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北大學考古 >第024章:考古史上留名
    朗潤園這一幕,蘇亦自然是不知道。

    因爲他這幾天根本就沒有機會去朗潤園。

    在閱覽室跟許婉韻顯擺了一通關於敦煌的八卦之後,他就隨同對方去招待所拿禮物。

    許婉韻說她被回禮不少東西,這個不少,還真不說說而已。

    她的住所內,都堆放滿各種禮物。

    主要是一些北京特產。

    “那麼多東西,我是拿不回去的,所以都跟你們分一些。”許婉韻說。

    蘇亦問,“我們?”

    許婉韻笑,“當然是你們了,不然,你以爲姐姐只會心疼你?不給老馬他們分一點?”

    蘇亦臉紅,雖然心裏是這麼想的,但打死他都不會認。

    看出他窘態,許婉韻笑,“好了,不逗你了,好東西,姐姐都留給你了。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姐姐不疼你疼誰。”

    說着,就給他的懷裏塞了三四大袋特產。

    也免得他特意去購買。

    臨別時,許婉韻還贈送他一本《洛陽燒溝漢墓》,這姐們真是可以。

    “剛好我也有一本,就送給你了,這本書不錯,宿先生就曾經稱讚蔣若是先生是個很了不起的人,還說,發現燒溝漢墓或者說漢墓的體系是蔣若是建立起來的。陶器,墓型上,到現在爲止還沒有人能夠推翻他,頂多就是一些細枝末節的修正罷了,但推翻很少,而且他對後來人的影響很大,給漢墓立了一個標準,後來者只要發掘到漢墓對標燒溝漢墓即可,既然你對此感興趣,那就好好看。”

    說到這裏,許婉韻又道,“蔣若是對漢墓有很深的研究,對於古錢幣亦是如此,我以前曾聽過北大吳榮增老師說過他故事,挺傳奇的。”

    蘇亦洗耳恭聽。

    許婉韻看他上道,就說,“一開始,蔣若是並不研究錢幣,但是他也注意過錢幣,那個時候,北京的舊書還是很好買的,民國時期研究古錢的書籍,他買了不少,他還買了一本羅振玉《古器物範圖錄》,他對五銖錢研究很有心得,我就不跟你八卦了,《洛陽燒溝漢墓》這本書裏面有不少器物都是關於古錢幣的,而且基本上就確認了五銖錢斷代的方法,後來,這個斷代方法都成學界標準了。咱們北大的吳榮增老師很推崇蔣若是,如果你日後去洛陽的話,會有機會跟蔣若是先生打交道的,如果你喜歡古錢幣的話,有得聊,只不過吳榮增老師被調去內大了,不然,我可以介紹你認識吳老師。”

    根據許婉韻的講述,蔣若是曾經參加過北大的考古訓練班。

    五十年代,新中國大規模基建,時不時就有古墓被髮掘出來。

    然後,各地就開始跟考古所要人。

    考古所哪裏有那麼多人。

    爲搶救全國各地大規模建設工程中所發現的古代文物及培養考古文物工作人員,文化部就跟考古所、還有北大合辦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

    授課地點就放在北大。

    老師基本上來自於考古所跟北大。

    這個訓練班一開就是五屆,培養大量考古行業的基層骨幹力量。

    所以北大師長帶領學生去做考古實習的時候,關係遍佈全國各地。

    很多關係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北大不少師長跟蔣若是認識也是因爲如此。

    吳榮增老師以前也是北大的學生留校任教之後,當年,好像還當過訓練班的輔導員,只不過後來被抽調去邊疆支援內大了。

    說到內大成立,還挺有意思的。

    當時,57年內大成立的時候,野心很大,因爲它的教師大部分都是北大過去的,所以,當時校領導很霸氣,基本上是參考北大的辦學模式。

    北大咋辦,內大就咋辦。

    北大有考古專業,內大也上考古專業。

    師資條件咋樣先不說。

    也是這樣使得內大成爲國內比較早成立考古專業的高校之一。

    奈何,因爲各種原因,後來堅持不下去了。

    許婉韻口中的吳榮增老師也是這個時候被派到內蒙去支援內大的。

    得知吳老師的故事,蘇亦說,“挺遺憾的。”

    其實也不遺憾,因爲許婉韻隨口又跟他說不少關於蔣若是的五銖錢斷代方法的事情。

    他在資料室拿這本書,都沒來得及看,就還回去,結果,轉身,她就贈送自己一本,也不知道她怎麼弄來的。

    不過一想到她父親曾經是北大教授,蘇亦也就釋然。

    遺憾的是,他沒有什麼準備,沒啥回禮。

    許婉韻說,“欠着,到時候,從廣東回來,給我帶特產就可以。”

    這樣也行。

    真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女人。

    合適當媳婦。

    蘇亦問,“婉韻姐,明天幾點的火車,我送你。”

    卻沒想到許婉韻說,“不用送,凌晨的三點多的,明天中午到。”

    蘇亦點頭。

    離開對方的住宿,返回自己的房間。

    回到房間,陳飛並不在。

    陳飛也是多年未回北京,同樣需要拜訪不少長輩,這兩天,對方也是早出晚歸。

    蘇亦也習慣。

    所以也懶得繼續返回文史樓閱覽室,直接在住宿翻看《洛陽燒溝漢墓》,這是考古所在59年編撰考古報告。

    是秦漢考古主要的發掘資料之一。

    而主要編撰者就是蔣若是。

    這人還是很厲害的。

    早年齊魯大學文史系肄業,然後參加了北大第一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學習。

    跟北大的衆多師長關係都不錯。

    而且後來還是著名的古錢幣專家,他將考古學方法應用於古錢幣研究領域,主編《中國錢幣大辭典·秦漢編》,又出版《秦漢錢幣研究》一書,曾多次榮獲中國錢幣學會最高學術獎“金泉獎”,在學術界很有影響。

    洛陽漢墓研究工作他是總集成,他主持編寫的《洛陽燒溝漢墓》,把225座兩漢墓葬分爲六期,爲中原地區的漢墓建立了一個基本的年代序列,被中外考古學界稱爲中國“漢墓編年學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當爲漢代考古的奠基之作,至今仍是全國漢墓研究的標尺和經典。

    前世,蘇亦對古錢幣沒啥研究,古錢幣在博物館也見過一些,但都是走馬觀花,他也不研究秦漢考古。

    要不是蘇秉琦先生的緣故,他這次都不會細看《洛陽燒溝漢墓》,但現在翻看,才發現這份報告,確實很經典。

    蘇亦越是翻看這本書,就越覺得蔣若是的牛掰。

    這種牛人。

    日後,應該是要認識的。

    要能拿到簽名跟墨寶,最好不過。

    這個時候,蘇亦也不得不感慨北大學子的幸福。

    頂着北大的光環,獲取無數優質資源,認識無數行業大佬,最終也會變成行業大佬。

    也不知道啥時候,自己會在中國考古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前世沒有機會,今生來補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