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賽博飛昇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元震之祕(一)
    “所以……核戰是希安製造的?”

    橘色的光照在該隱臉上,忽明忽暗,她趴在欄杆上,單手撐着臉頰,望着眼前透明圓柱中翻涌的能量,語氣出奇地平靜。

    “只是猜測。”

    話是這麼說,但李涼心頭還是泛起寒意。

    究竟什麼樣喪心病狂的野心家,纔會爲了一己私利,不惜摧毀人類文明?

    熾熱的風中,李涼轉身走向平臺一側的樓梯。

    順着鐵絲網樓梯一層層向下,牆壁上隨處可見斑駁的標語:

    “WEARETHEFUTURE”

    “我們就是未來”

    “榮耀,國度,權柄”

    “讓人類再次偉大”

    “DoOrDonot,ThereIsNoTry”

    每一層平臺都空空如也,只是越往下,地面磨損得越厲害,殘留着更多痕跡。

    這些經年累月留下的痕跡表明,這裏曾經安裝着無數設備並且人滿爲患。

    有些巨門敞着,通往黑暗又空曠的空間,有些閉合,似乎多年未曾打開過。

    直到踏上最底層。

    從高處俯瞰時,最底層遍佈複雜的機械設備,看起來像放大的芯片表面,然而親自抵達這裏,李涼才發現,周圍每一臺設備都大得驚人。

    高高低低的金屬外殼佈滿鏽跡,粗細不同的管道將所有設備連接成一體,基本沒有供人通過的地方。

    即便高度最低的設備,也幾乎和成年人一樣高。

    這裏的溫度更高,熱浪一波波襲來,頃刻間,李涼已經汗流浹背。

    該隱用手扇着臉頰,大喊道:“這是發動機?”

    “是!”風噪大了很多,李涼也只能喊。

    從這個角度看去,透明圓柱如擎天巨柱般矗立,能量從下方噴涌再回落,彷彿其中塞了一枚太陽,正不停地爆發耀斑。

    核聚變?

    反正一定不是核反應堆。

    李涼抹了把臉上汗,神情疑惑。

    假如扞衛者號的外殼使用了某種特殊材料,扛過九百年勉強說得通,可這臺發動機和潛艇內部的設備怎麼還能正常運轉。

    之前的幾百年還有人能修理維護,最後一次封閉至今已經三百年,再好的零件也不可能扛住三百年不壞。

    簡直匪夷所思。

    突然。

    該隱大叫着指向一臺設備。

    順着她手指的方向,李涼轉頭看去。

    那臺墳包形狀的設備上趴着一隻……螃蟹。

    螃蟹八條腿趴着,舉着兩個大鉗子,中間兩個眼珠子伸出背殼,左右晃動。

    什麼玩意?

    李涼愣了下,往前走了一步。

    螃蟹似乎受驚,嗖一下跑進了設備後面。

    接着,呼嘯的風中響起一陣嘁嘁喳喳的聲音,從四面八方涌來。

    該隱立刻從大腿綁着的槍套中抽出槍,緊張四顧。

    聲音越來越大,甚至蓋過了風聲。

    李涼反而放鬆下來。

    這聲音聽起來……

    下一刻。

    無數螃蟹從設備間的縫隙爬出來,黑壓壓涌了過來。

    李涼終於看清,那些螃蟹外殼反射着金屬光澤,分明是些微型機器人。

    他蹲下伸出手。

    一隻螃蟹猶猶豫豫地爬上了他的手心,兩隻金屬眼珠盯着他,兩隻大鉗子咔咔咔夾了幾下。

    咔咔咔——

    所有螃蟹開始晃動“鉗子”,不過有的是扳手,有的是焊槍,有的是螺絲刀。

    這就是扞衛者號能正常運轉的祕密……

    李涼搖了搖頭。

    這時,該隱在旁邊蹲下,大喊:“這小東西長得挺別緻!”

    螃蟹兩隻金屬眼珠噌一下分出一隻盯着她。

    “哈哈……”該隱咯咯笑了起來,隨手抓起一隻機械螃蟹逗弄。

    李涼站起身,放眼望去。

    周圍所有設備上都爬滿了這種微型機器人,說明在潛艇某處一定有一個倉庫存放零件。

    不過,這裏怎麼看都不像是能供人通過。

    很可能最早的時候,這臺核聚變發動機本來就由機器人維護。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回總控大廳,從全息結構上研究一下。

    想到這裏,李涼拍了一下該隱,示意該離開了。

    該隱聳聳肩,隨手將一隻螃蟹揣進口袋。

    螃蟹從口袋探出兩顆眼珠子,傻愣愣左右搖晃。

    二十分鐘後。

    李涼和該隱返回總控大廳。

    坐在寬大的座椅上,他再次啓動全息結構。

    一艘潛艇的全息影像出現,上面有密密麻麻的亮點攢動,艇身結構有大片的紅色區域,標註着區域名字和損壞程度。

    好在這次沒有太多的事件報告,界面非常清爽。

    經過剛纔的“實地考察”,這次認真地端詳影像時,李涼瞬間看清了這艘潛艇的整體結構。

    像倒扣的漏斗狀的空間是動力系統核心所在地,位於潛艇中央,下方有三個扁平狀的空間,標註爲維修供應艙。

    數十個耐壓艙體,聲吶艙,聲吶基陣,快速下潛水艙,輪機艙,船閘艙,主推進軸等等功能性空間分佈在潛艇各處,再加上十三到十七層的居住艙,包括兩個指揮艙,艦橋內的三層操舵與外部偵查艙,以及其他零碎的空間,共同組成了這艘巨型潛艇的內部結構。

    更重要的是,李涼發現,這艘潛艇完全沒有導彈發射井或者艇載武器之類的區域。

    大量空間被標註爲研究艙。

    甚至有幾處空間被標註爲:“物種留存艙”,

    之前的推測愈發顯得正確……

    這不是一艘攻擊性潛艇,而是一個避難所。

    李涼揮手,縮小潛艇結構圖,調出了任務日誌。

    最早的記錄顯示時間爲2145年,潛艇在渤海灣下水,開始在四大洋兜圈子。

    這種任務日誌記錄着潛艇每時每刻的航向,羅航向,電航向,羅經差,推進器轉速,艙水測量數據,海圖製作進度等等事無鉅細,還包括艇內執行的各類設備操作任務。

    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都是數字。

    即便這一次主動研究,翻了十多天的記錄,李涼就已經眼睛痠疼。

    而且,這類數據太過專業,他根本看不出數字變動代表了什麼意思。

    難爲該隱能看一天。

    皺着眉頭,李涼強迫自己默讀那些數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