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北大學考古 >第151章:一棵開花的樹
    沒寫完,不要訂閱。

    週末,一大清早,蘇亦就騎着自己破舊的永久牌自行車前往燕東園。

    北大太大,燕東園又在校外,蘇亦這段時間又需要東奔西走,光靠兩條腿太耽擱時間了,所以他就讓老馬幫忙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

    這年頭,新的自行車不好買,要票,其實二手自行車也沒有那麼好買,這玩意不要票,但也很貴。

    60、70年代,,縫紉機、手錶、自行車被列爲三大件,成爲一個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徵。

    如果有人騎上自行車,後面都會引來一羣駐足羨慕的眼神。

    而且那時憑票購買自行車後需及時向當地派出所登記辦證上牌,另如誰家的自行車丟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也會立刻派人偵破。

    一輛永久牌二手自行車,擱後世,差不多就是二手的奔馳寶馬的,不然,普通的國產轎車,根本配不上當年永久牌的自行車的地位。

    中國被稱爲自行車王國,除了衆多的使用人數,還有龐大的自行車生產體系。

    80年代,以“永久、鳳凰、飛鴿、紅旗、金獅”國內自行車行業五大品牌企業爲首,中國共有自行車製造廠60餘家,自行車零部件廠千餘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體系。

    能跟鳳凰派自行車媲美的永久牌自行車,絕對是自行車之中的高端品牌。

    其實,蘇亦也不想買自行車中的奢侈品,只是剛好碰巧罷了。

    而且,他騎的自行車也很破舊,擱前世扔在大街上都可以充當廢鐵去買的存在。

    然而,在78年卻珍貴的很。

    一開始,蘇亦以爲自行車足夠爛就沒有偷,前世,在共享單車沒有普及之前,在大學裏面,二手自行車還是很有市場的。

    畢竟這玩意不能買新的,不然,越新越容易被偷。

    所以,大家總結出來的結論就是,想要不被偷,單車就要足夠爛,賣相越慘越好。

    蘇亦按照經驗主義,在北大買的第一輛自行車就是如此,結果,他花了40多買了一輛快要散架的自行車來當代步工具,以爲沒人偷的時候,蘇亦發現自己想多了。

    一次忘記鎖車,結果早上醒來,車子就不見了。

    把他氣的不行。

    事後,蘇亦才明白一個事實,這年代,只要是自行車就有人偷,甭管破不破爛,也甭管是不是在北大。

    想想也正常,北大博雅塔這些建築物都有人胡寫亂畫,各個角落都有人隨地大小便,偷個自行車算個啥。

    至於車子丟了報案,那是有牌的,二手車不在此範疇。

    在這個單車嚴重缺乏的年代,別管單車破不破舊,只要能騎的都有人偷,就算不能騎的,也有人偷。

    畢竟偷回去稍微改裝就可以騎了。

    既然如此,蘇亦也懶得追求破舊了。

    騎着一輛破爛自行車,先不說醜不醜,這玩意就是不好騎,主要是費勁,自然如此,還不如買一輛賣相還可以,又好騎的自行車,於是,買第二輛自行車的時候,蘇亦就換成永久牌了。

    這輛車,也不便宜,花了六十多。

    但相比較一百多的新車,這玩意已經算是便宜的了。

    在票證時代,買啥東西都要票,自行車也是如此,但二手車就不需要那麼多講究了。

    有錢就行。

    錢,不管在哪一個時代都是好東西。

    沒有票,有錢也行。

    有錢了,去國營飯店都可以加餐,也可以從農民手中買一些農副產品,比如,這個年代特色詞彙投機倒把。

    這玩意,就不需要票,有錢就行。

    不管是雞蛋,饅頭,雞鴨魚肉有錢都可以買。實在嘴饞了,到校外溜達,這種走街串巷的小商販隨處可見。

    已經是11月份,着名的安徽小崗村都開始分田到戶,等到了12月份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正式確立了改革開放政策,這些現象就是更加普遍了。

    不過要徹底擺脫票證時代,還要好多年,至1985年前後,憑證憑票供應的除糧、油及電視機、自行車、洗衣機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類商品基本上敞開供應。直到1993年,糧票正式謝幕,這段憑票供應的歷史“票證年代”宣告終結。

    一開始,蘇亦以爲沒有票,就不能買自行車,後來才知道二手自行車,不需要這個限制,才決定買一輛二手自行車。

    他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北大各個角落都要跑,不僅在歷史系蹭課,還要去東語系,未來估計哲學系、中文系都要去,這樣一來,需要跑的地方就太多了。

    光靠兩條腿太耽擱時間。

    把這些時間浪費在路上,對於蘇亦來說,完全沒有必要。

    他買不起新的自行車,絕對不是因爲家裏窮,而是沒有票。

    他家真不窮。

    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但從小到大也算是衣食無憂了。如果不是在首都,而是在新會,他的小日子估計過得更加滋潤。

    蘇亦也不需要像上一輩子一樣,爲了考北大自絕後路,用自己的存款來過日子,慘兮兮的,天天啃泡麪饅頭。

    這一世,他不想在金錢方面浪費太多的精力,需要用錢的地方,基本上都不會對自己摳。

    有錢,先花了再說。

    爸媽沒有,找老爺子要,老爺子沒有,找小叔要。當然,他現在的花銷,不需要找小叔求援的地步,老爺子的資助,就足夠了。

    這也是爲什麼,他去食堂,可以很隨心點糖醋排骨的原因。

    完全就是蘇家就這麼一位寶貝疙瘩在北大讀書。

    開學之前,生怕他在北大錢不夠花,老爸老媽就給少給他塞錢,這加上二叔、小叔、大姑她們給的零花錢,蘇亦只要不亂來,在北大第一個學期,過得應該算很滋潤了。

    當然,買一輛自行車已經是蘇亦目前財力的極限。

    不然,足夠有錢的話,他早就跑去買照相機了。這樣美好的時代,不用相機記錄下來,絕對枉費自己重活一世。

    燕東園在東門外,沒有自行車之前,每一次都要從學生宿舍徒步到東門再沿着中關村北大街走到燕東園24號樓,一來一去之間,可沒少耽擱時間。

    有了自行車以後,出行就方便多了。

    在燕園溜達,就沒有那麼廢雙腿了。

    有了自行車,其實也沒有拓寬蘇亦在北大的活動範圍,宿舍教室圖書館之外,頂多就是去朗潤園還有燕東園跑得勤快一些,當然,有時候也會去王永興先生所在的體齋,畢竟他現在怎麼說也是王永興先生敦煌學的助教。


章節報錯(免登陸)