邊有消息,言野利部在山中發現了鐵礦,其地曰茶山,不知多寡,但應是好事。”

    邵樹德聞言一愣,繼而恍然大悟。

    一直以來,他始終覺得後世西夏的鐵礦是在靈州,所以此番西征,求得鐵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現在想想,夏人在夏州設立管理冶鐵的專門機構“鐵冶務”,是西夏主要的鐵器、兵器製造之所,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原來,西夏鐵礦,竟然在橫山之中!這卻是自己陷入思維誤區了。

    不過前陣子靈州蕃部那邊也有人說,賀蘭山中有鐵,党項萬山部時採之冶煉,如今又得聞橫山之中有鐵,這就是意外之喜了!

    靈州要組建定難六州的第三個冶鐵、製造專門機構:靈州都作院,地點就設在懷遠縣。人手先從綏州、夏州兩院各抽調一點,再在本地募人當徒工。一開始的要求不高,能修理器械就行,慢慢來。

    以前定下的吸引外地匠人過來開辦鐵匠鋪的政策不變,甚至打算擴大到其他各個行業,如紡織、印染、木工、營建、陶瓷等行業,一概給予前五年免稅、後五年商稅減半的優惠,以吸引人才過來定居。

    當天下午,邵樹德帶李劭一起見了見靈州幕府及州縣官吏。

    雖然朝廷正式任命還沒下來,但大家都懂,現在就可以把李劭當頂頭上司來看待了。

    從今天起,靈、鹽八縣的政務就向李劭負責,軍務當然插手不了,定遠軍使王遇可是大帥的心腹,據說綏州團練使楊亮馬上要到靈州來當兵馬使,管兩千州兵,大家安心接納移民,做好安置,開展農業生產即可,其餘無需多問。

    忙活完這一攤子事,邵樹德便準備返回夏州了。

    六月初八,北邊有軍報傳來:四千騎卒在彌娥川一帶追上部分處於逃竄狀態的河西党項,斬首千八百級,俘三千餘人,牛羊八萬餘頭。

    邵某人算了算,加上各部陸陸續續送來的貢賦。此番出征,總共獲得了十餘萬斛糧食、二十餘萬頭牲畜,倒也不算太虧了。

    收穫不僅僅是戰利品。最主要的,是不能讓党項人出現共主。

    蒙古人組織起來,可以兵臨北京,但一盤散沙時,明軍可以出塞打草谷。党項人的氣運之子拓跋氏被自己乾死了,那麼就不能出現下一個氣運之子,否則自己會有大麻煩。

    維持一盤散沙的狀態最有利,也最容易征服、控制、拉攏,党項如是,回鶻亦如是。

    任何單一部落,小的不足千,大的萬人,都沒法反抗自己。

    與黨項、回鶻相比,或許契丹更有潛力,但那是幽州鎮的麻煩。此時的大漠草原,其實是無主的,自己還有時間。若是再過二三十年,保不齊契丹就統一草原了,那便是國朝初年的突厥,而不是明朝中後期的蒙古,須得集北方多鎮之力纔有可能抗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