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見趙旭直接相邀,王廣不敢擅自做主,看向了一旁的夏侯惇。

    夏侯惇還在生悶氣,見王廣看過來,低喝道:“有何好看?還不坐下!”

    王廣這才坐了下來,趙旭再次拿出一隻碗,給他倒上一碗後,才轉頭對夏侯惇說道:“夏侯伏波,你也看到了,昨日你的女兒根本未曾露面,也怪不得小子不知情了,還請見諒。”

    夏侯惇悶聲道:“如此說來,你承認昨日就是你解了博宏他們的馬匪之圍了?”

    “不錯!”

    見趙旭承認,夏侯惇語氣一鬆,緩聲道:“博宏說你昨日追擊馬匪,結果如何?”

    趙旭聽夏侯惇發問,一臉詫異地看向他,“將軍何出此言?”

    夏侯惇看到趙旭的表情,對他的要表達的意思秒懂。

    我踏馬人都在這裏的,你居然問結果如何?

    “咳咳,我的意思是,那些馬匪的結果。”

    “哦~夏侯將軍你是問他們啊~~”趙旭端起酒對着王廣遙敬了一下,喝了一口,乾脆的說道:“殺了。”

    “全殺了?”

    “嗯。”

    “此話當真?”

    “誆你何用?”

    “你...”夏侯惇見趙旭滿不在乎的樣子,心中的火又上來了。

    [不要生氣,這小子可是你女兒的救命恩人!]

    他壓下了心頭之火,緩緩的對趙旭道:“好!昨日博宏說你有虓虎之勇,如此看來,你一人搏殺馬匪兩百多人,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趙旭眉毛一挑,“可是那威震草原的飛將,殺得黑山賊四處奔逃的溫侯呂布呂奉先?”(呂布投奔袁紹的時候被派去打張燕。)

    對於趙旭沒有提呂布虎牢關的戰績,夏侯惇一點也不奇怪。這個年代消息傳遞慢,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出過遠門,不知道呂布打十八路諸侯的戰績很正常。

    反而趙旭這個朝歌人,因爲朝歌緊鄰太行山脈,知道呂布在幷州和打黑山賊的戰績纔是正常。

    “不錯,正是此人。”

    “原來如此,如果是呂溫侯的話,小子應該比不過吧?”

    見趙旭否認,夏侯惇反而有些疑惑,以他剛纔表現出來的態度,應該不至於否認纔對。

    “此話怎講?”

    “小子從未帶過兵,如何比得上殺得胡人聞風喪膽,又擊潰黑山軍的呂溫侯呢?”

    “那...”夏侯惇緊緊的盯着趙旭的眼睛,一字一頓的問道:“如果只是武藝呢?”

    趙旭微微一笑,“我又未曾與呂溫侯交過手,那要比過才知道。”

    “看來你這小子頗爲自信。”夏侯惇呼出一口白氣,也沒順勢提出由自己來測試一下趙旭身手的提議。

    畢竟按照王廣的描述,一個人追着那麼多馬匪殺,而且那些馬匪還不是烏合之衆,他夏侯惇有自知之明,自問是做不到的。

    明知道上去肯定丟面子的事情爲甚要自己去幹?所以他的打算就是,就算要驗證趙旭的身手,還不如等把他招到手底下,然後查明底細,稟報曹操,讓曹操去驗證一下吧。

    他打定主意,清了清嗓子,假裝不經意的問道:“不知你可有意從軍?”

    “從軍?小子早年確實有意從軍,不過....”

    “不過什麼?”夏侯惇追問道。

    “好叫將軍知曉,小子我早年父母雙亡,後來多虧鄉親們收留,攜我南下。之後小子我喫鄉親們的百家飯長大,纔不至於夭折。這些年冀州兵亂四起,先有黃巾之亂,後有司空與大將軍交鋒,以至於鄉里一直不得安寧。也是上天看我頗多磨難,使我得了一身武藝,保得鄉里安定。如若小子只爲前程,不顧一切的去投軍殺敵,村中怕是不得安寧。”

    夏侯惇聞言,反而對趙旭多了一些認同,臉上的表情再次緩和了不少。

    “看不出來,你這個狂妄的小子倒是有一份孝心。”

    夏侯惇的態度爲何轉變如此快?這要從漢朝的官員選拔制度說起。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我們可以發現:漢朝是最看重和講究孝道的。

    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朝廷對於官員的選拔制度。

    在漢朝的時候,不論是董仲舒極力推崇的儒家思想以前,還是推崇以後,朝廷選拔人才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看候選人孝道的高低程度。漢武帝以後,察舉一途成爲入仕的正途。而到了東漢以後,朝廷更是專門列出一種以孝道爲主的選拔方式來選官,那就是舉孝廉。

    這個制度就是專門用來考察士人們的言行舉止的,如果你對父母孝順,並且因此在當地獲得了很大的名氣,就會有專門的官員向朝廷爲你薦孝廉,幫朝廷提拔人才。

    就是因爲這樣,這個制度頒佈之後,當時就興起了一陣孝道風尚,人人講究孝順。

    這就使得漢朝的民間和官場發生了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如“丁蘭刻木”、“江革背母”,這都是東漢時期比較著名宣揚孝道的事蹟。

    所以一聽到趙旭因爲幼時接受村民的活命之恩,長大了願意爲報恩放棄前程,留在當地守護一方,才如此認同。

    “那如今北方已定,四鄰臣服,爲何你還願守在村中安心當一獵戶?”

    趙旭也不說話,只是伸手扯了扯自己的衣服,“旭乃一布衣黎庶,投軍又能如何?”

    看到趙旭身上那青色的麻衣,夏侯惇這才反應過來。

    漢代規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種帶顏色的服裝,只能穿本色麻布。直至後期才允許平民服青綠之衣。所以對於當時下層人民來說,最普遍的衣着只是用毛、麻織的粗布裁剪的短衣。而且在這個時候,民間一般把粗麻布做的衣服叫“短褐”,把粗麻布做的衣服叫做“布衣”。

    因此,“布衣”和“衣褐”就成了平民黎庶的代名詞。

    沒想到自己剛纔居然問出如此弱智的問題,夏侯惇不由得老臉一紅,暗罵自己糊塗。

    也對,這趙旭不過一個平民百姓,而察舉制卻是專門用來提拔士人的。他去投軍,就算武藝高強,立下天大功勞,頂天了也就升個率領一曲二百人的小軍侯,又哪裏能展現得出他的本事?這就難怪趙旭不願意去投軍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