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北大學考古 >第078章:新會人的底氣
    北大考古專業沒有獨立建系之前,屬於歷史系。

    在大衆的眼裏,考古專業跟歷史學專業沒啥區別,都是北大歷史系。

    至少,在何大叔的眼中,蘇亦就是學歷史的。

    甚至這個時候,民衆的概念中,考古跟盜墓是不對等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考古學是研究什麼的。

    蘇亦也不覺得此刻在對方面前解釋考古學跟普通曆史學之間的區別有何作用。

    實際上,也不需要他去刻意強調什麼。

    當車內的衆人聽到他是北大的學生,爭論的聲音就開始變小了。

    尤其是第一個吐槽的新會交通的青年,也有些心虛地望向蘇亦。

    可見,七八十年代,北大在全國各地的影響力有多大。

    好吧,不管是何時,北大的影響力都是巨大的,從成立之初,就名震全國。

    蘇亦也沒有指責對方什麼,而是說,“新寧鐵路確實是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由新寧旅美華僑陳宜禧主持建造,1909年通車。當時,它是中國第二條商辦鐵路,而,第一條則是潮汕鐵路,反正,第一第二條商辦鐵路都在咱們廣東,這點就可以說明咱們廣東人當年是真有強。實際上,新寧鐵路開創了國內很多個先例,比如,他是全國最長的僑辦民營鐵路,資金來源都是陳宜禧向美國、加拿大等海外華僑募捐的,之所以,是去美國等地方,主要跟陳宜禧的個人經歷有關係,他早籌建新寧鐵路之前,就已經在美國從事鐵路事業長達四十年。他是1904年回國籌建新寧鐵路的,從這點來說,新寧鐵路確實建於清政府。但大家都知道,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清朝自此滅亡。”

    結果,他說到這裏,就有人感慨,“其實,你不說,我們還真不知道大清是1912年滅亡的。”

    蘇亦說,“也正常,不研究歷史,不記得具體時間,也情有可原,但辛亥革命沒忘記就可以,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先生爲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所以,從這個時間點來說,新寧鐵路的也屬於民國的鐵路,但,新寧鐵路之所以建成,並不是民國政府的功勞。因爲,它是由民間力量在清政府時期推動的,其中海外華人華僑佔據極大的功勞,當時,時任兩廣總督岑春煊並不同意建立新寧鐵路,直到美國華人向時任清廷駐美大使求援,層層打通關係,直到後面慈禧太后親自批覆才得以建造。”

    結果,他剛說完,就有人憤慨,“在咱們廣東境內建鐵路,這不是好事嗎,憑啥要駐美大使來推動啊?而且,那個時候,美國怎麼會有那麼多中國人?”

    這個時候,何大叔說話了,“鐵路的建成,肯定觸碰到各方面的利益,陸運水運,都會有極大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原先新寧到新會兩地的交通要道,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樂意鐵路的建立。這種事情,屢見不鮮,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年輕人憤憤不平,“短見,目光短淺,難怪大清要滅亡。”

    這個時候,何大叔才說,“至於爲什麼美國會有那麼多人,就讓北大的高材生給你們解釋吧。”

    沒法子,蘇亦只好給他們說,美國華工的故事。

    聽到這些在晚晴時期被販賣到美國的華工,車內的年輕人再次憤怒起來,咒罵道,“該死的美帝國主義,這些萬惡的資本家最該死。”

    從某種程度來說,在美國的華人勞工,比黑奴還慘,只是受限於時代教育的關係,很年輕人並不知道這段歷史。

    如今聽到蘇亦提及,衆人幾乎是怒火填胸。

    即概括華工的悲慘命運,又指責清政府的無能。

    這個時候,蘇亦才說,“所以啊,我們應該感謝能夠生活在這個時候,雖然建國以後,也經過一些挫折,但,總體來說是好的,底層民衆的命運不至於流離失所,慘死他國異鄉,悲慘不已。而,新寧鐵路的建立,也是晚清時期,民衆覺醒的一種體現,所以,從鴉片戰爭開始,國民一直在覺醒,在用自己的力量向這個時代抗爭,而我們的國家只會越來越好,不會越來越壞。”

    說到這裏,蘇亦就說,“咱們新會地區,現在雖然沒有鐵路,但公路卻不少,而且,水路也極爲發達。不過不得不承認,咱們新會的交通確實不太便利。”

    說到這裏,何大叔也感慨,“實話實說,新寧鐵路的存在,確實極大的便利了咱們到廣州的交通。”

    說到這裏,何大叔陷入了回憶。

    “當年,我祖父在外面做生意,沒有時間回家鄉,只有奶奶在家裏。有時奶奶會帶我去廣州玩,一般就會先搭乘新寧鐵路的火車從台山坐到北街站下車,再坐船去廣州。所以,對此,印象尤爲深刻。而且,新寧鐵路,當時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船載火車渡江。”

    “船載火車渡江?不能吧?”有人問。

    這點,蘇亦來答,“能的,大作家巴金先生就在自己的文章裏面提及過這一場景。”

    巴金在散文《機器的詩》裏描繪了新寧鐵路首創輪船載火車渡江的奇觀。

    文中寫道:“到了潭江,火車停下來。車輪沒有動,外面的景物卻開始慢慢地移動了。這不是什麼奇蹟。這是新寧鐵路上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這裏沒有橋,火車駛上了輪船,就停留在船上,讓輪船載着它慢慢地渡過江去。”

    “當時,新寧鐵路採用的是輪渡載運列車過江的形式。陳宜禧特意向香港定製一艘長達105.57米的輪船,船上鋪設三條軌道,每次能載一列五節長的列車。新寧鐵路是中國第一條使用‘輪渡火車’的鐵路。”

    所以,前世,蘇亦跟同學去海南島旅遊的時候,乘坐火車渡海,就有輪渡裝載火車渡海,當時,他的同學的就震驚不已。

    當時,自己的海南同學,還自豪的炫耀,這就是他們海南人民的智慧。

    當時,蘇亦就笑了,然後給他們說了新寧鐵路的故事。

    蘇亦記得很清楚,自己海南同學的臉色精彩的要命。

    直到這個時候,纔有人問出,“爲什麼叫新寧鐵路,而不叫台山鐵路啊?”

    蘇亦幫忙解釋,“新寧也就是現在臺山的舊稱,之所以改名,那是因爲民國三年,也就是1914年的時候,北京政府因湖南、四川、廣西等省都有新寧,爲避免混淆,下令改名爲台山縣。”

    聽到這裏,衆人不糾結新寧鐵路的事情了,反而,有些義憤填膺,“憑啥是咱們改名啊,咱們新寧叫得好好的,非要改成台山,這不是欺負人嗎?”

    蘇亦說,“改名確實有爭議,因爲新寧於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年)建縣,直到改名之前都叫新寧。”

    “還是咱們新會好,不需要該名字。”

    “誰敢改咱們新會的地名啊?東莞的拳頭新會的筆,咱們新會那麼多讀書人,連個地名都保不住,還當什麼讀書人。”

    “也對,民國的時候,梁任公還是擁有不小的影響力的。”

    好吧,對於梁任公在民國時期的影響力,蘇亦就不跟他們討論了。

    梁啓超先生早年在政界確實相當活躍,然而,晚年只能投身學術研究,這期間,經歷的什麼,熟知他生平的人都知道。

    然而,非要說北洋政府不敢改新會的地名跟梁啓超先生有關係,好像也說得過去,畢竟,在國內,除了廣東新會,應該沒有第二個重名了。

    同樣,新會的牛人還是有一些的。

    讀書人多,這也是新會人的底氣。

    比如眼前的自己。

    因爲這一刻,提到讀書人,大家都下意識望向了蘇亦。

    這個時候,蘇亦才後知後覺,自己似乎也成爲新會讀書人在這個時代一個典型的代表了。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