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晚唐浮生 >第三十一章 歸程之靈州
    靈州回樂縣內,成汭、韓建二人正在檔房內抄錄資料。嗯,他倆文化水平有限,當然是靠手下文書來抄了。

    成汭已經棄用郭禹這個假名,畢竟當初犯事時所改,現已至靈夏,沒人能來追責,不恢復本名作甚?

    得靈武郡王賞識,成汭被任命爲鹽州刺史,主持鹽州的墾田事務,意圖將這個多年來遭到忽視的“內地”州郡發展成具備一定糧食生產能力的錢糧基地。

    靈武郡王已經說了,鹽州底子一般,不需要發展得多好,把該做的事做完,別像現在這樣大面積荒廢着就行。農業經營方式爲耕牧並行,但沒法給他們解決肉牛的來源,因爲都發往靈州了,自己想辦法。

    成汭已經上任四月有餘,他走遍了鹽州大大小小的鄉村、牧地,仔細瞭解了當地的民情。對於大帥提出的耕牧並舉的方式,他雖是第一次聽說,但仔細想想後,很適合西北的民情。

    地廣人稀,土地多,人口少,合該如此。

    其實,精耕細作是很難做到的,不然也不會平均畝產只有一斛了。除非你家裏只有幾畝地或十幾畝地,可以花費較大精力好好侍弄莊稼,不然根本沒那個精力,只能粗放式經營,廣種薄收。

    國朝初年,丁男授田百畝,其中二十畝是永業田,這是朝廷送給你的,可以自由買賣。另有八十畝口分田,死後政府收回,另授他人。一百畝地,你告訴我如何精耕細作?即便到了天寶年間,戶口大增,但就北方而言,丁男人均有田四十到六十畝是普遍現象,仍然不可能精耕細作。

    也就在江南,比如浙西(蘇南、浙北一帶),元和年間戶均十八畝地,這纔有可能精耕細作,一年收兩季,一季稻和一季麥,加起來年產量也只有五六斛每畝。但耗費的人力太大了,靠精耕細作提高產量,就此時來說不現實。

    但完全粗放式管理也不行,那樣畝產量能給你降低到幾鬥,而且收穫起來也麻煩,根本忙不過來。

    所以,精耕細作與粗獷經營之間,有個平衡點,也就是最佳收益點,即戶均六十畝左右。一年收六七十斛粟麥,三十餘斛雜糧,和精耕細作的十餘畝農田收益差不多,但人輕鬆,同時又比粗獷經營的廣種薄收高很多。

    “韓使君,今歲靈州那三百莊戶的小麥收成如何?”成汭坐在桌前,桌上有一壺煮好的茶,看起來非常悠閒。

    “據李僕射所言,每畝收麥兩斛三鬥,二十畝麥田,收了將近五十斛。”韓建說道。

    連續兩年高產,已經證明了這種模式可行了。六十畝地,二十畝種了麥子,收五十斛,秋收後還可種點雜糧,又可收十五斛左右;二十畝豆子,收兩茬,得二十餘斛;二十畝大宛苜蓿養牛,一年產的奶都不是小數目,農家制了很多酪,自家食用之餘,還可出售獲利。更別說,牛本身就是資源,宰殺一頭,對家庭收入而言,都是大進項。

    農產品有大量剩餘,可供養城市裏不直接從事農業勞動的人羣,這是發展工商業的前置基礎。

    “回樂、保靜、懷遠諸縣,今年有一萬戶實行此種輪作之法了吧?”成汭又問道。

    “有的。據幕府僚佐透露,其實有一萬七千餘戶。多出來的是家有餘錢的軍士、軍校、官吏家屬,直接從草原各部買牛。”韓建嘆道:“若非地近草原,如何能有如許多牛?”

    成汭點頭應是。他在荊南被李侃俘虜,本應斬首,不過靈武郡王點名要他,於是全家被送了過來。荊南之地,稻麥輪作,一家累死累活,也就夠侍弄二十畝田,年收稻麥百餘斛,與那三百莊戶的收成相當。但人家一年還得了許多奶,每年再宰殺兩頭牛,又得許多肉,牛角、牛筋、皮子也能賣錢,這收入卻是要超過江南了。

    塞上江南,名不虛傳!

    靈武郡王,也是夠有耐心的。先花三年時間,在龍興寺莊戶那邊試種。成功之後,又在靈州等地慢慢推廣,然而還需要到第三年才見效。

    真真是有耐心!做事也是真的紮實,一心爲民,當得——呃,神器。

    ******

    靈州東南的薄骨律渠附近,謝瞳看着遍地的農田,心情複雜。

    被接回汴州後,朱全忠對他十分熱情,經常飲宴,賞賜頗多。但怎麼說呢,吳興郡王身邊已經沒有謝某人的位置了。頭號謀士是敬翔,二號謀士是李振,至於他謝瞳,則得了個亳州團練使的官職,但這只是閒官罷了。

    爲了體現自己的價值,謝瞳自告奮勇,提出到靈夏查訪一番,摸一摸靈武郡王的底,看看這個勁敵的潛力如何。

    朱全忠略作猶豫之後,便同意了,還從踏白都裏面挑選了一些精銳,加入一支商隊裏面,前往靈夏刺探情報。

    他們是從關中走的,第一站就是鹽州。不過沿途乏善可陳,牛羊是不少,農田則很少,戶口也不豐,這讓謝瞳稍稍放下了點心。

    不過在進入靈州後,他的三觀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齊整無比的農田本來看得挺賞心悅目的,但其中總有一份種了“草”。謝瞳也不認識那是什麼草,只知道是給牲畜喫的。

    牲畜欄就建在農田邊上,用低矮的柵欄圍住,裏面養了二十頭牛。

    這會正值申時,家家戶戶打開了牛欄的木門。不用他們驅趕,一頭又一頭的牛慢悠悠地踱進“草”田裏,大喫大嚼起來。

    有的還一邊喫一邊拉,喫得很歡快,拉得也很歡快。

    牛糞,謝瞳還是知道的,頗具價值。吳興郡王在河南辦馬政,牧場裏產出的馬糞,素來是牧監官員們的大進項,以至被人譏笑爲“喫糞”。不過掙錢嘛,不寒磣。

    謝瞳示意了一下,正在路口售賣貨物的謝彥章會意,拉着一位農戶問道:“敢問這田裏的草是何物?”

    “大宛苜蓿。”農戶一邊挑揀絹帛,一邊說道:“這草好,一年長三次,得有幾千斤吧。也是奇了怪了,出這麼多草,這地也不貧,兩年後種麥子,一畝地收兩斛多。”

    “兩斛?”謝瞳聽了有些喫驚,問道:“當真能收這麼多?”

    “龍興寺莊戶這兩年都收兩斛三四鬥,收完麥子再種點雜糧,還能收不少。咱們第一年種,三年後收成如何未知,但應差不了。”農戶頭也不擡地說道。

    “這是何道理?”謝瞳有些不淡定,追問道。

    “看見那些糞了麼?”農戶終於擡起了頭,說道:“二十頭牛的糞,如果堆一堆,再弄到田裏,這地能不肥麼?”

    謝瞳有些瞭然,但又覺得不止於此,多半還有別的原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