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奮鬥在蘇俄 >749 好的一面
    這世上從不存在永遠的朋友,也不存在永遠的敵人,這條規則放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上,更是最合適不過的準則了。

    其實,蘇南關係的破裂,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聯盟與南斯拉夫離得太近了,雙方屬於是地緣政治中的直接衝突方。南斯拉夫不想接受聯盟的掌控,並且對成爲地區性大國,乃至於構建全球性大國懷有野心,貝爾格萊德認爲巴爾幹應該是屬於南斯拉夫人的巴爾幹,東斯拉夫人無權過度干涉南斯拉夫人的事物。而聯盟則需要在巴爾幹半島擴張影響力,並將該地區作爲遏制地中海的戰略性地緣。

    所以,聯盟與南斯拉夫天生就是地緣政治上的對手,雙方的關係在任何一方出現強勢領導人的情況下,都不可能走向融洽。

    而相比起蘇南關係,美國與南斯拉夫的關係顯然就沒有那麼複雜了,就像之前所說的那樣,考慮到南斯拉夫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華盛頓甚至都不需要貝爾格萊德在立場上傾向於自己,他們只需要貝爾格萊德不再傾向莫斯科就夠了,而蘇南關係的破裂,對華盛頓來說則應該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

    不管怎麼說,若是站在聯盟的角度來考慮,蘇南關係的破裂,對於聯盟在東歐、南歐等地的地緣政治,都產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響。最關鍵的一點是,有了南斯拉夫這樣一個“樣板”,自然就會有某些國家想着有樣學樣,比如說波蘭,再比如說捷克斯洛伐克。儘管在聯盟施加的強大壓力下,這些國家的局勢很快平靜下來,但可以預見的是,在長遠的未來,這些影響還在各個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大部分東歐國家,並最終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此刻令維克托感覺心煩的一點是,面對南斯拉夫的挑戰,尤其是南斯拉夫與美國所簽訂的駐軍協議,聯盟必須做出有針對性的反應,這其中甚至包括了軍事上的相關舉措,以迫使南斯拉夫和美國放棄在巴爾幹半島設置美國空軍基地以及雷達基站的設想。

    實際上,聯盟在這件事上已經做出了反應,蘇軍駐匈牙利集羣已經有部分軍隊被動員起來,做出了向南斯拉夫邊境推進的姿態,以此向貝爾格萊德施加軍事壓力。只是類似這樣的軍事威脅,在當前局勢下很難發揮真正的作用,畢竟作爲目前南斯拉夫的領導人,鐵托也是從戰爭時期走過來的軍事強人,他能夠領導南斯拉夫人與德國人對抗這麼多年,就不會畏懼來自聯盟的軍事壓力。

    在維克托看來,如今的聯盟儘管在對陣美國的時候,在覈武器的擁有量方面,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考慮到聯盟國內所處的狀況,尤其是經濟狀況,戰爭絕不是聯盟當前可以輕易做出的決策,因此,對南斯拉夫所做出的進攻姿態,一方面是爲了迫使華盛頓與貝爾格萊德做出讓步,另一方面也是爲了震懾東歐各國浮動的人心。

    在蘇南雙方的論戰中,以鐵托爲首的南斯拉夫政府批評蘇聯走上了“修正主義”的道路,這裏的“修正主義”,指的是蘇聯打着社會主義的幌子,走的卻是帝國主義的道路。這話聽起來很難聽,讓人感覺無法接受,但從事實上說,目前聯盟的對外政策,還真有些帝國主義的色彩,尤其是同戰後初期的對外政策比起來,這一點就越發的明顯了。

    衛國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聯盟的對外政策中,有關東歐國家的相關舉措裏,其實是力主奉行“聯合政府”這一方針和目標的,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聯盟在東歐地區的各個國家,並不追求強制推行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而是推動多黨聯合執政的議會政府,這也是東歐數個國家的政府,都是共產黨與左翼政黨、左翼人士聯合執政的最直接原因。與此同時,在法國、意大利,甚至是希臘,莫斯科也不建議其國內的共產黨組織搞武裝鬥爭,而是建議他們以合法的身份參加議會選舉,以選舉的手段爭取組建政府或是參與組建政府。

    其實在更早的時候,準確的說,就是在衛國戰爭期間的一九四三年,斯大林同志親自下達命令,解散了“共產國際”,其根本的出發點,就是爲向西方的盟友表明,聯盟已經放棄了此前所秉持的,在全世界範圍內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理念,放棄了對外輸出無產階級革命的路線。

    換句話說,聯盟的總體對外政策,從衛國戰爭期間,便已經發生了轉變,莫斯科不再尋求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資產階級國家的對抗,而是在力圖尋求某種程度上的合作與包容。

    但現實是,聯盟的美好願景是不可能實現的,在美蘇之間,不僅僅存在着意識形態的矛盾對立,還存在國家利益的矛盾對立,換句話說,即便是聯盟放棄了對外輸出無產階級革命的理念,極力尋求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資產階級國家之間的共存,蘇聯與美國也不可能在當今的世界上和平共處。美國在放棄了孤立主義的政策之後,華盛頓所尋求的便是世界霸權,而任何一個擋在他們前面的國家,都將成爲他們的敵人,哪怕這個國家不是蘇聯,也會是英國、法國、德國,亦或是任何一個能夠在整體實力上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國家。

    在維克托前世的那個世界裏,美國人的做法從頭到尾都詮釋了這一點,日本的泡沫經濟,歐洲的持續動盪,對中國的各種制裁和封鎖等等等等,盡皆如此。

    辦公桌後,維克托擡起雙手,在有些麻木的臉上用力揉搓一番,醒了醒神,又從手邊的香菸盒裏取出最後一支香菸,皺眉點上,深吸一口,這才推着椅子站起身,就在不甚寬敞的辦公室裏來回踱了幾步。

    同樣也是在八月裏,“情報委員會”多少也有一些好消息傳回來。比如說在遠東地區,準確的說,是在中國境內,因身體欠佳而返回莫斯科養病的阿波隆·亞歷山德羅維奇·彼得羅夫同志,爲莫斯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自從去年七月份展開戰略進攻以來,經過將近一年的持續作戰,中國友黨所指揮的軍隊,在東北地區取得了一系列偉大的勝利。到八月份爲止,中國友黨在東北的軍隊已經超過了一百萬,同時,也控制住了整個東北的絕大部分地區,而超過五十萬的國民黨軍隊,則被分割、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且長春、瀋陽兩地的國民黨軍隊,已經被切斷了向關內撤退的道路,只能依靠空投的物資延續補給。

    作爲駐華的武官,羅申同志向莫斯科先後提交了三份報告,集體評估了中國國內的革命形勢,他認爲中國的友黨已經在部分重點地區,具備了同國民黨抗衡的軍事優勢,爲此,他建議莫斯科應該增大對中國友黨方面的軍事及經濟援助。

    與此同時,梅列茨科夫同志也針對中國的局勢問題,向莫斯科提交了一份報告。他認爲,隨着中國國內革命局勢的發展,美國對中國展開軍事幹涉的風險與日俱增,“美帝國主義分子正準備武裝侵略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奴化中國”。而中國的國民政府則已將賭注押在其“美國主子”的援助上,他們爲了獲得美國更多的援助,正在將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抹黑爲受莫斯科鼓動的運動。而且,美國人也在加緊對東北地區實施滲透,遠東邊防軍總局懷疑美國正加緊在遠東的軍事部署,爲進攻蘇聯做準備。

    梅列茨科夫同志以及遠東邊防軍總局所提交報告,肯定是有誇大其詞的地方,不過,美國人在過去一段時間裏,的確是加大了在遠東地區,尤其是在東海及朝鮮灣一帶水域的活動,其目的,一方面是爲了向聯盟施加軍事壓力,另一方面主要還是爲了尋機將被困在東北的國民黨軍隊撤走。

    但總的來說,中國國內的革命形勢走向,對聯盟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當前的事實是,一旦中國國內的革命取得成功,對聯盟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利益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毫不客氣的說,一旦在中國出現一個立場傾向莫斯科的政府,那麼,聯盟就無需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遠東了,尤其是不需要在遠東地區部署太多的軍事力量了。中國的國土面積足夠大,有着足夠廣闊的戰略地緣,只要中國沒有遭遇到軍事進攻,聯盟就不用擔心遠東地區的軍事安全。

    從某種程度上說,一旦中蘇關係能夠保持在一定的友好水平上,那麼聯盟就等於是在遠東地區獲得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屏障,其戰略意義不言自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