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北大學考古 >第007章:來自敦煌的馬同學
    因爲歷史系簽到處在二樓,蘇亦只能單獨行動。

    蘇亦趕到簽到處的時候,這邊已經有三個人等在這裏。

    兩男一女,光看年紀都跟陳飛錢立羣差不多,這種情況之下,蘇亦的存在就越發的鶴立雞羣。

    結果一靠近簽到桌,就看到有人朝着他招手。

    是黃鶯歌!

    這姑娘很熱情,“小師兄,這裏!”

    她這一出聲,就越發襯托蘇亦的特殊。

    “這小孩誰啊?”簽到處的學生,忍不住好奇。

    黃鶯歌小聲解釋,“蘇亦,不出意外的話,他就是咱們北大年紀最小的研究生,沒有之一。”

    “原來是他啊!”

    衆人恍然,然後開始打量着迎面走過來的蘇亦。

    五五分,黑眼睛,白襯衫,搭配着灰色的西褲,擦得鋥亮的頭層皮皮鞋,如果不去觀看那充滿稚氣的臉頰的話,活脫脫一個大人模樣。

    只是那種臉太過於稚嫩了,讓無法忽略他的年紀。

    蘇亦走過去,“好巧,學姐,又見面,你怎麼在這裏?”

    黃鶯歌解釋,“跟昨天一樣,人手不夠,都是被老師喊過來幫忙的。”

    蘇亦恍然,“學姐辛苦了。”

    “又笑話我。”黃鶯歌露出好看的杏眼白了一眼,接着解釋,“小師兄你們考古專業是單獨複試的,在考古教研室那邊,一會等人到齊了,我讓考古專業的同學帶你們過去。”

    北大考古專業雖然現在被歸入歷史系,卻有很強的獨立性,誰讓考古專業從成立開始就有着自己的獨立血統。

    北大考古專業可以追隨到1922年的北大國學門,直到52年,新中國的院系大合併,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考古專業合併在一起組成了新的北大考古專業並且歸入了歷史系。

    嗯,到了54年的時候,新中國學習蘇聯教學經驗,考古專業又改名了。

    改爲歷史專業考古專門化,直到57年才改回來考古專業。

    北大考古專業,幾經易名,直到83年,考古專業才正式脫離歷史系,獨立建系。

    實際上,不管怎麼改名,人還是那些人,新中國的考古學學科血統的傳承,始終是一脈相承,而,所謂的改名,更多是一種行政手段,而非學術範疇。

    對黃鶯歌口中的考古專業單獨複試的話,蘇亦並沒有什麼異議。

    生怕蘇亦着急,黃鶯歌又解釋,“這一次,咱們歷史系的研究生參加複試的人,只有八個人,結果,你們考古專業就佔了五個,其他專業的老師,可都羨慕的很。”

    蘇亦哭笑不得,這個哪裏是什麼值得羨慕的事情啊,錄取名額有限的情況之下,報考的人多,就意味着競爭大。

    被刷掉的可能性極大,尤其是蘇亦本身硬件條件還是最差的。

    這話,還真沒有說錯,他不僅大學沒有上過,連高中也沒上過,初中同等學歷報考的北大研究生,要是不能在複試中逆襲,被刷掉的可能性極大。

    這種想法,也不只有蘇亦一個人有,其他人也有,恢復高考的第一次招收研究生,尤其是北大這樣的文科巨無霸,誰也沒有信心穩上。

    除了蘇亦之外,還有剩下最後一人沒有簽到。

    七點二十分的時候,最後一個考生也趕到了。

    嗯,一個姑娘,一個年紀比黃鶯歌還大的姑娘,叫許婉韻。

    簽到後,就跟大家落落大方的做自我介紹,然後,還對着蘇亦笑,“你就是蘇亦吧,傳說中的少年天才,百聞不如一見啊。”

    好白!

    這是蘇亦見到許婉韻的第一個念頭。

    儘管打扮跟這個時代的女性差不多,但白皙的皮膚,卻很容易讓她在人羣裏脫穎而出。

    吳儂軟語的聲音,很有地域識別性,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魔都來的大姑娘了。

    對於這樣的許婉韻,蘇亦也只能報之以笑。

    自此,蘇亦,馬世昌、姚華山、黃妘萍、許婉韻這五個78級歷史系考古專業參加研究生複試的考生,悉數到齊。

    如果不出意外,這四人就是自己未來在北大考古專業的同窗好友了。

    嗯,前提是自己能夠通過複試,不被刷掉。

    此刻,距離複試的時間還早。

    他們五人都差不多提前一個小時趕到複試教室,大家的空餘時間比較多,大家也都做了簡單的介紹。

    首先是馬世昌。

    馬世昌說,“本人馬世昌,來自於敦煌。”

    黃妘萍笑,“馬同學,這個開場白,有點簡短啊。”

    面對黃妘萍的話,老馬露出飽含歲月的笑,似乎一切在不言中。

    來之前,蘇亦就聽說過馬世昌,對方來自於敦煌沒錯,然而,人家本科就是北大考古專業畢業的,只是畢業被分配到敦煌文物所。

    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樊錦詩樊先生的同班同學。

    如果讀過樊先生的口述自傳,那麼對於這位跟樊先生同樣被分配到敦煌又再次考回北大的同班同學,應該就記憶深刻了。

    好巧,前世,蘇亦不僅看過樊錦詩的自傳,還有幸見過樊錦詩先生,所以,馬同學也是繼錢教授之後,第二個從書本里走出來的人。

    馬世昌的資料,蘇亦不陌生,師從宿白先生,正兒八經的親傳弟子,研究的方向也是佛教考古,能夠出現在複試現場,就跟內定的名額差不多。

    北大的傳統,尤爲喜歡自家的本科生,蘇亦三戰北大文博進入複試的時候,被刷掉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是北大本科。

    所以對於北大的複試,蘇亦是有心理陰影的。

    對於馬世昌這個北大考古嫡傳弟子,蘇亦想不出對方有任何被刷掉的理由。

    實際上,馬世昌也不會刷掉,也正是因爲這場考研,他從遙遠的敦煌離開,畢業之後,也順利留校,執教北大。

    在很多北大考古專業的學生回憶錄之中,都會有這樣一幕。

    那一年,宿先生65歲,馬老師48歲,每次宿先生上課時馬老師都來聽課,替宿先生擦黑板,端茶倒水。

    所以蘇亦覺得以自己單薄的履歷來說,在場的五人,真的有一個被刷掉的話,自己的概率最大。

    當然,蘇亦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優勢。

    領先半個世紀的學識與眼光,隨便拎出來一個知識點就是考古領域的重大發現,就算不靠作弊,以自己前世三戰北大文博的紮實基礎知識來說,不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會遜色於在場的任何人。

    然而,考研複試可操作的空間太大,這裏面導師的權利又太大。

    一場複試展露出來的學識,就算足夠的驚豔,導師不要你也枉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