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老馬的晚年生活 >74下(2)白衣白帽擡棺送葬 黃天黃地灰飛煙滅
    摔盆子,又叫頂盆子、摔喪盆,是出殯的重要環節。盆有紙盆、陶盆、瓦盆,鎮上歷來用瓦盆。打一開始,瓦盆擺着靈堂前,四面八方弔唁的親戚們過來燒紙,都是在盆裏燒。出殯時瓦盆跟着棺材走,上路後由亡人的長子或長孫用頭頂着,一般在村中、村口或墓前摔碎。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呢?古傳瓦盆象徵着亡人生前的飯碗或財富,生前一生聚斂,死後摔盆寓意家財散給兒孫,所以喪盆的盆又叫聚寶盆。

    百十米的送葬隊伍藉着黎明的微光開始徐徐前行,隊伍的最前方是十來位執事人。頭一位執事人手提炮仗,一邊走一邊放炮,方圓上人稱“開路炮”;第二位執事人胸前掛着一面大鼓,邊走邊打鼓,名曰“壯膽鼓”;第三位執事人頭頂方形大木盤,盤上放着豬頭、花饅頭、三盤菜、茶果等豐厚祭品,以祈禱各路神靈開路放行;第四位執事人提着籃子,籃子裏是閨女們提前剪好的外圓內方的白色紙錢,出了村一路順風揚手灑些,叫“引路錢”;後面幾位執事人分別扛着靈堂上拆卸下來的紙紮——兩米高的小人、紙糊的轎車、親戚送的紙別墅、陰間騎的千里馬……執事人們各自間隔三五米,抽着煙哼着樂嘻嘻哈哈地往前走。

    執事人後面跟着樂隊。十二名樂人東倒西歪,鼓着腮幫子吹號的、噘着嘴吹嗩吶的、胯上架着二胡拉二胡的、搖頭晃腦打板鼓的……世間音色最獨特的二胡和嗩吶結合在一起,無論吹什麼曲子都像是辦喪事。悽悽慘慘的調子循環播放在黃土原上,數百年來幾乎沒變過,連四方過冬的鳥獸都聽慣了,懶得擡眼搭理。

    樂隊後面是這場葬禮的執客頭,也就是掌事人、主事人。七十多歲、發白腹凸、滿臉老年斑的掌事人嘴裏叼着一根棕色捲菸,左手提着一面鍋蓋大的金色大鑼,右手緊握一柄胳膊粗的大木槌子,走在孝子隊伍的前方,時不時東南西北地凝眉顧盼。大鑼,是他主持葬禮的唯一禮器;高喊,是他漸用漸弱、弱到生鏽的唯一武器。新一輩人們在新時代的引領下漸漸地不那麼稀罕傳統的葬禮習俗,以致黃土高原上像這位深諳葬禮流程並牢牢堅守傳統習俗的主事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老。無論如何,在一場場的葬禮上,他們是被尊重的、被敬仰的。

    接下來是孝子方隊,百十人哭天喊地、抹淚擤鼻,哀聲響徹山谷。隊伍的最前方是郭桐生,一身白的小夥子兩手舉着引魂幡,肩上拉着執引布,意在爲亡靈引路。自他往後,按輩分長幼親屬,隊伍分成了兩股,左側一溜是男孝子,以大表哥、二表哥爲首,個個腰繫麻繩或孝布、手持一個哭喪棒;右側一溜是女孝子,以大表嫂、大表姐爲首。左右兩側的人各自伸出一隻手舉着半米寬的執引布。一身白的親戚們有多少,執引布便有多長。白色悠長的執引布的盡頭,綁着大姑媽的棺材頭。

    《禮記·檀弓下》有云:“吊於葬者必執引,若從柩,及壙,皆執紼。”執引,又稱執紼,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執紼用於棺柩、執引用於靈車。執引布指的是送葬時親人們用以牽引靈車的繩子,有草繩、白布繩、寬白布等。作爲送葬的重要習俗,從兩千年前流傳至今。早先執引有對人數和身份的限制,後來慢慢放寬,如今凡是親戚皆可執引,以表親友們對喪事的助力和參與。雖然方圓上早有用四輪車、麪包車做棺罩或靈車直接開往墓地的案例,但大表哥和二表哥還是決定用人力擡棺,以表對大姑媽的敬重和對這場葬禮的重視。

    擡棺罩的十六人哼哧哼喫、不斷地調整步伐往前走。棺木一旦擡起,落地必在墳頭。左右鄰舍的村民們不辭勞苦、不瞞不怨地扛着重重的棺罩,凡有人扛不住需輪換的,後頭便有執事人過來替換擡槓。一路上罩不落地、人不停步、邊走邊換。所以龍槓棺罩後面跟着二三十幫忙的執事人,除了替換擡棺的,還有前去修墓打墓的、扛香酒蠟燭的、單純看熱鬧的。送葬隊伍的最後方陣是一輛大三輪車,車上放滿了親戚送的花圈、紙紮,以及巒墳用的農具。

    柴火堆上,四四方方,白雪三寸;小道中間,坑坑窪窪,乾溼各半;郭家村莊,土霧瀰漫,晨風如曲。

    執事人稀稀拉拉,孝子們白衣白帽,自樂班打破千里寂靜。哭聲如風,嗩吶聲似嚎,鑔子聲如鬼,連幹搓搓的枯樹亦嚇得在路邊爲逝者脫帽送葬。

    包曉星夾在女孝子的隊伍裏,左手高舉白布,右手扶着大表姐,怕表姐太過傷心哭暈過去。村裏人個個穿得肥大,曉星披着表弟啓功的大裳子,頭上裹白色孝布,除了自己人沒人認得出她。索性,女人放下矜持和臉面,一路跟着隊伍嗚呼哀哉地痛哭。可是,她是在爲誰而哭呢?顯然不是大姑媽。爲早衰的自己哭、爲艱難的生活哭、爲兒女的不快哭、爲回不了家的遺憾哭、爲遠方久逝的母親哭、爲那間出生的老屋子哭……說不清楚,所以女人才哭得格外傷心,淚流得早溼透了一塊毛巾,鼻涕堵實了鼻腔,好幾次哭得喘不來氣。

    昔日富貴一場夢,來日名利昔日夢;轉眼二十三載過,夢是夢非化作淚。

    原是曉星扶着表姐,後來表姐亦扶着曉星。曉星哭得節制而優雅,不似他人爲哭喪而嚎,可那份壓抑已久的悲傷表姐朝芬是看得出來的。

    不知哭了多久,前方隊伍到了陵地,開始佈置現場。執事人們在墓前放張小桌,桌上放盤,盤上擺設祭品,祭品背朝祖墳面朝南方。幾位老先生穿過孝子親戚們快步到陵前,打探墓室的位置、內部的牢靠性以及是否會影響即將合葬的孝子亡父的墓室。樂人停在了墳墓西邊,在凜冽的冬風中,自樂班子圍成一圈,開始變換曲調,唱起了秦腔戲《祭靈》。掌事人到陵地後,和幾位老人、當家人等商議下葬之事。終於,棺罩緩緩現身,在掌事人敲鑼呼喊的指揮下,衆人輕輕將龍槓棺罩放在了墓室旁邊。掃墓室的表姐夫、包曉權、包曉志等人繞道回家後重新出發,歸入送葬隊伍後此時也趕到了陵地。

    “大啊媽啊……哎呀死得恓惶呀……”

    衆人剛到陵地,左顧右盼好奇地打望間還沒反應過來,忽然聽到幾人大哭。原來是小姑、表哥小姑等幾位老人在祖墳上哭喪。一來給年輕一輩起個頭打個樣兒,二來老邁的她們格外珍惜這少之又少的墳前探望。一時間,親戚們排好隊紛紛跪了下來,男人們跪在地上俯首,女人們趴着哀嚎。

    “準備下葬!孝子們過來打掃墓室!”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