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酒肆小當家 >第 42 章 第四十二回
    ???

    皎然是想搞好關係來着,可凌昱將她們從衙門撈出來後,就跟消失了一般,薛能倒是在酒館出現過幾次,凌昱卻連個尾巴都看不到。

    你說他是陌生人吧,但許多關鍵時刻卻又都是他施以援手,你說他是友軍吧,他又似霧似雲,看得見摸不着,這麼想着,皎然心裏有點不上不下,忒不是滋味。

    好在中秋事忙,盛京城打上旬就開始熱鬧,事一多人一忙,再多的心思也沒空去想。

    八月的盛京城秋爽宜人,行人如織,家家桂花香,處處酒飄簾,酒肆都開賣新酒,皎然在心中算着開榜的日子,思及此小心臟就撲通通地跳,真是奇了怪了,所以說她還沒練就任憑地動山搖,我亦心如止水的境界,看重結果反而無法瀟灑起來了,都是名利惹的禍。

    “姑娘,你怎麼半點不緊張的樣子。”姚姐看皎然整日笑嘻嘻,其實皎然只是面上不顯,心下還不知多翻騰呢。

    彩絮兒接過姚姐遞過來的月餅團,放到木模子上仔仔細細壓實,看了一眼皎然笑道:“姑娘,姚姐可誠心了,一日裏不知要念叨多少回‘阿彌陀佛’呢,我說菩薩耳朵裏都要起繭子了。”

    皎然聽完喫喫笑了起來,自然不能說自己也很緊張,否則酒館幾人大眼瞪小眼,回頭月餅都要印歪了。

    中秋的月餅皎然依然貫徹七夕的方針,摻了些酒,有冰皮、酥皮、漿皮和混糖皮四種皮,揉皮備料就廢了好大的勁,若是前世,皎然對如此繁瑣的工程量絕對避之不及,許是此世沒有手機電腦這些高科技工具的引誘,小日子慢悠悠的,幾個人一邊忙活一邊閒話,竟也不覺得繁瑣。

    月餅餡皎然也備了許多,皎然最愛的蓮蓉蛋黃必不可少,還有甜味的豆沙餡兒、芋泥餡兒、棗泥餡兒、綠豆餡兒、黑芝麻餡兒,以及鹹味的火腿餡兒、五仁餡兒。

    這麼多餡兒區別起來也不易,那酥皮和混糖皮的還好,不用模子,只需在皮上蓋上紅章,以字來區分,漿皮和冰皮就費勁了,只能用模印的不同來辨認。

    “瞧瞧,多好看。”彩絮兒倒出模子中成型的漿皮月餅,小心翼翼歸置好,“這是蟾宮折桂,這是桂子月落,這是福壽安康,還有這個,花開富貴。”

    本朝中秋節祈求的是月圓人團圓,所以皎然只做了四種模印,給老人的“福壽安康”,給郎君的“蟾宮折桂”,給孩子的“花開富貴”,還有給妻子的“桂子月落。”

    傳說在中秋夜,沐浴月華,會有許多“桂子”從月宮掉下來,“桂子”亦是“貴子”,雖說皎然不相信曬月能得子,但卻不礙她喜歡這份古人的浪漫,《靈隱寺》所言“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想想多美啊。

    冰皮月餅不能久留,所以做的並不多,剩得一點,皎然給皓哥兒捏了兩隻小鴨的形狀,託在掌心,還在嘴巴處點了紅。順手也給大娘、二孃、白師太一人捏了一個絕版月餅,當然石敬澤的份兒也不會忘了的。

    酒館上班時間很忙,所以她們只能起早貪黑,早來一些晚歸一些用來做月餅,這不幾盆月餅皮做完,菜販婆子剛好來送菜。

    菜販婆子已是老熟客,每日來都要喝壺茶吹吹水再走,皎然端來新泡的茶水,婆子咕嚕咕嚕一碗下去,用手背擦去水漬,“小娘子,這幾日南瓜不定能送來了,原本今日也是缺了些的,但你是昨日定的,我又想咱們是熟客,四處給你湊齊,過得幾日就不好說啦。”

    姚姐端來朝食,彩絮兒一邊擺碗筷一邊詢問爲何,難道真有有錢不賺的道理?

    菜販婆子打了個嗝道:“中秋快到了,來田裏偷瓜的人一日比一日多,這些個小賊,還都專挑好看的摘。”

    雖語氣裏帶責怪,但菜販婆子卻是半點沒生氣。南瓜多子,人們在中秋偷瓜祭月亮已經是習俗,家裏有新婦要求子的,還會在祭祀後,讓小兒捧着瓜,飾以花紅,將南瓜送到新婦窩裏去。皎然有點哭笑不得,不過婆子不生氣,還是因着那些人不算沒良心,偷了瓜會裝作不經意丟下幾文錢,說來也能算是買瓜。

    月餅新鮮出爐,皎然自然要請婆子嚐嚐,婆子一個人就幹了兩枚,喫完老臉還有點不好意思,一枚好看好喫的月餅,可賣至幾百文錢呢,婆子雖貪小便宜,但卻也非厚臉皮之人,“這月餅又酥又甜,還有股酒味,是我這輩子喫過最香的,小娘子,給我包上一盒吧,拿回去送人,再來一匣子,就不包盒了,匣子明日拿來還你。”老人家一貫節省,自己喫的當然捨不得再花些包裝費了。

    時人過節有互贈月餅的習俗,日子越臨近,來買月餅的人越多,口味不同,盒裏要裝的四枚月餅也不盡相同,只能當場包裝,忙得皎然手都快斷了,好在快到中秋,學堂也休沐了,石敬澤臨近日子也來幫忙,皎然纔算輕鬆了些。

    有了七夕的經驗,中秋備的月餅禮盒加小酒多了許多,幾人的分工也更加明確,姚姐管庖廚,何婉兒和彩絮兒當茶酒博士,石敬澤和皎然則負責收錢管櫃檯,包裝待客賣笑臉,陶芝芝則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哦,還有玲瓏。作爲店裏的文藝委員,一應文藝事務都落在玲瓏身上,皎然也時不時幫襯,因爲店裏唯一能跟玲瓏探討的,也就皎然了。

    話說唐玄宗夜遊廣寒宮時,偷偷記下仙女婉轉動人的樂舞,一夢醒來,譜成了流傳千古的《霓裳羽衣曲》,直到時下,這首曲兒仍是中秋的必唱街曲之一。

    曲子也需要推陳出新,平日單曲循環那幾首還好,節日總需要一些新意,但還要應節應景可就不容易了,玲瓏譜了一首,皎然也想了一首。

    皎然教着玲瓏剛唱完,彩絮兒她們就圍了上來,“姑娘,這曲兒真好聽,把鐵冠道人的詞唱得如此好聽。”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玲瓏還在回味韻律,讚道,“姑娘把這曲子譜得真好,等中秋夜唱來,酒客定會喜歡。”

    陶芝芝比較簡單粗暴,“不愧是夜大娘的女兒啊。”

    皎然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忙擺手:“不是我唱的曲兒,我不過是借花獻佛。”想了想,又道,“是一位鄧娘子唱的。”其實皎然在前世聽的是王娘子的版本。

    玲瓏將曲子學會了,中秋也就來了。

    中秋這日,皎然起了個大早,實在不是她不想睡,而是壓根睡不着,前世高考放榜都沒有這麼侷促不安。

    盛京的中秋,就如同一年裏的另一個元旦,家家門前結絡,綵樓店鋪系花頭,酒鋪門前酒旆飄揚,樓裏絲竹鼎沸,一大早,街頭巷尾都是小販擔着新鮮瓜果的叫賣聲,陽光鋪了一地,各家儀仗隊盛裝打扮,都往官酒庫點檢所去集合,而皎然和陶芝芝則是反方向,往皇城門口而去。

    上回站在此處是陰雨綿綿的春末,時隔近半年,已是乾燥清爽的秋日,御街旁開滿金桂,時節不同,心境亦全然不同,一旦有了付出,就害怕沒有相應的回報,皎然心中沒底,家裏人都想跟着過來,她不讓,只喚了陶芝芝一道來宣德門外的御街廣場等候。

    那喜報隊要從外城出發,走街串巷,最後纔到城門前來報喜。

    皎然和陶芝芝來得早,拉着她找了個絕佳位置,正面對着御街,皎然從賣香飲子的小販手中端來兩杯涼茶,一杯遞給陶芝芝。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