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晚唐浮生 >第二十五章 土壤
    李杭就帶着隨從進入了懷遠縣。

    大冬天的一路跋涉,真的太不容易了。而且此行真的有點危險,讓他這個跑慣了各大勢力的老牌使者也感到心有餘悸。

    他現在只想喝點小酒,解解乏。

    鄉間冬日的風光有些單調。

    田野間灰撲撲的,農作物的根茬被翻在外面,地頭到處是牲畜欄,牛的數量大爲減少,多數是勁牛、犍牛和小牛,老牛很少看見。

    圈裏的這些牛多爲肉牛,奶牛較少,主要是爲了獲取牛肉、牛脂、牛角和牛皮。

    牛角、牛皮是軍用物資,可以抵稅,牛肉、牛脂自己處理,一般是拿出去賣。

    牛骨的價值也不少。夏王“最高指示”,牲畜骨頭煅燒後可作爲一種被稱爲“磷肥”的肥料,撒在農田裏,可以讓小麥長勢良好。

    苜蓿、牲畜、小麥結合起來,效果就是這麼奇妙。苜蓿幫農人從大自然中“討”來了許多氮,依照能量守恆原理,同樣的耕地面積,你生產的肉、奶、脂肪、豆子、小麥加起來的總能量,就該比單純種植小麥所產生的碳水化合物的總能量高,更何況輪作還減少了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李杭不懂這些原理,但他看得出,靈夏的日子是在變好。

    “離鄉日久,有點想念朔方生燒了。此物可比咱們在江南喝的春酒、露酒帶勁多了。”李杭嚥了口唾沫,道:“看看這葡萄園,北地風物,看着親切。”

    國朝有制,耕地之外還有宅園,依據各地情況,一般在二三十畝的樣子。當然這個數字只是理論上,有些地方人多地少,耕地還沒二三十畝呢,別說宅園了。但在河隴、朔方,原本人煙稀少,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關東地區的百姓宅園,除了起屋蓋房之外,基本都種桑樹。但在關西,情況就複雜了,關中還好說,種桑養蠶的很多,可朔方、河隴一帶基本家家戶戶都種果樹,尤以葡萄最爲普遍。

    葡萄好啊,味甜,還可釀酒。甚至到了如今,釀酒已是主流。夏王治理西北這些年,葡萄酒大行其道,幾乎每個村都有釀酒作坊。農戶偶爾也會自己釀,但品質不一,不算多普遍。

    “祭酒可在前頭暫歇一下,喫幾碗酒再走,反正也不急着這一日兩日。”有隨從說道。

    李杭沒有停下,繼續策馬前行,道:“正事要緊。”

    他們此時已過了鄉村,離城市很近了。

    到了這邊,地裏的情況又大不一樣。牲畜欄裏同樣有牛,但奶牛的數量大大增多。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很好理解,農戶家裏的牛奶光靠自己肯定是喫不完的,主要是賣給城裏人,考慮到運輸距離的問題,當然越靠近城市越好賣了。

    城牆外面新起了一間工場,忙忙碌碌的,人看樣子不少。

    李杭眼尖,好似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而人家也看到他了。

    “莫不是李祭酒?僕拜見諸位官人。”幕府小使金崇文遠遠奔了過來,臉笑得像朵菊花一樣。

    “金小使在此做甚?”李杭勒住馬,看了看那間工場,問道。

    “楊悅楊都頭遠征磧北大勝,獲牛羊馬駝數十萬。大王喜甚,令給幕府、州縣官員分發賞賜。”金崇文回道。

    “難不成把虜獲的牛羊馬駝分了?”李杭聽到消息也是極爲振奮,心情大好之下,開起了玩笑。

    “哪能呢。”金崇文笑道:“賞賜些肉罷了,我便在這採買呢。”

    “什麼肉?”李杭問道。

    “火腿。”金崇文道:“醃製、熏製的都有。”

    李杭一下子來了興趣。他此去浙西,錢鏐招待他時,便有火腿,說此物產自婺州金華縣,甚是美味。李杭嚐了之後讚不絕口,不過那是豬肉火腿,牛羊肉也能拿來做火腿嗎?

    “現在靈州肉這麼多了?都要做火腿了?”

    “老牛越來越多,現在鄉間每到秋冬時節,家家戶戶都宰殺牛羊,做醃肉。久而久之,便有人外出收牛,到自己的工場內宰殺、做火腿。”

    “原來如此。”李杭做官做久了,對這些民間日常生活確實不太瞭解。

    同時也很感慨,居然有朝一日,靈州的牛多到有人可以開辦工場,大肆屠宰,醃、薰火腿的地步。他去過都作院,知道作院裏的工匠分工協作,打製器械可比單個鐵匠塊多了,也便宜多了。

    火腿工場,處理牛肉的速度應該也比農戶快很多。價錢嘛則不好說,因爲農戶往往不把自己花費的時間和勞力算進本錢,經常賣得很便宜,讓人非常無語。

    但怎麼說呢,工場有人力、有場地,可以造爐子,一口氣薰幾百條火腿,可以弄很大的鹽池子,將數不清的肉泡在裏邊,優勢還是不小的。

    而工場的出現,說明城裏人越來越多了,也有錢買工場產出的東西,這是大前提。

    離開了火腿工場之後,李杭一行人進了城。他先回了趟家,沐浴、梳洗一番,然後換了身衣服,又匆匆出城,直奔城西的邵氏別院,抵達時已是傍晚時分。

    巧了,邵樹德招待他的晚宴也有火腿。

    “工場的出現,不是我下一道命令就能有的。”剛剛從阿布思女兒身上爬起來的邵樹德談興很濃,用有些得意的語氣說道:“沒人買,工場就開不下去,自然只能關門歇業。城東南那家火腿工場是張彥球的侄子開的,我早和他們說,把錢帛都放在庫房裏有什麼用?能讓錢生錢纔是最好的。靈夏老牛越來越多,草原諸部還在不斷輸入牛羊,早就處理不過來了,只能上工場。”

    這種自然出現的工廠讓邵樹德非常欣喜,比他自己下令開一家工場要高興一百倍。

    能夠自然催生,說明有客觀存在的土壤,這比你拔苗助長出來的更有生命力。

    首先第一個前置條件就是牛太多了,多到靠傳統方式處理起來很喫力,只能想辦法提高效率,這是生產供給側。

    在需求側,老牛的大量上市,使得牛肉價格逐年走低,草原部落的“傾銷”更是讓價格大幅度跳水。與此同時,因爲靈夏多年安定,糧肉奶產量遠超河南、河北,已經不需要那麼多人去種地了,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其他行業,而且從這些行業內獲取的收入足以滿足他們衣食住行的開銷。

    你看,需求側的市場也出現了。

    兩方面條件成熟,便催生了許多新事物的出現與發展。在這其中,解決了喫飯問題纔是最根本的,不然就需要把所有人都趕到地裏去生產食物,不會有人去鐵匠鋪、磚窯場、林場、馬車行等,小手工業者和工場工人的數目得不到擴大,消費人羣就得不到擴大,工業發展就無從談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