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晚唐浮生 >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
    再發個單章,談談晚唐、五代軍事制度以及風氣變遷的問題。

    先從一個故事講起吧。

    後唐應順元年(934)3月,閔帝遣軍攻打鳳翔府的潞王李從珂。

    李從珂登城痛哭,因爲他跟隨李嗣源常年征戰,戰功赫赫,威望較高。軍士們見他痛哭,紛紛感泣。而閔帝李從厚雖然是天子,與大家在制度、道義上有君臣之分,但他才二十歲,光沒有威望這一點,就註定要完蛋。

    於是發生了戰場叛亂,部分圍城軍士倒戈,支持潞王,並突然下手,擊敗了懵逼中的其他部隊。

    鳳翔雖然解圍了,但李從珂也很清楚,要想獲得軍士們的支持,除了他的赫赫戰功帶來的威望之外,還需要錢。不然的話,即便將領支持你,普通士兵也不支持。

    於是“潞王悉斂城中將吏士民之財以犒軍,至於鼎釜皆估直以給之。”

    李從珂基本把能拿出手的東西都搜刮出來了,同時許諾至洛陽後,給願意跟着他造反的約士兵,人賞一百緡錢。

    閔帝聽聞,“乃召將士慰諭,空府庫以勞之,許以平鳳翔,人更賞二百緡,府庫不足,當以宮中服玩繼之。”

    李從珂賞一百緡,閔帝賞二百緡!

    聽起來似乎反了,李從珂是造反的人,處於劣勢,應該賞得更多。閔帝是皇帝,應該用更小的代價來驅使軍士。

    但事實就是如此。李從珂在鳳翔城頭解下衣甲,指着身上的傷疤,遍數自己的戰功。

    這是威望,這是人心,有時候是可以當錢用的。

    反觀皇帝李從厚,在武夫們眼裏,他算什麼東西?打過仗嗎?有戰功嗎?連這些都沒有,你有什麼資格當皇帝?

    也就是說,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身爲皇帝的李從厚其實是處於劣勢的,所以要賞賜更多。

    而開出這麼高的賞格了,洛陽軍士們是什麼反應?

    “軍士益驕,無所畏忌,負賜物,揚言於路曰:‘至鳳翔更請一分。’”

    看到沒有,禁軍將士根本看不起二十歲的皇帝李從厚,被派出去平叛的那一刻,就已經想好要投潞王了,再收一遍錢。

    威望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像李從厚當了皇帝,如果李從珂、石敬瑭等人不反,或許還能勉強維持,但也相當危險。

    李從珂一反,事情就急轉直下。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弱者不配當皇帝,什麼制度都不好使。

    繼續講故事。

    李從珂進洛陽前,“帝之發鳳翔也,許軍士以入洛人賞錢百緡。既至,問三司使王玫以府庫之實,對有數百萬在。既而閱實,金、帛不過三萬兩、匹。”

    李從珂事先許諾一名士兵100緡錢的賞賜,到洛陽後,問王玫有多少錢,答有數百萬緡,差不多夠了。但事實上,因爲閔帝着急忙慌之下濫賞,錢已經沒了,只剩兩三萬,怎麼辦?

    “有司百方斂民財,僅得六萬,帝怒,下軍巡使獄,晝夜督責,囚繫滿獄,貧者至自經、赴井。”

    “是時,竭左藏舊物及諸道貢獻,乃至太后、太妃器服簪珥皆出之,才及二十萬緡。”

    需要賞“數百萬”,但只有“二十萬”,沒辦法,只能繼續收錢,比如以京城所有人的房屋估值,預收數月租金等等,同時修改賞賜標準。

    “詔禁軍在鳳翔歸命者,自楊思權、尹暉等各賜二馬、一駝、錢七十緡,下至軍人錢二十緡,其在京者各十緡。”

    許諾的賞賜沒能兌現,軍士們什麼反應?

    “軍士無厭,猶怨望,爲謠言曰:‘除去菩薩,扶立生鐵。’以閔帝仁弱,帝剛嚴,有悔心故也。”

    士兵們後悔了,是不是可以作亂呢?

    再看另一件事:“軍士遊市肆皆有驕色,市人聚詬之曰:‘汝曹爲主力戰,立功良苦,反使我輩鞭胸杖背,出財爲賞,汝曹猶揚揚自得,獨不愧天地乎!’”

    擁立李從珂的軍士回洛陽後,得意洋洋,面有驕色。

    老百姓聚集起來,痛罵他們,說你們爲擁立新主力戰,得賞是應該的,但弄得我們被拷打,出錢爲賞,你們還這麼洋洋自得,好意思嗎?

    因爲禁軍士卒家屬也在洛陽,痛罵他們的人裏,多半有親戚朋友。於是士兵們也認了,不敢再鬧事,只發幾句牢騷,說自己後悔了。

    但真沒有後果嗎?當然是有的。

    首先,禁軍士氣低落,不肯力戰了,因爲皇帝賴賬。

    其次,支持李從珂的地方將領、軍隊也沒得到賞賜,人人都有怨氣。

    第三,朝堂人心渙散,文官也士氣低落。

    第二年,石敬瑭造反,引契丹爲援,惡果就顯現了。

    簡單來說,後唐潞王、閔帝的這場皇位之爭,把五代軍士風氣拉到了一個新的下限。

    在此之前,沒這麼離譜。

    在此之後,人一旦突破了下限,開了這個頭,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五代的風氣,就是這樣一代一代、一點一點墮落敗壞下去的。

    那麼後來是怎麼解決的呢?

    其實沒有主動解決。後晉、後漢、後周三朝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造反之事依然屢見不鮮。

    直到後周世宗柴榮年間,清理北方戶口,發現只有1200萬人了,民生凋敝,百業俱廢,人心思定。

    而在唐末、梁初北方是多少人呢?

    以河北爲例。

    (一)成德鎮。

    後梁乾化元年(911),成德節度使王鎔遣子得明帶37都士兵,從李存勖征討,這就是3.7萬人。而成德鎮的總兵力,當不下五萬。以中晚唐的兵民比例,成德鎮有125萬以上的人口,考慮到成德鎮有大量的騎兵,實際上可能在140-150萬之間。

    而天寶年間,成德所轄四州大約有180-190萬人口。

    安史之亂後,河北確實有戰爭,但次數少,打的時間也短,整體破壞不大,人口恢復迅速。且黃巢、秦宗權也沒波及河北,這個人口是靠譜的。

    研究中晚唐歷史的學者,比較激進的甚至認爲唐武宗會昌年間,全國總人口可能已接近恢復至天寶年間。

    成德鎮在黃巢之亂後,人口所受損失主要是遭到李克用、朱溫侵掠,還未傷筋動骨。

    (二)幽州鎮。

    德宗時,盧龍節度使朱滔“兵五萬、車千乘、騎二萬、士私屬萬餘、虜兵三千。”

    憲宗時,劉濟討王承宗,“軍七萬”。

    僖宗時,李可舉圍易州,出動的兵力是六萬,李匡威打李克用,出動十萬步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